11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8个

我们能造出原子弹是不是因为民国打下的基础?

布尔什维克农民
14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当然,毛时代所有科技文化民生成就都是民国培养的人才做主力干出来的,这是事实,直到1980年代中国各行各业领军人物还是民国培养出来的。

不服的人,说我吹民国的人,请解释一下,1950年上大学的人,1964年才多大?能成业务领头人吗?当年33岁以上人才都强迫退休是吗?!原子弹不是靠民国培养人才,难道是靠清朝培养的人才?哪怕新中国当时已经培养出来工作的大学生中学生,他们上的大学中学有多少和民国的大学中学没关系?建国头17年从大学到小学的大部分老师不是民国教育还能是哪儿培养出来的?

1911年全国高校27所,1922年37所,1930年75所,1949年全国高校205所。

根据《党史博览》,“1928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为25198人(文科生占73%,理科生占27%)。到1930年,高校在校生上升为37566人(文科生占75%,理科生占25%)。”“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当时全国有各类高等学校205所,在校学生11.7万人。”可见从1930年到1949年,虽然经过八年艰苦战争的破坏,全国高校数量和高校学生人数都增长了三倍左右。由于民国时代大学大部分是专科(当年专科已经是高学历),所以每年入学学生4万左右。

相比之下,新中国成立十四年后的1963年全国高校才不过407所(大跃进期间高校也存在大跃进,1960年增长到1289所,之后不得不剧烈压缩)。1960年代初一年招生在15万上下两万浮动,专科生只占其中3.4%,因此高校学生总数约60万人。文革前的1960年代中期全国高校数量是1949年两倍不到,招生数是1949年的三倍多,整体增长幅度和蒋介石时代差不多,但是这是完全和平的17年,没有八年抗战大后方办学的困苦,客观讲,高等教育发展的幅度赶不上蒋介石时代。

众所周知1966到1970年大学停止招生,1970-1976年每年全国高校招生只有十几万人,而同期蒋介石统治的台湾到1975年高校书目已经达到101所,在校生28.9万人,一年招生估计约9万人,已经超过整个大陆的一半(台湾在1966年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由此看来,民国尤其蒋介石时代是高校大增长时代,这是不是个事实?讲事实就叫吹吗,而且某个方面民国做出了成绩这样实事求是地吹又何妨?!

而且新中国头17年发展高等教育、中专和高中以及基础教育,师资难道是建国后上小学的人?来得及吗?我妈妈爷爷就是一百年前师专的校长,他和他的师专在民国培养的学生不是新中国人才培养和建设的基础,是什么?!

更不用说23位两弹一星元勋,钱骥、黄纬禄毕业于中央大学、于敏上的是民国的北大,钱三强、王大珩、屠守锷、彭桓武、王淦昌、赵九章、周光召上的是民国的清华,邓稼先、朱光亚、陈芳允、王希季毕业于西南联大,任新民更是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吴自良毕业于天津北洋工学院,程开甲毕业于浙江大学、姚桐斌、陈能宽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杨嘉墀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郭永怀南开北大西南联大都上过,除了孙家栋毕业的哈工大是苏俄和伪满办学和民国关系不太大,其它所有人都是从小学到本科民国教育的产物,虽然基本都是欧美博士,没有民国把他们培养成大学毕业生他们能出国读博吗?这和现在中国人海外博士应该感谢国内基础教育一个道理啊!

编辑于 2023-11-28 20:46・IP 属地北京
白颐路观潮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