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来新政府的经济政策的确很疯狂,但又迫不得已。
阿根廷在1991年到2001年时,阿根廷的比索曾与美元挂钩。只不过在2001年,阿根廷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比索与美元的挂钩被迫中断。
2001年比索与美元的汇率是1:1,到2023年4月,汇率成了1美元兑163.80比索,贬值幅度16280%!后果是造成阿根廷的严重通胀。
正常国家通胀超过10%就骂娘,阿根廷仅2023年2月到现在,通胀率累计就有7个月超过了100%。也就是说上半年100元能买到的东西,现在需要200才能买到。为了避免比索变成废纸,兑换成美元行吗?
可以。但阿根廷有外汇管制,个人每月只能兑换200美元还要交税;老百姓只能去黑市兑换,黑市不限制,但价格夸张,需要1040比索才能兑换1美元!
为什么会这样?
通常都会想到阿根廷央行,因为它的一大功能就是印钞。但这玩意不是央行自己决定就能随便印的,央行要听从财政政策,所以屎盆子不能往它一家头上扣。
阿根廷长期受左派经济思想影响,包括目前执政的“祖国联盟”;具体方式就是扩大政府开支,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管制经济,美其名曰创造就业机会,减少贫困和不平等;
但实际后果却是,政府规模膨胀,支出大增,贪腐横行。正常的税收已经不能满足开支了。
怎么办?
美国遇到这事搞的是量化宽松,阿根廷也是如此,让国家倾向于通货膨胀。通俗点说就是,多印钞来应对财政支出,这让比索成了不值钱的废纸。
作为经济学家的米莱,不是没发现问题所在。同时,他在经济政策计划由华尔街学者和金融家埃米利奥·奥坎波来具体制定和实施。
按米莱竞选时的承诺,奥坎波将被任命为中央银行行长。
他首先要关闭央行取消比索,那老百姓手里的钱咋办?再不值钱也是血汗钱。
为避免在过渡期内对比索持有人或债权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奥坎波计划建立一个货币体制,各种通货能自由竞争且具有稳定的银行环境。就是Leliq被清除前,不会取消汇率管制。Leliq将以现值被中央银行以美元计价回购,汇率按比索在纽约以美元定价的比率来计算。这个过程大概三个月时间,需要300亿美元。
然后取消资本管制,允许汇率自由浮动,通货自由,中央银行开始回购基础货币。储户账户中的比索余额将以统一的浮动汇率转换为美元。这个阶段实物比索也可以存入银行兑换为美元。
不过遇到的困难是,阿根廷现在大多数美元都是高面额的,而最大面额的比索纸币只相当于2美元。所以,阿根廷要进口小面额的美元纸币。
一旦三分之二的实物比索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就会启动赎回剩余三分之一的倒计时。这时候实物比索可在三个月内兑换,目前基础货币大约100亿美元,再不兑换就真成废纸了。
以上全部完成后,中央银行就完成所有任务,剩余资产会被转移到政府财政部,央行将不复存在。米莱和奥坎波估算整个过程最多需要两年。
在取消央行的同时,新政府大幅度削减政府开支。包括精简官僚机构、取消补贴、国有企业私有化、取消预算中的自由裁量项目;所有基础设施项目由私人资金资助。但米莱不会取消福利项目,兑现养老金,为了避免社会动荡,也是他能顺利执政的保障。
以上经济计划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不过拿整个国家经济做如此彻底的实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巨大的风险和不可控性,后果可以参考晚年的苏联和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
但不改革也好不到哪里,静等实验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