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很多人对于商业的认知非常幼稚,或者说互联网在国内发展的路径让很多人产生了对于“免费”的依赖。
但免费的永远是最贵的,毕竟所有公司成立的目标都是追求商业利润。就拿小程序来说,微信对小程序开发者免费,单个小程序对于用户免费。
但结果就是用户其实是成本满足的提供者:不仅要看广告,甚至一些小程序还会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像是后者,微信也封不过来,原因是这部分开发者制造一个小程序后,批量上架,甚至被封了也可以几乎没什么成本再上架一个。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程序收费算是一种变相的设立门槛,虽然这个门槛不高,但是对于批量上架小程序的开发商来说的确会增加成本。
另外,腾讯是国内最成功的商业公司之一,自然无法免俗,而微信做小程序,包括前期研发,后期维护,这些年来具体的更新,都是需要成本的。开发者在平台上做开发,调用接口,占用空间,最后达成盈利,平台收费并没有什么问题。
因为行业的缘故,几年前我做过一次调研,就是关于微信小程序变现的,而结果超出了我的认知:很多看起来质量平平的小程序,只要能掐住一部分人的需求,就能赚的盆满钵满,广告、充值收入过百万甚至接近千万的都有。尤其是小程序里的传奇类游戏,那几年我一直以为这种游戏早没人玩了,但是的确在微信小程序上焕发了第二春。老一波玩家老了以后,消费能力其实上升了。
平台收取费用并不罕见,就连大家的手机商城,软件还要给上架费用和充值分成。微信小程序这波的价格其实对于开发者来说依旧充满了诱惑力:个人30企业300,说真的在平台类目里面算是足够低廉的了。
另外甚至可以这么说,小程序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收费的结果,而且不止是腾讯,随着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如今大家习惯的甚至养成依赖的很多平台以后的发展方向都是向收费发展。那你可能会说了,收费了,人们不用了咋办?
事实上,收费不是唯一的目的,形成收费-服务的正循环才是。如今现实消费里,消费分层的现象已经开始体现得淋漓尽致,哪怕是一瓶酱油,从几块钱到几百块钱都不缺买家。
这时候,你可能又会问了,凭什么我说以后一定会向收费发展?
因为互联网时代变了。
我国进入互联网以后,曾经经历了一波百家争鸣的时代,也就是九几年到零几年,而恰好在那个时代,电脑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并不便宜,这就意味着大家并不是在一块存量土地上各显身手,而是在各显身手的同时伴随了增量。当电脑普及以后,我国互联网又迎来了另一波增量: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手机普及。
漫天满地都是新用户。
你能获取到新用户,哪怕你暂时无法用这批新用户变现,但是你能获取到新用户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证明,而新用户代表了发展潜力,投资者于是就很认可。投资者愿意买单,由此用户免费的逻辑才得以真正延续。当然了,用户免费还有另外一层逻辑,就是“免费的可以是最贵的”,比如李彦宏说中国用户不在意隐私,比如被点名了无数次不改的各个社区平台的跳转广告。
以前平台追求的是用户的增长带来的流量,但是现在一整个互联网环境都今非昔比了:
新用户基本没了,几乎被挖掘光了。根据CNNIC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国内互联网在用户规模上真的要见顶了。

过去追求高增长的模式在存量市场里能发挥的作用开始降低,而且在经济大环境下,互联网企业追求降本增效成为主流,大厂裁员的新闻不断,企业必须调整思路,进入到用户增长不那么疯狂的稳定阶段。
甚至可以说这个阶段才是行业的常态。
回到小程序上,小程序让那么多开发者、商家、服务商都赚到了钱,如果腾讯一直自己傻傻贴钱才不正常,如今只是补贴成本而已,其实从盈利角度来说也赚不了多少。
最后作为用户,我只想说,收就收呗,反正一不是和用户收费,二是小程序的特殊性让开发者也很难将成本转移到用户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