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我颇感慨。我是搞研发的,我过去的一个东家,科研管理的制度是这样的:研发项目不准失败。失败的话严重影响你的KPI。
于是乎,大家采取两种不同的策略:
策略一,研发选题避开不确定性高的、难度高的、挑战大的。我确保能够完成研发目标才会申请项目。后果可想而知,真正那些有突破的、能产生巨大效益的课题,都是有很高门槛的,否则的话怎么可能等到你去搞?于是乎,大家就在低水平上面拼命卷啊卷。一眼看去,每个人都成功完成过十几个项目,手里攥着好几个研发成果。可实际上,能够市场化,形成主打技术的,一个也没有。偶然有几个,都是在拼命压缩成本,让工艺简陋再简陋,然后赚一点点钱。最终,就让自己一步步滑入小作坊的深渊。最后这种文化竟然牢不可破,以至于当你真的propose一个有意义有难度的课题时,无数人反对。反对的理由就是:你这个课题不确定性太高,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策略二,寅吃卯粮。也就是说,我用现在的研发经费,做我将来想做的课题。等到我感到有谱了,我再提出项目申请。然后申请到的经费,不做这个项目,而是去做后面想做的课题。可是这种模式一方面让项目管理乱成一锅粥,没有人严格遵守预算;另一方面,寅吃卯粮的模式仍然解决不了研发成功率的问题。你没有正规的经费支持,前期的探索和研究最后只能搞成小打小闹。
搞技术研发的,失败是常态,成功才是偶然。意识不到这种基本规律的,只能抄作业,然后想方设法把人家的作业写上自己的名字。因为你是抄的,所以你其实并不能真的搞懂它,所以就在市场上让人家吊打。
发布于 2024-03-26 13:02・IP 属地北京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