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名字,能够唤醒你死去的记忆。
比如王自如,多年以前,知道这个名字,源自他跟罗永浩的一场论战。起因是他们评测了罗永浩的手机,而罗认为,他们不客观,是收了竞品的钱。

说是论战,其实有点抬举了,其实应该叫论而不战。因为自如战斗力太低,跟刚刚做手机,雄心万丈的罗永浩不是一个量级。
一场论战,留下的也就只有一句罗永浩弯酸他的话——“如果你(指王自如)被包养了,就别谈独立人格。”
很多年后,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变成了锤子,王自如则成了格力电器的高管。
这本来没有什么,但近期的一次采访,又让王自如登上了热搜。他说的话是——“从来没看过格力给他的工资条,当初入职唯一提出的请求是,想要离董明珠比较近的办公室,随时汇报,觉得其他的不重要”。

当然还有另外一段——大概意思是,“刚刚出道的年轻人,在企业有人带,有人擦屁股,有人教做人,还有人发工资,太棒了”。
这两段对比起来看,便知道大家为什么要嘲笑王自如。
有媒体说,那个当年热爱数码测评的王自如,已“转身变成了一个圆滑和油腻的职场中层”。
猎豹移动CEO傅盛甚至在朋友圈说王自如“吃软饭的”、“真正的流氓”。
王自如挺厉害,竟然没有按照当下的套路出来回应(当然他也没有什么可以回应的)。厉害的还有董明珠,没有因为舆论连带把她变成一个养小白脸的而搞点幺蛾子出来。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骂王自如,因为职场往往就是这样。不排除王自如是真的这么想的,对董明珠就是这样的仰慕。即便是他在谄媚,其实也说得颇为真诚——即便是吃软饭的,也是一个坦诚的吃软饭的。
现实的职场里,相信大家看得更多,更谄媚,也更搞笑。甚至你自己都比王自如做的更离谱。别说对董明珠这种已经打拼出来的知名企业家,即便对着你30个团队的负责人或者小老板,更肉麻的话,估计也说过,更没皮没脸的事情,恐怕也做过。
如果王自如在弯着腰,更多的人已经跪了,你看,还有人趴着呢。
当然,人在大部分的时候,是不思考的,要思考,也往往会用70%左右的脑能量来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我做这些是迫不得已,我做这些是逢场作戏,我做这些是权宜之计……就像择菜一样,一点点地把自己这一天的所作所为全部归到自我说服的篮子里,这样才有勇气面对第二天的生活。
爹味也好,油腻也好,往往是一种表演,而中国的文化里,演戏又是深入骨髓的。这本来没有什么,别人都在演,你不演,很尴尬。
但怕的就是你演完了戏,转头就说人家不真诚,那还真的就是不疯魔不成活了。如果你真的觉得王自如的话耳不忍听,那要不你就是个刚入职场的年轻人,一腔热血,刚正不阿。要不就是把他当成个稻草人——跟众人一起把他打倒了,就没有人知道我跟他曾是一个田埂上站岗的了。
所以,对王自如笑笑可以,反正跟笑自己差不多,但义正言辞地,站在一个足够的高度俯视人家,鄙视人家,倒是装外宾了。你怪人家舔得太欢,人家笑你舔都舔不到。王自如要是开个班,想必去报名的跟现在疯狂骂他的都是同一批人。
开班仪式上,王自如玩着自己的手串,脸庞有光而油光——今天给大家上这些课,主要内容是舔我,舔得好,我再教你应该去舔谁。
号称爱因斯坦来都要敬上三圈的氛围里,谁还不是王自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