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7个

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扶贫?

最后的十万大叔
169个点赞 👍

想要理解中国特色的扶贫,首先要理解中国特色的贫困。

中国特色的贫困,是一个经济体的规模大到同时存在后工业时代的去工业化趋势和相当大规模前现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

对于人均耕地产出只够自身消费的小农经济的个体而言,生产剩余太少,因此他们无法通过生产剩余的交换参与到市场经济中,也无法通过微薄的生产剩余实现资本积累进入市场经济。因此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转化为参与市场经济的市民的主要方式,都是出卖过剩劳动力。

但问题是,由于全球市场基本已经饱和,劳动力需求基本达峰,如果继续依赖国际市场的需求,劳动力已经卖无可卖。甚至国内已经开始出现去工业化的迹象。

同时,基于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福利手段,也很难作用于农业人口。比如养老金,城市人口的养老金以退休前的工资收入为锚定,从年轻一代就业人口缴纳的社保基金中支取,这笔账是按照工资和市场价格等因素来算的。而对于农业人口,养老金发多少、从哪发,都是难算的账。

所以,扶贫的首要任务,是把尽可能多的小农,转化为工业化社会的成员,诸如农场主、个体工商户、产业工人等。

然而现在无法完成工业化的人口,在可预见的未来,几乎再难有如过去四十年级别的发展基于来自然覆盖。因此唯一的方法就是,赶在全球化红利期的尾巴,用非市场化的手段,把市场经济自然扩张无法覆盖的人口,拉进现代化社会。最近一波扶贫基本都是一村一策的精准产业扶贫,目的就在于此。通过行政力量干预,通过外部输入和人为组织形成生产性资本,将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转变为面向市场的生产。

这就是中国式扶贫的理论基础。

下面就可以回到问题了,为什么其他国家没有中国式扶贫。

对于普通发达国家,全体工业化已经早几十年就完成了,他们需要的是工业化社会的保障体系,比如失业救济、退休金。甚至毛子和东欧这种曾经进入过工业化社会又衰退回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的,也是同一种情况。

对于发展中经济体,则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规模比较小,吃到一点全球化红利就足以自然完成全域工业化,比如亚洲四小龙,名字都突出了小。另一种则是全体工业化本就是个根本没有太大希望的目标,也就不会费时费力去做这些事情。

美国则是和中国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它基本上是工业革命前夕在白地上建立的,整个社会架构基本就是按照工业化社会建立的,没有任何贫困和历史包袱。因而社会治理成本比旧大陆任何文明都低一档,所以成为了不需要扶贫甚至社会保障都敢砍的另一个典型。

编辑于 2023-11-08 11:27・IP 属地广东
Auditore II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