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10个

由于“不尊重人民的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清史项目现已被搁置,对此你有何看法?

神奇小兔子
523个点赞 👍

那就不得不说一下不久前的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立以来重大成果《清代国家统一史》了。

作为中国顶级权威历史研究机构,19年建立以来首批重大研究成果,这本书对清朝这位历代王朝大一统思想的集大成者(原话如此)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清朝大一统思想有如下几点特色:

一、重新诠释“大一统”并从中确立清朝的“中国正统”地位。……清朝的“大一统”已经突破了传统“中国”和“华夷”范围,其“天下”已经拓展为包含“中外”的“天下”,视野更为宏大,且更重要的是这种观念已经由一种理想逐渐演变为现实的以清朝皇帝为核心的“大一统”王朝的政治秩序。(按:这一点是通过对《大义觉迷录》的分析而得来的,属实有点儿乾隆震怒。)

第二,通过《大清一统志》的编撰来明确“大一统”天下的范围。……与传统“大一统”思想相比,清朝的“大一统”思想减少了很多理想的色彩,也更令人信服。(按:还是用的《大义觉迷录》作为论据,说实话我没看出来二者的关联性。)

第三,强调“一体”,消弭“华”“夷”之间界限,塑造“臣民”群体。……面对多民族国家的实际和传统“大一统”思想中的模糊认识,清朝统治者试图努力在弥合族群之间的差异,而其最终目的即是塑造“中国臣民”,由此弥合族群差异和塑造“臣民”就成为清朝“大一统”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对传统“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咱也不知道都死到临头了还在皇族内阁的怎么就“一体”了……)

第四,强调“大一统”,追求政治秩序的“一体化”。……实现中华大地更大范围“大一统”的清朝,则在总结前代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谋求“大一统”国家治理的一体化,进而也构成了清朝“大一统”思想的主要内容。

如上所述,“一体”是清朝统治者经常使用的词汇,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尽管“满洲根本”是其国策,而“因俗而治”也时常出现在史书记载中,并被不少学者视为清朝边疆治理的总方针,但对“一体”的追求也是清朝国家治理中无处不在的,即如雍正皇帝所言……(后边又是《大义觉迷录》,我凑这难道是乾隆元年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当然,这书最让人绷不住的就是全篇大气层,一切话术都是高屋建瓴似乎站在珠穆朗玛峰上高度指出的,比如认为剃发易服是有利的,理由是促进了国家“大一统”的进程……如果没记错,这可能是1911年以来第一次官方肯定剃发易服政策吧?

想来这本书的站位应该是以国家主权和国家大一统为最高利益的,凡是有利于国家大一统的,以及保护国家主权的,都是绝对正确的,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大一统,至于剃发易服或者其他起义导致的杀戮,那只是为了保护国家主权和大一统的代价而已,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而《清史》目前所谓的不尊重人民的观点,其实并非如大家所想的那样,该写的没写,而恰恰相反——不该写的写了。

实际上《清史》的问题在于过于强调清朝的多元化,没有强调大一统之下的清朝各族人民紧密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主权的历史,这是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清史的预期的,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这是落入了欧美等西方别有用心的学者对于清史的恶意解读(即“新清史”)窠臼。人民史观应该强调清朝对中国统一的贡献,而不是歌颂抗清、反清等对国家统一的抗拒和破坏等行为。

总之,清朝是统一的、权威的,不存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不存在以满制汉、以汉制回等等,也不存在边疆多元化管理,清朝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创的辉煌文明,而不是分裂的、对立的!一定要牢记两个核心:统一高于一切,团结高于一切。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不利于统一的话更不要讲。

所以,你觉得现在这个《清史》,符合上述要求吗?

编辑于 2023-11-07 08:56・IP 属地山东
宁南左侯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