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3个

为什么河南会连续发生“村民哄抢药材”、“音乐节哄抢帐篷”、“农户高粱被当地村民哄抢”这类事件?

张子枫
253个点赞 👍

东部平原,尤其华北平原的极限人口密度下,个体不再是个体,人的主体性被无限压缩,只能奉行“互害逻辑”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正常人指导自己的行为,是通过实际收益和个人目标的拟合度来判断正确与否。

而东部儒家圈,尤其华北文化圈,却是以对周围人是否成功进行了互害作为标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根本无法思考自己的个人追求究竟是什么。

互害逻辑是层层深入的。

零散大宗农作物、展会样品、道路洒落散货等等,抢来几乎没有变现可能和实用价值

但是只要这东西在被哄抢者那里有价值、能互害到被哄抢方,就足够成为一次哄抢行为的理由:50年平原农村生活,已经彻底磨去他们的个体意识,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物品在别人那里有价值,而对自己没有价值。被哄抢的人越着急、越痛哭,越证明自己做的对。

年轻人也没必要嘲笑,互害逻辑是全年龄段的。

1.

对贫困人群而言,互害就是无差别输出混乱,无差别哄抢工业品

2.

对小康人群,或者中年人,则是强烈的凝视妄想:幻想自己的选择会有周围的人盯着,带来“笑话”或“面子”。他们无法通过成功和失败本身获取快乐,他们的快乐来自幻想中周围人的“有面子”,而痛苦则来自幻想中周围人的笑话。

虽然几乎不会有人当面表达出嘲讽,对中年人们实际的人生,也几乎不会有干涉。但他们依然在和交际圈中看不见也听不见的刀光剑影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3.

对上升通道尚未关闭的人群,比如学生,互害逻辑的表现,则是赛道幻想:把名为人生的旷野,简化为赛道-赛跑的二维模型,幻想有一群人同龄人和自己赛跑。

拿医学领域来说,连读党害怕考研卷王们“赶上来”,学硕天天盘算相比专硕有什么办法“弯道超车”追回规培三年。可其实学生们脑海中妄想的那个竞争对手,他哪怕25岁升副主任,也对你的人生没有任何影响。

问自己三个问题:想要钱吗?想要闲吗?害怕人生精华时间喂了狗吗?你会发现如果三个回答都回答是,最好的选择其实是直接左转临床躺学下地方,搞工作量较轻的刚需科室。

赛道?输赢?你人生的竞争对手只有自己。我国居民第一二大死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哪怕面对死亡,主要的竞争对手也依然是自己。

跑不跑得赢同龄人就是个很扯的标准:40岁没发福、45岁没秃头、50岁没严重慢性病,哪怕对方是院长你是小卡拉米,那你也已经赢了。

至于那个脑海中心心念念的“赛道”,跑赢赛道可不一定跑得赢人生。


哄抢、凝视妄想和赛道幻想,正好对应了东亚的高人口密度对贫困、小康/无上升通道、中产/有上升通道这三个层次人群的异化、互害化。

三个层次正好对应了投胎到“典型中国人”省份的下、中、上签:河南、山东、江苏。对应的就是河南多哄抢、山东要面子、江苏卷的锱铢必较。

编辑于 2023-11-04 09:59・IP 属地天津
陈仙男大天才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