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事情引起瞩目有两个卖点。
第一、兔子吃窝边草。各种哄抢、捡漏的行为不是来源于人离乡贱的外地人。而是实打实的乡里街坊。
第二、地方上在事情发生后,不能就事论事的处理及谴责违法行为人。而是从官方上为不法行为辩解,找借口。
=====================
第一点,我说下我年轻时去广东云浮的同学老家玩。云浮大家查下就知道,自脱离肇庆市,就是全广东争夺倒数第一的地方。我同学的老家,当时连公交车都没有,进城靠野鸡车。坐野鸡车的时候,路边招手停。每一个上车的人,上来就和司机、售票的、其他乘客打招呼寒暄,下车的时候又和这些人打招呼再见。我在同学家附近晃荡,遇见的每个人只要知道我是谁的朋友,就都表现的很热情……
我对同学说,你们这里真有人情味,人挺好的。同学的回答是,人情味是肯定的,人好不好另说。这些本地人,在本地,一定是老老实实的。出了云浮,可就不一定了。在本地,两个不认识的本地人,只要聊上几分钟,必然能找到双方共同认识的人,于是建立起关系网。如果在本地作奸犯科,那是要社死的。
他的这个说法给我一个挺大的触动,就是我当时突然发现。广东的农村+小镇,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比如我的老家潮阳县,是个名声很不好的地方。所谓潮汕人的走私造假、野蛮粗鲁不讲信用,基本上都是我老家的人,还连累了潮汕其他地方。可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乡里,互相也是客客气气的。这些人的恶,是针对外地人的,也就是大家“黑”的排外。他们对于说着相同方言的,是有底线的。
我在网上以“潮阳”“哄抢”为关键字查询,发现近二十年,没什么关于这个地方的哄抢事件。仅有的两个,一个是前几年当地内涝,然后在发放救济物资的时候,有个大哥骑着个三轮拉走了一批货,被认为是哄抢物资,事后又被解释可能是误会。总之是一个人“哄抢”算不算哄抢我这不明白。另一个是20年前本地造假烟,执法人员来查抄的时候,周围的居民群起哄抢假烟包装,这是什么意思大家体会下。
====================
第二点,河南地方官府的反应。其实查下,哄抢、捡漏的事情,哪个省都不敢保证自己那里不会发生。尤其是北方……
但是,没几个像河南地方官这样,和条件反射一样,一有事情发生就开始狡辩……这个是不多见的。我也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狡辩的,不问自取是为贼、不经同意自取是为贼这个该是共识吧?对这样的人该拘的就拘,拘不了的就要谴责。河南是正统中原,不能光讲礼义。你越找补、越包庇,这些只知礼义的人,就越无所畏惧,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