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8个

为什么“我国1949年以前连铁钉都不能制造”,而到了1956年中国就能制造歼五战机和解放牌卡车?

莫言莫语
307个点赞 👍

不幸看到某位知友又在发表奇谈怪论,只能说这位知友在发表暴论方面具有着莫名的热情和积极性,让人不得不敬佩,这次他声称: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话术,源头应该是《同莫洛托夫的一百四十次谈话》,最早是用来吹捧斯大林的,说斯大林“接手的是木犁的俄国,留下的是拥有原子武器的俄国。”
……
这是纯编的,而且编的毫无常识,因为1959年12月21日是英国议会的休会期,议员们都过圣诞节去了,这段时间英国下院根本没有开会,更别提有什么演说了。

实际上,这句话的源头确实不是丘吉尔但这并不代表这句话并不存在更不是莫洛托夫“纯编的”一一某位知友证明该句非丘吉尔所说的证据来源显然是郑异凡的《“木犁与原子武器”何人所言》一文(或者是照搬了该文部分段落的营销号),该文尽管根据英国历史学家、原丘吉尔中心主任理查德·兰格沃尔德的研究证伪了旧观点,但认为这句话的确存在,只是来自于伊萨克·多伊彻(Isaac Deutscher),而非丘吉尔

“斯大林的历史成就就在于,他接手的是木犁耕种的俄国,而留下的是原子反应堆装备的俄国。”
一一伊萨克·多伊彻发表于1953年3月6日《曼彻斯特卫报》纪念斯大林的悼文

这句话后来也写入了他的著作《斯大林之后的俄国》之中,更重要的是,还写入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多伊彻撰写的“斯大林”词条其中写道

“这种怪异的崇拜之下是斯大林不容置疑的成就:他是计划经济的创始人,他接手的是木犁耕种的俄国,留下的是原子反应堆装备的俄国,他是“胜利之父”。但他的成就伴随着专制和他的残酷独裁;他统治的家长制特征—或许适合文盲及落后的人的智力—在他自己缔造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俄国成为一个时代错误。”
一一《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964年版)第21卷 第303页

然而可能是因为多伊彻亲托派的尴尬身份和丘吉尔名声分量更大,这句话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失真讹传为丘吉尔所说,莫洛托夫显然就是这一恶果的受害者。总而言之,无论如何这句话都绝不是莫洛托夫“纯编的”原创只是另有出处。而某位知友却将已经阐述的很清楚的参考资料故意截半段直接说是“纯编的”实在是令人忍俊不禁,符合这位知友以往的一贯作风:

另外,归根结底这句话跟问题所引用的完全是两句话,某位知友把两句句式相似的话混在一起,通过否认一句话是丘吉尔说的装作暗示否认另外一句话的真实性,实在是最低级的混淆逻辑一一问题中所引用的这句话大概转引有误,原文应该是初中八下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哪里需要质疑真实性呢?):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一一1954年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当然,这只是某位知友可笑言论的开始,他再接再厉的接着论述道:

而且这段话里的逻辑错误也是很明显的,20世纪初的沙俄是世界第五大工业国,日俄战前期间,沙俄可以派出八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远征亚洲,试问哪个农业国可以做到?到一战爆发前,沙俄的工业产值基本上已经超过了法国,成为了世界第四大工业国,交叉点应该发生在1910年前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俄军队力抗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德国和第六工业强国奥匈帝国的军队,虽然胜少败多,但是整体上没被打崩,两都、伏尔加河、顿河和第聂伯河流域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这是农业国能做到的吗?

暂且不论原句中并没有声称沙俄是“农业国”,只是客观描述了沙俄农民农业生产的落后情况。事实上,沙俄所谓庞大的工业是极其可疑一一根据阿布扎比纽约大学经济史教授罗伯特·艾伦(Robert Carson Allen)的估算,沙俄的农业产值在188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惊人的58.7%,1913年仅降至50.7%,而工业产值的占比则从6.6%增长到14.9%

1885年和1913年沙俄的经济结构(按1913年价格计算的增加值)

并且到了1913年沙俄仍有超过80%的人口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一一与1861年的水平相比几乎没有任何下降,居住在5000人以上城镇的俄国人的比例从1800年的约6%增加到1850年的7%,到1913年也仅为14%。正如艾伦感慨的那样,沙俄的“人口统计数据几乎没有显示出结构转型的迹象”。因此不难看出,沙俄所谓庞大的工业完全是依靠国家体量硬撑的,从结构上来看仍然极为落后,因此沙俄在日俄战争中最终败于新兴半工业国日本,并因战争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严重的政治危机和骚动,不愧为列宁口中“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

如果将沙俄的这种人口结构变化与苏联时代进行对比,那么差距就更加明显。在内战刚结束,进行战后重建的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的人口就业结构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在剩下非从事农业的20%中,家庭仆人、武装部队等的比例大幅下降:

1913年沙俄和1926年苏联从事不同职业的近似人数(单位百万)

而从苏联开始进行雄心勃勃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之后,苏联的人口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一从1926年到1939年,短短13年的时间里,苏联从事各种非农业活动的人数(包括受雇和个体经营者),增加了两倍多,即从1160万人增加到3890万人。经历两个工业化,到1939年,苏联农村人口猛降至总人口比例的67.1%而城市人口相应激增到32.9%

1926年到1939年不同职业的就业人口数量变化

因此,正是得益于这种伟大的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苏联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例如到了1940年,苏联的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沙俄时代,即1913年的50.7%下降至27.5%,而工业产值的占比则从14.9%上升至29.5%,明显要高于农业,向我们反映了一个真正发达的工业国家应该有的经济结构

1940-1945年按原产地部门分列的苏联国民生产总值(按1937年要素成本计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从人均生产总值上来看,根据马克·哈里森(Mark Harrison)的估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苏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俄罗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出了五分之三。尽管发生了战争和革命,并且在相当一段时间遭到了国际封锁,但在1913年至1940年的整个时期(换句话说,包括了剧烈倒退的一战和内战时期),苏维埃政权的年均增长仍达1.8%。超过了沙俄1909年至1913年期间实现的所谓快速人均国民收入增长(年均1.6%):

1913-1940年沙俄和苏联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单位按1937年要素成本计算的卢布),可以发现苏联在1928年左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正式走出内战阴影,恢复到了革命前的标准,随后快速跃升

至于说某位知友后文的强调更是幽默:

显而易见,沙俄不可能靠着手扶木犁,同当时的德奥两大强国激战三年的,如果斯大林掌权前的苏联只有“手扶木犁”的话,那么中间必有一个重大事件,使俄国发生了重大倒退,从第四大工业国退化成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可惜该言论的支持者们一直找不到这个事件。

事实上,在沙俄时代俄国绝大多数的农业生产还真就是靠落后的“铁犁牛耕”(当然,很多农民家庭会用马来替代牛),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新经济时期,直到斯大林的工业化和集体化才使这一切得到根本性改变一一正如涅费多夫(Нефедов 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所说,苏维埃政权到了1928年牲畜仍占农业动力功率的95%(尽管相较于革命前已经略有降低),而到1940年这一比例惊人的骤降至22%机械动能取代了它

农业部门动力功率(年末统计,单位为百万马力),不难看出,到了1916年沙俄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动力功率仍然微乎其微,几乎完全依靠畜力和人力


沙俄时代农民主要使用的六种农具

准确来说,到了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农业的机械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1935年,曾经苏联农业现代化的效仿对象美国只有75000台联合收割机,一台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面积为188公顷。而苏联的联合收割机数量甚至是美国的两倍,并且此时尽管仍然存在部分缺陷(主要是农机专业化程度远不如美国,因此在保养和维护上存在问题,且无法完成更细致的农活),但每台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面积约为300公顷,保证了规模的巨大。而在更落后的欧洲国家几乎没有联合收割机,这里仍在使用马拉收割机。

例如在德国,1公顷冬小麦播种需要的劳动力投入从19到32个劳动日不等(取决于人工所占的比例)一一是苏联的两到三倍。这是因为当时德国农场的拖拉机非常稀少(1934年的拖拉机产量仅为4900台),德国农民能获得较高的收成,完全是得益于含矿物质肥料的运用和农业技术的完善。并且苏联由于实现了机械化,农业生产用畜的数量大约减少了一半,从而节省了大量草料:1928年,工作马的数量为2420万匹,平均年饲养量为4.9吨,故约有1.19亿吨谷物用于喂养马匹,如果牲畜减半,节省的饲草约为6000 万吨,约占谷物净收成的10%。

具体来说,苏联到1940年共有惊人的53.1万台拖拉机参与农业生产,仅此一项总动力功率就达到1760万马力。这使得大部分主要农业生产都实现了机械化一一拖拉机完成了苏联83%的休耕、62%的春耕、56%的春播和46%的谷物收割等等。其余工作主要由马拉机械完成。并且同样是在这一年,苏联还有18.2万台联合收割机参与农业生产,这使得在收获环节它们收割了42%的作物,其余4%的作物由其他拖拉机收割,34%由马拉收割机收割,只剩下20%由人工收割。

其中苏联的国营农场的机械化水平还要远高于集体农庄(尽管后者的机械化比例也占到大多数),在国营农场几乎所有工作都由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完成。同时各地区受限于自然条件和工农业基础,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1937年,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的春耕100%由拖拉机完成,车里雅宾斯克地区为90%,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地区为81%,而较差的黑土中部地区也达到76%一一因此得益于机械化的展开,在苏联全国范围内农业劳动力成本减少了一半,每人在每公顷土地上的劳动时长从20.8个劳动日下降到了10.6个。

因此,也无怪乎希特勒在巴巴罗萨计划成功闪击侵吞了苏联大块领土后,于42年8月26日晚的餐桌谈话上仍满怀偏见和恐惧的惊呼自己打断苏联发展的侵略“拯救”了欧洲:

如果再给斯大林十年或十五年的时间俄罗斯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要实现这一变化则需要两个或三个世纪的时间。这是一个独特的现象!毫无疑问,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俄罗斯再也没有人挨饿了。他们几年前在只有不知名村庄的地方都建起了工厂一一记住,是像赫尔曼·戈林工厂那样大的工厂。他们修建的铁路甚至还没有出现在我们的地图上……欧洲奇迹般地逃过了这一劫!”
一一Hitler's Table Talk 1941-1944His Private Conversations

最后关于这位知友后文的所谓“比如在某些政治信条里,苏联在1953年就变修了……苏修解体时,同一批人又痛心疾首,像模像样得总结苏修解体的教训”是“逻辑漏洞”云云的话术,由于实在言之无物并且都能搬出“同一批人”这样莫名其妙的观点,我们也就只能尊重顺从理解了。

编辑于 2024-03-13 23:04・IP 属地黑龙江
炭翁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