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课40分钟,当时只道是寻常。
上课时:呕哑嘲哳难为听。
放学时:如听仙乐耳暂明
毕业了:满座重闻皆掩泣
如今: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考公考编时,才读懂《范进中举》;找工作时,才读懂《孔乙己》;谈婚论嫁时,才读懂《孔雀东南飞》;十五六岁的我在地理试卷上写下: “此地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十年后的我审视着下班后的疲惫自己,一颗子弹正中眉心”当年的老师叫不醒曾经的我们一样。
也完美诠释了,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就像是一个闭环,多年后你有一个瞬间突然意识到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
此时,才是教育的完成”不过花有重开日,人无少年时。
我特别喜欢一段话;我们不能站在现在高度去批判当年的自己,这不公平,如果能重来一次,以当年的阅历和心理,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那么,不如放过自己和过去的你和解吧!
如果不是为了赶路,语文本该是最美的学科。当文字脱离了考试的枷锁,真正的情感才开始浮现。
人不可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