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5个

如何看待有关普京谴责哈马斯的消息?

木辛
16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以色列硬干哈马斯绝不是各方的首选,但如果更差更险恶的前景成为现实,哈马斯就会是第一个被抛弃的。目前巴以问题的关键点在以色列,或者说,在于国际社会和伊斯兰国家对以色列的判断。

以色列是否真的有决心把哈马斯彻底铲除,即使付出巨大的代价?“在巴勒斯坦范围内彻底铲除哈马斯”和“对加沙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以展现决心”其实是两码事。如果以色列认定要消灭哈马斯,任何人都拦不住,正如他们75年前在全世界的敌意下建国一样。

我倾向于认为最近一周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是在向国际社会和伊斯兰国家展示其彻底铲除哈马斯的决心。而国际社会和伊斯兰国家在不能接受平民遭受巨大伤亡的同时,能否接受以色列真的出兵清缴和铲除哈马斯?这目前还不确定。但是毫无疑问,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想要别人了解的是——即使你们反对,以色列也一样要铲除哈马斯,区别只是在于:国际社会和伊斯兰国家有条件同意以色列清缴哈马斯,那么加沙平民可以得以保障;而如果国际社会和伊斯兰国家不能接受以色列暴力清缴哈马斯,那么以色列还是会清缴哈马斯,但加沙平民就得跟着一起倒霉

我认为以色列干得出来各种战争罪行为。如果以色列人真的如他们最近表现出来的决心那样,就算200万加沙平民连带着伤亡遍地,以色列也还是会干到底,只要能在加沙物理铲除哈马斯。而且以色列愿意承受这种战争罪行为的代价——欧美停止支持,伊朗叙利亚与其开战,阿拉伯国家纷纷断交并向巴勒斯坦提供支持。以色列在这种环境甚至更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几十年了,他们不会在乎的。

但是国际社会和伊斯兰国家,你们在不在乎?你们是否愿意整个中东杀成火海,只是为了保下一个你们并不喜欢的哈马斯?

沙特的MBS,你是否愿意你人生最好的十年规划——大中东经济跃升计划——彻底打水漂?伊朗的哈梅内伊,你是否愿意早点去见苏莱曼尼,是否愿意给国内反对派进一步起事的机会?埃及军政府,你们是否愿意穆兄会重返埃及政坛,是否愿意埃及陷入大规模饥荒?黎巴嫩各民族和派系,你们是否愿意黎巴嫩彻底陷入内战?约旦是否愿意重返1970年代的战乱?叙利亚的巴沙尔是否愿意流亡俄国?阿联酋,科威特,巴林和卡塔尔的土豪们是否愿意抛弃豪宅重返帐篷?

现在不是1970年代,石油天然气价格和供应的威胁,对中印日韩的作用远大于欧美。但石油造就了1980年代以后的整个中东经济,60岁以下的伊斯兰国家民众,但凡过着中产以上生活的,无一不是围绕着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稳定可持续的经济活动。——举着旗子喊喊口号、同情一下巴勒斯坦兄弟是一回事,让用着黄金马桶的老爷们、每年换一辆BBA顶配的中东中产们,去陪哈马斯住帐篷,打游击,天方夜谭也写不出这样的故事来

以色列是否真的宁可与全世界为敌,也要干死哈马斯,有没有这个决心,以及国际社会尤其是伊斯兰国家是否相信以色列有这个决心,就是目前局势的核心。而这也相信正是布林肯传说外交,以及拜登本周三中东之行的核心。


在布林肯的中东穿梭外交、拜登宣布访问以色列和约旦后,巴勒斯坦问题的新局面已经逐渐成型。

对于哈马斯

以色列军队在加沙范围内消灭哈马斯,并大规模追杀哈马斯的主要领导人,是不可逆转的。在以色列遭受了类似911这样的恐袭后,任何允许哈马斯继续在巴勒斯坦范围内存在的以色列政府都不可能继续执政。欧洲和美国目前对此态度也非常坚决,不仅仅是因为支持以色列,也是因为他们也有国民被哈马斯屠杀。

哈马斯的思想必然留存下来,哈马斯也可能重生,可能改头换面,但是短期内不再可能以一个活跃的状态继续存在在巴勒斯坦境内。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官员2007年在遭到哈马斯的屠杀达数百人后,也早已宣布哈马斯是非法组织

哈马斯在伊斯兰社会民间有大量支持者,但是目前看,不存在愿意出头为其撑腰避免被灭命运的国家,包括伊朗在内。阿联酋已经表态谴责哈马斯,由于穆兄会的原因,埃及、沙特也对哈马斯相当抵触。从各国表态也可以看出,除了伊朗,没有一个伊斯兰国家提到哈马斯,都只要求保障加沙地带巴勒斯坦平民的权利。中国俄国等外部国家话语权更弱,更不可能为哈马斯出头。

哈马斯目前的立场仍然是军政一体、政教合一,在中东范围内,以军事和任何暴力手段消灭以色列国和犹太人、不承认以色列的建国权。哈马斯并未试图像真主党、长枪党一样转型为政治组织。因此作为准恐怖组织的哈马斯,事实上是目前巴勒斯坦问题和平解决的最大阻碍

耶路撒冷邮报等以色列媒体已经指出,以色列国内舆论普遍认为过去20年中,以色列对加沙哈马斯的存在长期持绥靖政策,尤其是试图以经济利益换取哈马斯的去武装化。而哈马斯在10.7恐袭后也公开承认,他们在过去几年里故意低调,对以色列采取战略欺骗,让以色列认为哈马斯愿意转为和平斗争和经济发展,哈马斯为此甚至被真主党等猛烈抨击。哈马斯的战略欺骗就是为了此次发动出人意料的大规模袭击。但后果就是,以色列不可能再相信哈马斯有共处的可能性,即使有大国出面保证哈马斯的去武装化

因此,哈马斯被以色列彻底追杀,目前看来是毫无疑问的。

对于加沙地带

以色列军队必然攻入加沙,对加沙的轰炸和地面进攻必然大幅加强,尤其是在加沙北部。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动袭击的大部分设施例如地道、仓库都位于加沙北部。尤其是地道,错综复杂,交错分布的500公里地道大部分都位于这里。

许多哈马斯地道从民居、医院、难民营甚至是联合国办公室的正下方穿过,导致对地道的攻击必然损坏地面的民用设施,甚至有可能医院炸烂了,地道还是好的,哈马斯武装人员也跑了,只留下地面的一地尸体。以色列这次必然彻底摧毁加沙北部的哈马斯基础设施。

以色列不可能长期占领加沙,以色列和美国目前都有明确表态。无论在联合国1947年决议还是1967年边界,加沙飞地都是巴勒斯坦国领土。以色列对加沙的进攻必然是短期的。

伊朗明确反对以色列军队进入加沙,而阿拉伯国家普遍态度暧昧。事实上鉴于哈马斯的利益与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并不一致,甚至在很多具体问题上背道而驰。因此,阿拉伯国家在不愿看到以色列军队进入加沙的同时,也非常清楚以军部进入加沙,就不可能清缴哈马斯。而哈马斯的继续存在,就意味着巴以和平不可能出现。因此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军队进入加沙,会持表面上反对、行动上默认的态度,在以军开始地面行动后,会把外交活动集中在尽快结束军事行动、平民保护以及加沙地带的后续管制上。

关于加沙巴勒斯坦平民保护

埃及和以色列会开放拉法口岸,以便拥有外国国籍的人士进入埃及。虽然这两天关于这一点已经反复多次,但很显然,这是因为各方对于细节条件尚未谈拢。但是看不到各方反对的理由。

埃及最终不太可能让巴勒斯坦平民入境,即使巴勒斯坦平民要求。埃及名义上的理由是“离开就回不去了,以色列就有可能彻底占领加沙”,而实际上更多还是出于埃及自身安全考虑。目前看,在西奈半岛建立难民营很可能是埃及无法接受的底线。

加沙南部靠近埃及的地区很可能被划为安全区。以色列会恢复对安全的供水供电,并允许各种物资和援助进入安全区,安全区内不会受到攻击,以军应该暂时也不会进入安全区清缴哈马斯人员。加沙南部远离以色列城镇,哈马斯在这里也没有多少可用于袭击以色列的设施,因此即使哈马斯武装人员大量进入聚集,短期内也不构成对以色列的威胁。

加沙南部安全区会成为短期内,以色列、埃及、美国、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以及国际舆论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

不确定性在于,如果以军最终不进入南部安全区,那么哈马斯必然以此为基地重建,甚至在几个月后就重新具备袭击以色列的能力。尽管埃及有心,但彻底斩断来自埃及的走私是不可能的。对所有进入加沙的物资实施严格安检也非常困难。而以军如果进入安全区,考虑到人口密度,不造成巨大伤亡也非常困难。

一种可能性是北部完成清缴后,再把北部划为安全区,继续清缴南部。不过这种动作太大,成本很高,尤其是考虑到医院等搬迁的难度。

加沙地带的后续管制

以色列完成对加沙的去哈马斯清缴后,以法塔赫为代表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很可能会重新进驻加沙。以色列既无兴趣、也无能力管理一小块200万阿拉伯人密集生活的贫困之地,也不可能在加沙常驻并建立执法机构。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也多次声称,其才是巴勒斯坦人民和加沙的唯一合法代表,因此由他们来建立管制是顺理成章的。

另一方面,巴勒斯坦没有军队,以军又必然撤离,因此联合国很可能会组建国际维和部队入驻加沙,在以军撤离后,配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管理加沙。维和部队肯定会包括美军和欧盟国家军队,埃及、沙特、阿联酋也很可能出兵,中俄有可能但不确定。

国际维和部队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哈马斯会在加沙地带重生。而以色列同意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重返加沙,也必然把去哈马斯化、禁止极端主义、禁止军火走私和暴力行为、承认以色列作为先决条件。以军甚至有可能继续驻扎,直至确保哈马斯和其他极端势力不再发展。

历史上以色列的一个主要政策是拒绝国际维和部队,这次从以色列国内舆论看,在属于巴勒斯坦的领土上驻扎国际维和部队逐渐被接受,也可以看做是以色列的一个妥协。

巴勒斯坦建国

巴勒斯坦目前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理论上有政府但无实际控制的主权领土。以色列允许巴勒斯坦建国但双方并未完成谈判和法律条约。因此巴勒斯坦相当于以色列内部的高度自治政府。如果加沙地带的哈马斯问题能够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的主要障碍就是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了。历史上,1990年代到2000年代初,以色列多次同意归还90%以上的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领土,甚至同意拿出1947年联合国决议中以色列的部分领土交换。但优柔寡断且不愿承担历史责任的阿拉法特拒绝了。

但愿这次巴以双方能转危为机,打通巴勒斯坦最终建国之路。

(本文大量参考、汇总了纽约时报、耶路撒冷邮报、半岛电视台、沙特通讯社、BBC、Bloomberg等媒体近期的报道分析信息)

发布于 2023-10-17 16:29・IP 属地瑞士
托斯卡尼尼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