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上,没有明辨是非
把一些不能解释现象,也不符合时宜的理论 灌输给老百姓,但又无法自圆其说,导致思想的混乱。
其实,那些理论在诞生的时候,是有道理的,但是,那些理论里的概念逐步被僵化地错误理解了。
譬如,资本主义。
马克思时代所谓的资本主义,是指资本家掌握国家政权,资本家当家做主的社会,并不是指 现代的存在资本的市场经济。
主 是 当家做主的主。
主义 是 当家做主 之 义,市场经济里,资本没有专政,何谈主义。
谁当家做主,谁才是主义。
马克思时代,劳动者是没有选举权的,资本家有。然后,资本家们掌控了议会和国家机器,他们给自己很低的税率,而且有各种方式不交税,极力压榨劳动者。劳动者无法维权。
这点,和明末有点像。
明末有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大型的作坊。
明末的资本家和士绅集团勾结,极力抵制征税,政府只能把赋税转嫁给北方的农民。
然后,北方农民起义,后来,满清入关。
满清和汉军 把不肯交税的南方富人集团 屠了。
从这个角度看,马克思认为的资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是有道理的。
马克思,恩格斯,还有很多左派,都是以推翻资产阶级专政为目标的。
推翻,不代表消灭。
出现了两种推翻路径,
一种是和平式的。资产阶级专政国家,在大多数人展示力量,都希望自己能参政议政,当家做主的时候,开放了普选权。
劳动者通过人头优势,通过议会斗争,和平推翻了资产阶级专政。资本家仍然存在,也仍然可以参政议政,但是,无法专政。
于是,新的税法,新的福利,等等,各种有利于劳动者的变化,出现了。
这种就是第二国际(社会党国际)的民主社会主义路径,它产生了现代福利主义。(新加坡就是其中成功典范之一)
福利主义其实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的。
马克思主张的公有制,本质上就是福利主义。公有制下,产出的全部价值,理论上是归全社会公有的。
市场经济下,产出的价值分成了三块,
一块给劳动者(工资奖金)
一块给全社会(税)
一块给资本家(利润)
第一块,是劳动报酬,激励劳动者努力工作
第二块是对社会的贡献
第三块是给资本的风险奖励
第二块,理论上会回馈给全社会,实际上会有部分 不能转化为内需
第三块 也有部分 不会转化为 内需,
所以,会出现供需缺口(供大于求的相对过剩)
这种供需缺口,在马克思主义中,就是用公有制来解决,产出回馈给全社会,转化为内需,进而实现供需基本平衡。
而在福利主义里,是通过 政府负债,给老百姓发福利 弥补这个供需缺口的。
这是现代福利主义国家敢于赤字,敢于负债的原因。
不这样的话,供需缺口会导致生产力倒退,经济崩溃。
另外一种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的路径 就是革命。
某些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不是文明国家,譬如,沙俄,等,他们带有浓厚的赢家通吃思维,对于反对者,习惯血腥镇压。老百姓的反抗也会激烈。
激进之后,他们把推翻资产阶级专政 的革命目标 转为了 消灭资产阶级。
政府收编了资本,政府拿到了 除劳动者收入 之外的剩余价值。
这就产生了问题:
政府取代了资本家,占据了资本家的生态位。
这实际上,产生了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进而产生两个问题:
一个,作为风险承担者,他们是不希望产生风险的。所以,他们会用计划经济,消灭变化,消灭风险。
这就是意味着,创新是被厌恶的,标新立异,更是极力反对的。
这是苏联无法创新,最多只能跟随的原因。
第二,人性都是利己的,在苏联的实践里,官僚阶层从自己利益出发,利用手中的政治经济权力和国家机器,实际上阻碍了人民当家做主。
这是苏联解体,离心离德的本质原因。他们脱离了人民,背叛了人民。
苏联建立的初衷和理想是好的,不然也不会有那么人支持,为之奋斗。
但是,人民当家做主 那部分 被自私的官僚们 利用制度设计和执行 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