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
所谓意识形态,乃是
把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或者把“普遍的东西”说成是占统治地位的东西
而“人民”就是这样的东西。人民似乎是最普遍的东西,似乎是代表某种普遍利益的东西,似乎是公正无私的东西。
在所谓虚伪的“西方代议制民主”中,谁有民主?选民。
的确这是虚伪的,因为选民意味着,似乎还存在着一个非选民的群体。事实也的确如此,在美国建国时期,黑人是没有选举权的。在马克思的年代,工人是没有选举权。在二战以后,甚至西方发达国家,妇女是没有选举权。
可是到了今天,黑人,工人,妇女,都有了选举权。似乎西方正要把那些非法移民都赋予选举权。
西方国家的确是“虚伪”,但是这样的“虚伪”却是公公正正的“虚伪”,假也假出了一个真诚,这可谓是“真小人”。
正是在这样的不断“虚假”中,选民的范围不断地扩大,扩大到几乎所有合法公民都成为了选民,都获得了民主权利。
这似乎与哲学中关于科学的界定相似,科学研究现象,并不研究世界的本质。但是科学的发展却如火如荼,把一切学科都超越过去。
一个不研究本质,却只是研究虚假现象的学科。怎么就能超越于声称研究本质的“哲学”呢?
或许奥秘就在于,胡适那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去探求什么宏大的“人民”,而是扎扎实实去扩大选民的范围。
每走一步,就是每一步的进步,到了今时今日就蔚为大观。
而声称人民,似乎包罗万象,似乎谁都是人民。但是这恰恰是一种空洞的无规定性,因为谁都有可能不是人民。
毕竟,托洛茨基为什么在斯大林统治中就成为了“人民公敌”?原因只不过是托洛茨基输了。万一,托洛茨基掌握了政权,斯大林何尝不也是人民公敌?
当斯大林对克鲁普斯卡娅说:
你再乱说话,我们就宣布你不是列宁的妻子!
编辑于 2023-10-03 10:22・IP 属地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