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中学生名叫“蒋如毛”,动荡时期小将们把他揪上台,斥责他:不许姓蒋,以后通通改姓毛。
当然了,这位中学生与蒋介石毫无瓜葛,只是姓蒋罢了。
这位同学刚出生时,很小,像只猫,父亲就给他起名“蒋如猫”。他年岁稍长,就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父亲按谐音把他的名字改为“蒋如毛”,结果酿下大祸。
既然被批了,“蒋如毛”只得从命,从此改名换姓,曰“毛向东”。打那以后,这位“毛向东”也就太平无事。
这并不是一则笑话,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1988年8月25日上海《新民晚报》就发表过《寻找“蒋如毛”》一文。
这件事看似荒唐,实质是非常严肃的政治事件外溢导致的。
当时的时代背景就是蜗居一岛的蒋介石一直策划反攻大陆,同样十年时期的反蒋运动也是一直如火如荼。
蒋介石自从退到台湾之日起,便念念不忘反攻大陆。早在1950年6月,蒋介石就已提出这样的战略性口号:“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完成。”
蒋介石临死前的遗嘱,也一直念念不忘着要反攻大陆。
余自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无时不为扫除三民主义之障碍,建设民主宪政之国家艰苦奋斗。近二十余年来,自由基地日益精实壮大,并不断对大陆共产……展开政治作战。反共复国大业,方期日新月盛,全国军民,全党同志,绝不可因余之不起,而怀忧丧志!
毛主席1955年6月10日在《〈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第三批材料〉按语》里也有一段关于蒋介石的话:
在地球上全部剥削阶级彻底灭亡之后多少年内,很可能还会有蒋介石王朝的代表人物在各地活动着。这些人中的最死硬分子是永远不会承认他们的失败的。
斗争虽然很激烈。
但是当毛主席听到蒋介石之死的消息,反应却很冷静。毛主席只是轻轻说了一句:“哦,我知道了。”
此后几个月,毛主席同来中国访问的外国客人谈话时,几乎每次都要提到蒋介石,并表示对最终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