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是一件十足的好消息,至少我可以遇到更多的「同鄉」,我不再是孤單的。
一直以來,兩岸割裂的原因便是「距離感」,很多台灣同胞雖然在大陸居住,卻始終沒有獲得一個「身分」,他們只能以「遊子」的立場飄蕩在這片土地上。
如果想要培養民族認同感,最好的方法是讓當事人自己選擇「留下來」,只是單純給予財帛的話,可能會被某些小人利用,拿著同胞的錢去反華,那可就太可悲了。
「願落盡落」真正實現後,那些從「泥濘」中掙扎出來的同胞,不需要再擔心回家後遭遇小人的報復了,他們可以真正地把大陸當作「故鄉」了,閒暇時回到自己的父輩繁衍生息的地方,去感受著那點點滴滴的中華情結。
有的人雖然語氣非常強硬,但當問起他們的故鄉時,他們都會明確地告訴你:「我出生在大陸的某處,那裡對於我來說是血脈的起源,若有機會我是要回去看看的。」
祖父的一位故友,向來是厭惡「阿共」的,據說他曾經的佩槍上都有「討毛」的激進話語,可待他晚年時分,竟然也來求我這個無名後輩去為他「報平安」,只可惜他記憶中的家鄉,早已經化為烏有。
據父親說,他在面見我後便大病不起了,不日即離世,或許是那一點鄉愁支撐著他到最後,人就是這樣奇怪的動物,年輕時可能非常倔強,動輒要和別人吵鬧一番。
待到年老體衰,突然發現自己執著半生的「正義」,對別人來說是橫加的苦難,那一刻心中萬千情緒湧起,最後在良心的驅使下,決定摒棄以往的「倔強」,放下面子去直視自己的血脈,去承認自己是中華兒女。
很多個夜晚,我都在思考,假使有一種方案,能令台灣的老兵自由選擇是否回到家鄉「重新開始」,會不會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悲劇?
我見過太多人,他們跪倒在已經變了模樣的故居面前,無聲地流淚。多年以前他們只認為自己是去「報效祖國」的,從未想過在那一天興沖沖地離開家立志報國,卻成了和父母永遠的訣別。
在這批前輩悉數逝世後,我能明確地感覺到,兩岸的隔閡越來越深了,大家都不願意去相信彼此了,有的人寧願為美日著想,也不願意去看看同胞的包容心。
現在,新的政策出台,我想應該能稍微填補一下兩岸的情感天塹,具有明確中華認同感的同志們,現在可以放心大膽地「回家」了,這難道還算不上一件好事嗎?
我的很多朋友,曾經是不願意相信我的話,他們認為我被「阿共」洗腦了,還有的人雖然談不上「獨」,但是也不喜歡「統」。
每當我和他們談起來兩岸統一的事情,他們就會敷衍地說:「我覺得現在就很好吧?畢竟回歸的話,也是給他們徒增負擔,我們就這樣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吧。」
「我承認我是中華兒女,這不就夠了嗎?為什麼非要讓我們去變成別人的省呢?」
「其實一中各表也沒什麼不好,我們不會選擇獨,你們也不要選擇統,大家還是可以在一起做生意的。」
我曾經不明白,為什麼他們會有這麼強的抵觸,後來我逐漸瞭解到,他們長期對大陸具有成見,認為大陸比較貧窮,害怕統一後台灣會變成大陸的「抽血泵」。
有沒有比較明事理的同志呢?也是有的,他們在大陸工作後,對這片土地有了新的認識,可是他們往往會因為沒有「合適的身分」,導致沒法在大陸扎根。
待這批人回到台灣後,將會成為衝破兩岸成見的第一道力量,曾經的他們回去後就不願意再回到大陸了,因為他們有著自己的家庭,現在政策的改動給了他們新的選擇——將全家親人接到大陸來。
依我所見,所有在大陸待過的同志,其實態度都是比較「積極成熟」的,他們能認識到綠營是在試圖分裂中華民族,也能意識到美日等國絕非善類,他們需要的是時間和寬容,在未來他們會成為實現兩岸統一的中堅力量。
對於站在十字路口「舉棋不定」的同胞,我也不願意完全放棄,請你們好好思考一下,這次大陸拋出的「橄欖枝」有多麼寶貴,現在回頭一點都不晚。
你可以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走下去,為什麼非要去向美日卑躬屈膝呢?只要中華兒女能緊緊地團結在一起,何懼外敵的騷擾呢?
今天的你可以通過出賣同胞的感情,換取美國的槍炮和輿論支持,那麼在明天呢?當你真的要被推上戰場時,你還會去感謝美國的「庇護」嗎?
烏克蘭即為最好的案例,現在的烏克蘭拼光了整整一代人,背負了無數外債,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為了向美國表露「忠心」,甚至在近期選擇和日本的外務大臣展開「安保談判」。

曾經的烏克蘭,是蘇聯境內的「明珠」,雖然與「兄弟」有隔閡,至少能挺起胸膛懷揣著驕傲走下去。
現在的烏克蘭,為了獲得北約的支持,已經完全成為美國在東歐地區的棋子,無論衝突結果如何,烏克蘭在未來都會成為美國的附庸,再也沒有一點「獨立性」可言。
試問某些叫囂著「拼到最後一人」的鷹派,這就是你們想要的結果嗎?拿著美日給予你們的老舊武器,去前線和同胞拼殺?
父親要親眼目睹著兒子戰死,女孩們將失去她們的戀人,待到你們認清真相時,才會發覺那些政客正遠遠地藏在庇護所裡,把無數青年推去前線送死,這就是所謂的「民主」?
我在此的竭力呼籲,不只是為個人著想,還是在為中華民族的未來吶喊。
我已經見過太多因為分裂而衰落的民族,我不希望中華民族成為下一個,我不是出於利益站在某一派身旁,而是希望每一個中華兒女能真正「站」起來。
站起來吧,我的同胞們,在這個時代,中國人從來不需要「跪」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