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6个

很多人都抵制预制菜,来看看这个架子上有多少预制菜?你吃过几个?

鹤鸣酒皋
9个点赞 👍

作为学生家长,我不反对预制菜,甚至支持预制菜。

第一,预制菜能节省农产品,减少粮食浪费,保证农民的基本收益,甚至还能拉动农民就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往长远了看,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第二,预制菜的标准化流程,更易于监管,减少食品安全问题。

第三,预制菜技术和手段成熟了,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把校长、院长的小姨子、小舅子们清理出食堂窗口,拒绝黑暗料理糊弄料理

第四,预制菜本身就很快捷,适合上班族,也能满足未成年人的营养需要。比起学校食堂推出的蒙古肉、鸭脖子,以及闷得一挑就烂的白菜、冬瓜,我更乐意孩子吃预制菜。我有时候也会给孩子做速冻水饺、半成品意面、焗饭什么的,味道很好,营养还行。缺点是高油高盐和多种添加剂,没有新鲜蔬菜,不适合多吃,但一天吃一顿问题不大。

尽管预制菜本身没问题,但我还是抵触预制菜进校园。

众所周知,预制菜进校园势必要经过招标的流程。而这个招标过程,就像食堂窗口的小姨子、小舅子们一样不透明。或许可以争取到三五厂家同时中标,由学生家长自主选择,但或许三五厂家是一家。学生家长实际毫无选择权,也毫无监督权。

如果选择不透明,即便我不担心预制菜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我也要担心预制菜是否足质足量,营养均衡。花红烧肉的钱,吃咸菜的饭,倒是其次,影响孩子成长才是家长们担心的地方。

抵制预制菜进校园,主因恰恰就是过程的不透明,而非预制菜本身。

不要魔化预制菜,但政府行为理应更加透明。


好像大多评论只看了我上面的四条预制菜优点,没有看我下面说的抵触预制菜进校园的问题。预制菜本身没问题,有问题的是程序不透明,不要一棒子打死。要不我再解释下?

关于第一点。各位除了自己种菜吃菜的,应该没有从农田里直接买的吧?农民生产蔬菜,会有经销商开大车到菜地里收,或者直接签约供货。经销商对蔬菜品相要求很好,老了、小了、脏了都不行,保障城镇居民能吃到统一标准的新鲜蔬菜。但为了分摊成本,经销商对农产品压价,也是常见的事。

买过菜的都知道,雨雪天气,蔬菜价格唰唰涨。原因是,雨雪天气影响蔬菜采摘和运输。蔬菜摘不了,运不出去,对城镇居民而言无非先不吃、晚几天吃,但蔬菜可是一直在长,老了怎么办?烂了怎么办?品相不好没人收了怎么办?这都是种植户的切实损失。

而每天供应的蔬菜能够销售完吗?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应该见过农民自己推着三轮买菜的吧?早晨一个价,晚上一个价。蔬菜在太阳底下放一天就蔫了。菜市场、大小超市,有冷库,可以保存的久一点。但每天浪费的蔬菜数量也很客观。

如果农村周边,建一座预制菜厂,就近收菜加工,运输成本和浪费就会少了很多。实际上,茶厂、罐头厂、药材加工厂、干货、干果加工厂等等预制菜工厂,都是这样的模式,靠近原产地建厂,就近加工,节约成本。

有了工厂,农民可以就近打工,既卖菜又挣工钱,收入是不是上去了?农村集体用地,建了厂要给地租,租金村民共享,收入是不是又上去了?工厂为了运输,要修缮农村道路,道路方便了,运输出行成本是不是降低了,是不是约等于增加收入了?一部分农产品直接进厂加工,经销商收不到便宜量大的蔬菜,提高收购价格,农民收入是不是还得增加?

至于城镇蔬菜价格......未经人苦,莫劝人善。不是有一群人老念叨农村老年人一百来块的养老金吗?直接说了吧,大部分农村老人连一百来块的养老金都没有,因为他们没交过新农合。农村大多数都是家庭养老,一直就没有过成体系的养老金制度。提高了他们子女收入,是不是老人也能多吃点红烧肉了?就冲这点,我也支持预制菜发展。

关于第二点。先说结论,越可控,越安全。

有条件的,当然自己做最安全。可是,吃预制菜、吃外卖的,都是没条件的人。

不知道各位在食堂吃没吃过馊掉的米饭,有没有被一块咸水鸭干得上吐下泻,喝没喝过隔夜饭煮的粥,在没在菜汤里发掘一枚烟头?发生以上问题的食堂,距离市场监管部门不足一百米。

先不说有些指鼠为鸭的人尸位素餐。即便正常监管,食堂和餐饮店的食安问题都很难监管。先普及下,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对餐饮、食品进行抽检。没错,只是且只能抽检。

抽检会要求食堂留样,即留少部分当天市场炒制的餐食,监管部门取样回去检查。制成的食品则直接取样正在销售的产品。如果出现问题,食堂会停业整顿乃至吊销执照,制成食品会要求销毁整个生产批次、停业整顿、吊销执照,视问题严重性而定。监管部门是去食堂采样更容易,还是去市场采样更容易?明眼人看得出来,哪个更可控吧?

我们再来从成本上分析。一体承包食堂,成本很低,可能只需要血脉觉醒,抑或使用酱香臻品洗骨伐髓就成了;中央厨房,成本略高,需要租用整套场地、厨房设备还有物流;预制菜企业,一条生产线下来百十万起步,单个生产批次出现问题销毁整个批次。如果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谁亏得最惨?

另外,企业还有商标、品牌的成本。

曾经以及当下的预制菜顶流火腿肠风靡,满足了中国多数人吃肉或吃肉味淀粉的需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叫做春都。相信现在知道这个品牌的人,应该很少了,但洛阳市有条路叫春都路。
春都做老大的时候,双汇、雨润还是弟弟的弟弟。起初,春都没把双汇这些后起之秀放眼里,后来,后起之秀们向春都掀起成本价格战。春都为了廉价市场,将火腿肠的含肉量一降再降,几乎成了淀粉肠
此举虽然饱受消费者诟病,但还不至于击垮春都。击垮春都的是一场火灾,存放猪肉的库房着火,大部分肉成了熏味猪肉。春都本着不浪费的原则,将这些能够食用却有烟熏味的肉制成了火腿肠,销售向全国市场。这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可是当消费者吃了有异味的火腿肠。可能是出于消费者,可能是出于有心人,一个关于春都火腿的谣言出现并快速传播。就是他用的肉不是猪肉,而是......
总之,同样的小火苗,从一两个人口中,逐渐蔓延至全社会,最终燃尽了春都这个品牌。时隔多年,春都又开始卖情怀,可市场已无其一席之地。
如果春都没有为了降低成本,使得口碑变差,兴许一则谣言不至于毁掉春都。可实际上,在春都忽视消费者时就已经奠定了结局。

跑题了,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品牌对一家成熟企业的影响,远大于实际投资。春都是,三鹿也是。一家预制菜企业,如果品牌毁了,就相当于企业寿命的尽头了。所以,预制菜企业的管理会更科学、更安全,这是市场决定的。

评论区有人提到了的苏丹红,这是个特殊的例子。知道这个食安问题的人都得奔四了吧。违规使用苏丹红的是亨氏和肯德基,国际品牌。展开想象吧。

关于第三点。预制菜标准化流水线生产,口味统一,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差。技术成熟了,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如果成本定价比小舅子们开的食堂价格更低,能不能把生产馊米饭的小舅子们撵走?虽然小舅子们摇身一变成了企业家的情况不可避免,但这才是我们需要防范的,而不是敲死预制菜。

对了,现在中小学已经是老师、校长陪餐了,就算是预制菜也会陪餐。日本首相带头吃福岛产品,官员喝核废水。有没可能对某些人而言,政治生命大于物理生命?

关于第四点。上礼拜我带娃去吃必胜客,点了意大利面,味道一如既往,不如自己做的口感丰富,很像肯德基自在厨房的产品。可这不妨碍午餐排队等坐的有好几桌。

那为什么我不自己做?

因为需要挑选新鲜的黄牛肉,一点点地去掉筋膜,然后剁成肉糜。如果没有,则选取冷冻长达三个月的黄牛肉。

然后挑选新鲜的西红柿,最好是普罗旺斯的,番茄味儿重一点,烫皮、切丁备用。

还要挑选上等的西芹、胡萝卜等物,切碎备用。

接着,炒酱,先炒牛肉至肉香扑鼻,再下番茄丁。

一般还需要添加纯粹番茄制作且添加各类防腐剂的番茄酱,如果是番茄沙司,添加剂更多且不纯粹,带有甜味,不好吃。

待酱炒制到开始收汁,加入其他蔬菜碎和调料进行调味。比如,纯化工合成的谷氨酸钠和富含谷氨酸钠的各类提鲜调味剂,等等。

最后,一盆富含防腐剂和化工产品的西红柿牛肉酱制成。如果要做千层面,还要炒制白酱。

接下来,拿出保质期长达两年的意大利面,煮熟。用酱拌面,再撒上需要冷冻保存的、保质期长达12个月的富含山梨酸钾等防腐剂的芝士碎。

一碗香喷喷的、富含各类防腐剂、添加剂、科技与狠活的意大利面完成,开吃!

但是,做这么多酱一次吃不完。如果冷藏,能保存两三天,属于剩菜,吃不了。冷冻能保存半年,化冻出来直接吃,相当于,我辛辛苦苦一上午做了一锅预制菜?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不买肯德基的自在厨房?软面条好煮,酱包一烫就得?

说这么多,我不是为预制菜进校园洗地,我是替预制菜鸣不平。关注食安问题,不是要打倒食品,而是打倒危及视频安全的问题。抵制预制菜进校园,不是要抵制预制菜,而是要抵制小舅子版的预制菜!

编辑于 2023-09-18 11:10・IP 属地河南
茵陈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