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6个

知乎很多都说这几年失业率高,人民手上没有钱,为什么华为 mate 60 一出,还有那么多人去买呢?

安安
742个点赞 👍

恭喜你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经济现象!




很多人觉得经济学家说话不靠谱,做出的预测与决策建议都与事实背道而驰,就觉得经济学规律是个棒槌,这是不对的。对于经济、政治这种人为干扰因素太多的东西本身就谈不上什么“规律”,只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一定会有人站出来想方设法违背这个规律。比方说你觉得资产负债表紧缩周期消费应该会自然而然的萎缩,有人就一定要出于各种各样理由和原因去刺激消费,居然他就是成功了,你上哪儿说理去?


说到底,掺杂人的因素太多的东西都算不上科学,或者说我们离摸到真正的门槛,还差得远。


经济学、政治学这种东西,违背其规律本身就有巨大利益,想办法“利用规则绕过规则”总是能带来意料之外的巨大收益,所以总有人试图这么干,也不乏干成了的。


一般来说资产债务表紧缩周期里,比如说现在,确实消费会萎缩。但是消费萎缩是相对的,消费结构本身很复杂,有房地产、汽车这种带有一定投资性质的大宗消费,也有电子产品、旅游这种纯粹的小额消费。大宗消费萎缩的同时,小额消费逆势上扬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大处不花钱、不愿意投资,用于小额消费的钱反而会多起来,这也是正常的。


失业率高、人民手上没有钱,这个确实是客观现实:居民普遍资产负债表在紧缩,至少有这个趋势。没有人愿意投资才是这个现实的表象,而不是说完全不消费,如果不存在投资的话,消费活力是比较足的。


一个现实例子就是今年暑假狂暴的报复性旅游消费。


为什么要用“狂暴”这种极端的词汇来形容?因为它确实就是那样,整个暑假期间各大景点人满为患是客观事实,你可以装作看不见但是你不能否定它,这种现象会给人一种反面的假象就是经济十分活跃。


而另一个假象就是“人民手上没有钱”。


这两个都是假象,人民手上没有钱拿去做大宗消费、投资性消费,有钱拿去做电子产品、旅游、餐饮类消费。当你不打算增加杠杆、不打算扩大你自己的资产负债表的时候,你就有钱拿去买手机、旅游、吃饭了。


就这么简单。




我的预测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会分成“两张皮”。


一张皮,是各种刺激措施下陷入“空转”的房地产市场,国家不会允许房地产市场出现大的崩盘,会有各种刺激措施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名义价值,期待房地产市场风险逐步消化吸收;


另一张皮,是蓬勃红火的小额消费,包括电子产品、旅游、餐饮以及单次消费额度在两个月可支配收入以下的小额消费。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需要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和资产负债表讲起,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篇幅,所以有些东西就跳过去了,只需要把握住一个原则就是了:稳定压倒一切


我知道有些年轻的朋友巴不得“赶紧毁灭吧,累了”,但是这不现实也不可能,你要是真的这么想这么期待我这边建议你是揭竿而起去。现实是毁灭不了,还得继续累下去,虽然这么说注定是找骂,您跳脚骂是您的自由,我说实话也是我的自由,您的自由没办法干涉我的自由,何况我只是说个实话。


不要低估国家维持稳定的决心。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学会承认现实,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情绪来左右事关未来的选择。网上现在有很多很多乱七八糟的杂音,有些是故意拿来扰乱你的心神的,一定要稳住心神避免受到情绪的左右,虽然这个很难很难做到就是了。一句话,在国家维稳力量面前,100个许皮带闹出来的那点乱子都不够看的,不要期待“天下大乱”这种事情,这既不符合你的利益,也不可能。许皮带们搞出来的那点事情顶多归政府副职管,到党委里最多是个一般的常委,副书记都混不上的。


8月份经济复苏趋势非常的明显,“两张皮”运行恐怕会成为未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常态,地方债、房地产和金融业虚空高位运行,制造业、居民消费低调运行,这中间会有一道防火墙。

这道防火墙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绝对不会是仅仅在金融工具和经济领域建立,恐怕会涉及新闻管制、社会管控、司法行政等等各个层面,一切为了稳定。




华为手机这事儿只是个现象,背后反映的深层本质是经济转型


中国经济正在加速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今年普遍投资市场萎靡,各种投资按下了暂停键,很多投资人选择了谨慎。仔细观察你能发现进入2023年没有出现过任何“投资风口”,而以前即使是疫情期间都会有一个各方认可从而热炒的“风口”,不管是真是假,至少热度是有的。比如2020年的鲜活农产品电商、2021年的第二代电商、2022年智能制造,这些“风口”不一定是真的,但是确实有人吹,吹说明有吹的价值。进入2023年连吹的价值都没有了,不是没人吹,也有,诸如“超导”、“chatGPT”之类,没人跟进就是了。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绝大多数投资人趋于理性,潜意识里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投资趋于萎靡。


华为发布新手机,大家都很沸腾,我就没必要加什么热度,这种几千块钱的消费在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房地产、汽车消费面前完全属于不疼不痒的消费,其中是带有很大的冲动消费倾向的。比如本问题下好多人说的:不到7000块钱就能看美国被打脸,他居然还附赠一台手机?这也太划算了吧


这就是小额消费不理性的成分,这点小钱还是花得起的,不买房不投资不结婚生子什么的,这点钱会拿不出来?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自以为聪明,这没必要,永远要认识到自己绝对不会是最聪明的人。有一种可能性是“两张皮”继续运行下去,杠杆自己消失掉,房贷压力减轻至少不再继续加大,居民有钱进行小额短循环消费,则结婚生子乃至于整个大的债务周期会逐渐回暖。


人不能凡事往最好想,但也不能凡事往最坏想。


手机这种短循环周期的消费,资金的流动性是很足的,就流动性本身而言远比房地产之类的快很多倍,持之以恒完全可以消化掉房地产过热带来的债务杠杆。新增投资如果能够保证尽量流向这些领域,是有希望的。


形势固然很严峻,但也不至于就直接去死,鼓吹直接去死的,往往是指望着你去死,他活得越来越滋润。


不光是华为手机,家具、软装、服装、饮食、电子产品、旅游、家用车这些领域的红火也是看得见的,避免房价进一步推高,真的把钱弄到短循环消费领域来,不至于就要去死。有的人确实盼着大家一起去死,这种人要么杠杆太高,要么就是被哄骗了发泄情绪而已。


个人认为不要跟着起哄是要紧事情,真的想去死的人早就头孢就酒越喝越有了,他有个屁的时间跑网上逼叨叨?年轻人抓紧时间选择一个更有前途的行业才是正事儿,网上摆烂比丧,图个乐而已。

发布于 2023-09-18 09:35・IP 属地四川
龙牙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