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制造业的对比,特别是对人的影响
在农业,农民有极高的主导性,就是说,这片地,我就是上帝,我就是老大,我几乎想种什么,怎么种,自己掌控力极强,而且相对而言,容错率非常高,今天忘了除草,明天再干好像也没什么影响,晚一天播种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而这片地的出产,农民很了解,成就也全是农民的,农民也能充分感受到。虽然有个别时段忙些(比如麦收),但是整体劳动强度,并不是想象中的大(主要是可调节的太强,中午不愿干,可以早上傍晚干),而且农业有个非常大特点,就是人的努力和成果并不是线性对应,分配机制对普通大众比较友好,真是岁月静好,不是你努力200%,地里产出变成200%,你努力300%,地里产出变成300%。而是你努力200%,地里产出能多20%就不错,你努力300%,地里产出能多30%那就烧高香了。也给了人充分的躺平理由。对人精力和年龄的要求也没那么夸张,人老了的影响没那么大,可以一直干一直干到进棺材。养孩子是非常赚的,多一个孩子,多一份劳动力,小孩很小(四五岁)就可以去地里帮忙,农业社会讲究纲常伦理,农民可以打骂孩子都不受影响,孩子吃不了多少但是能带来更丰厚的回报,农业的知识量没那么夸张。多子多福是天然的,农业天然鼓励生育。
但是这些优点在工商业社会完全不存在,甚至完全反着来,在工厂,伺候机器不容易,人就是一个小螺丝钉,责任无限大(机器一停天崩地裂,每科都要绷紧精神),权力无限小(东西都是机器造的,跟你个小工人有什么关系?),所得也只是可怜的固定工资,压力极大,容错率极低,调节的可能性非常小(任何请假和休假都能算出钱来,这个和农业完全不同),努力和成果甚至是指数关系,努力200%所得可能是400%,努力300%所得可能是900%(因为工商业社会的利益分配有点赢者通吃,往往只有第一有价值,其他都是陪玩),这种变态分配机制也是压力巨大的来源,绝对没有岁月静好,只有赢了会所nenmo,输了下海干活。而且这种变态精神压力和体力压力下,人的年龄影响非常大,35岁现象不是个例。天生对人是极大考验,让人天天压力非常大,没有安全感,没有自我,极度焦虑,未来黯淡,痛苦链漫长且永恒。养孩子是非常亏的,工业社会的知识量在爆炸,孩子上学可能要到30岁都学不出什么来,甚至一直要啃老,而且工商业社会讲究一个人权,你要把孩子当大爷供着,养一个赔一个,养两个赔四个,养三个这辈子也不用干别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