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8个

赖清德「过境」窜美,外交部回应「美方执意『以台制华』,中方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观察者网
289个点赞 👍

赖清德在政治立场上是“高危台独的不稳定因素”,这对于台海各个利益相关方来说,几乎已经成了一个“共识”,所以这里有一个“底层基调”,暨不管他说了什么(是高调还是低调),或者美国的“接待规格”到底是高还是低。CN都不可能信任他,传统的军演几乎一定会“如常继往”的推进,正如大家已经在新闻中了解的那样。

所以,这时候的逻辑构建就成为,各方希望从他的访美行程中,获得什么利益?

美国的一些政治分析师认为此举(CN在军事演习上对赖访美作出的回应),是一种“ CN has backed itself to the corner”(将自己逼入墙角)式的政策回应。暨,所有人都知道,当台海相关方(可能)刺激到“统独问题”的时候,CN就必定以军事手段回应(演习、绕台等),而当这种威胁程度不一致的时候(例如,对统一破坏程度和影响的深浅),PLA的回应强度也是不一致的,但是总体上,是日趋严厉

例如,US DOD一直保持着对PLA空军Invasion(我用“进入”来取代这个词lol)台海防空识别区(中线)的数字统计(官网可以查阅),2021年的进入次数是972架次,2022年的进入次数增加到1,727架次(直接翻倍),而2023年截止6月31日,DOD统计的进入架次就已经超过了854架次(去年同期是555架次)。

这时,这里就会出现一个逻辑问题,如果后续台独的(政【】异动)越来越多,动作越来越大(就和赖XX访美不断出格的独立言论那样)。PLA的军事反应却难以一直跟随着加码下去,这是基于“现实反应能力和手段的上限”,例如限定空域的占有率,和飞行器、军事演习的出动率,这种相互加码的地缘军事政治缠绕,总是有一个天花板的。

这时候,就是很多美国政治分析师所在质疑的,当CN在被逼向墙角的那种底层逻辑,暨当军演都不起效果的时候,下一步会怎么走?

对于赖清德为代表的台伪政权来说,台海的高风险,一方面可以带来岛内大选的政治加分。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博弈,CN在面对经济【】境的时候无法承受与西方“决裂”的风险。因此,台伪政权很有可能认为这段时间(近期-中期美国大选后),是有“高回报”的风险博弈

对于美国来说,台湾乌克兰化,几乎已经成为一类“共识”,利用“意识形态”和“媒体的认知作战”,美国其实正在把CN脸谱化成一个非黑即白的单边选项。能够“服务于美国政策”的台伪政治人物的需求,远远高于以往(参考乌克兰的泽连斯基),这要求对方,“不惧军事战火”,“不惧大陆”,迎合美国的所有政策期许。

对于CN来说,这时候的博弈就很多元化了,大家知道,美国在台海的政策其实是“模糊政策”优先。美国对台海并没有明确表明他是否可能在军事和政治上介入的更深。而且长期以来,美国的这种双边取巧的“模糊政策”给美国的外交利益带来了极大的加成。

这时候,CN的政策篮筐选项中,通过精心布局的“极限压迫”(例如军演或其他更高强度的军事政治手段),强迫美国在台海的地缘行动中“被迫”的作出回应,进而变相的打破美国的“模糊政策”。这也已经成为台海博弈的一个常态。

简而言之,赖清德访美本质上,没有什么超出的政治预期。他说什么,美国怎么互动,其实外界都是有预期的。这里的核心在于,这种“脆弱”的两岸和平,临界点到底在哪里,显然,各个利益方都有自己的“政【】需求”,那么如果这层脆弱的平衡被任一一方(主动或被动的)打破了呢?这才是未来台海的核心观察点。

发布于 2023-08-13 17:08・IP 属地美国
flyingpanzer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