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下午15时,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武浩、博士生杨丽,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导下,成功首次验证合成了可以磁悬浮的LK-99晶体。


当然,华中科技大学团队目前还没有测量电阻,只是显微镜辅助下的抗磁性测试,原论文中的电阻疑点并没有得到新的数据。
与此同时,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的科学家在arxiv上发文,通过模拟计算,从理论上说明LK-99是一种室温常压超导体!
论文模拟了韩国原始作者提出的材料形变,即二价铜渗透到晶体结构中,取代二价铅,导致晶体略微变形并收缩0.5%。这种结构使得LK-99具有独特的导电路径。

作者使用美国能源部提供的算力,在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进行了模拟。铜离子挤压晶格变形后产生的导电路径处于恰到好处的位置,非常靠近“费米面”,因此可能产生“超导”。这就类似于飞机在靠近海洋表面飞行,因为“地效”会提供更大的升力。靠近费米面的导电通路就好比位于“海平面以上0英尺”,附近的导电路径越多,超导温度就越高。
不过,这些导电路径出现很困难。仅当铜原子渗透到晶格中刁钻的位置或“高能”结合位时,才会形成超导性。因此,高纯度的LK-99材料很难合成,目前还没有将铜原子精确放在正确位置的成熟工艺。
这次是否能见证历史,我们拭目以待!
LK-99背后的故事,有兴趣的可以看这篇疑似作者(李石培)的回忆:
编辑于 2023-08-01 19:56・IP 属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