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企业家但凡看过历史,但凡有一点敏感性,也该知道“沉默是金”。
随着经济下滑,民营经济的舆论环境开始好转,媒体收敛了对“资本”的一些批评。
原来的“过激”言论,也渐渐消失:满屏的“吊路灯”不见了,“资本家”也悄悄变回了“企业家”。
这次还出台了一些规定,征集阻碍民企发展的线索。
官方希望通过鼓励,引导民企投资,提高民企信心。
难道民企缺信心,只是因为缺少官方鼓励?
有了官方的鼓励,民企信心立刻就回来了?
世上没那么多傻子,企业家作为社会精英,更不是傻子。
如果市场真的急需投资,投资能带来收益,这种好事国企怎么不去做,还用得着民企?
“资本家怕铁锤,只要给他们松绑,他们就有信心”的说法,真的非常荒谬,完全违背事实逻辑。
什么是资本?资本不记仇,不感恩,只增值!
对资本家来说:能赚钱的买卖,捶他,他也敢干;不赚钱的买卖,扶他,他也不来。
真要有利可图,别说监管,就是坐牢、杀头,都有人敢冒险。
电信诈骗、色情直播、网络赌博,哪个铁拳不重啊?照样一堆人动心思。
改开初期的政策、环境比现在恶劣多了,可大家依旧前赴后继。
80年代的时候,到处都在“割资本主义尾巴”,企业家因为“投机倒把”坐牢的,可不是一个两个。
在邓公南巡之前,连“姓资姓社”都是极其敏感的问题,民企的风险比今天大多了。
为什么还是一大堆人“顶风作案”?
因为当年有市场,有需求,只要敢冒险一搏,就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至于监管,全世界都有监管政策,都有自己的国情,美国难道没有反垄断?
美国强制拆解的巨无霸企业,可不是一个两个:无论美孚石油还是微软公司,想必对此都深有体会。
国人向来信奉“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只要能挣钱,别说挨铁拳,就是下刀子也敢。
杀头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买卖没人干!
马云现在佛系了,但当年开发支付宝,是冒着坐牢的风险。
马化腾现在也求稳,但当年开发微信,和中国移动正面刚。
可见民企没信心,真不是“监管”的问题,而是对未来预期不行:扩大投资风险高,收益低,为亏本买卖。
内外需求都不足,企业家就会动摇,就不想投资。
中央会议指出,当前问题是需求不足,这说明高层已经看到问题了。
这个时候,有关单位就该转变思路,不要把“统战”局限在那些大企业、大老板身上,也多看看群众。
群众压力这么大,没有社会保障,没有兜底系统,处处要花钱,处处不敢花。
没有消费,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哪来的信心?
文章来源,公众号:特例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