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回答

为什么以“圭”这个声旁下会有很多读音相差甚远的字?

CRH3C
3个点赞 👍

你有没有想过,汉语经历几千年的发展,中间的读音会变化的?

圭这个声符,上古属于“支”部,到了中古时期主要进入蟹摄,也就是拼音的i,ai,ei一类。也就是说,上古时期这些字本来是同韵(或相似)的,到了中古分化了。

其实在中古,蟹摄主要也还是以ai,ei韵为主。不过,再往后发生了所谓的“止蟹合流”,大量蟹摄字并入止摄,从ai,ei慢慢转变成了i。例如蔡字以祭为声旁,蔡保留了ai的韵,但祭合并到了i韵。所以,圭桂闺这些读ui的,它其实是u+i(注意是u+i,不是拼音的uei)。现代读作u+ei,是后来i发生裂化,变成ei所致。

此外,蟹摄字还有另一种变化方式,那就是“佳麻通押”。具体来说,部分蟹摄字如佳、娃、卦等(它们古代同韵),本来读音接近æi或æ(英语apple的a音),但口语中和麻韵的a(就是拼音a)很相似,所以也慢慢被麻韵同化成了a。

这就是说,从上古(秦汉时期)到中古(隋唐时期),以圭为声旁的字先经历了一次分化,有读ai的,也有读ei的。但这时候这些音还比较接近。但从近代(宋元以来)开始,它们又再次分化,使得它们的读音差距越来越大。

发布于 2023-07-30 16:13・IP 属地上海
sumeragi693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