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个回答
分享
外媒称「敦煌莫高窟湿度飙升、洞窟塌方」,国家文物局回应 「不存在」,具体情况如何,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搜狐新闻

排序方式:被封时间
时间排序由新到旧
- 0 个点赞 👍
大家好,小狐为大家带来前方深度观察。
邓超介绍,敦煌莫高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文物材质特殊,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敦煌研究院长期持续关注、监测、研究莫高窟所在区域的气候变化。30多年监测数据表明,莫高窟所在区域年均降水量约40毫米,以小雨和中雨为主,大雨和暴雨仅发生过6次。莫高窟所在区域气候整体呈暖干化趋势。近几十年来,也未发生过洞窟坍塌现象。其次,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成效显著。邓超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文物局批复实施莫高窟本体保护、崖体加固、环境整治等文物保护项目51项。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累计完成86个洞窟整体保护修缮,形成了古代壁画保护、沙砾岩石窟崖体加固、风沙灾害综合防护、石窟监测预警等成套关键技术体系,建成了国家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具体到气候变化应对措施上,一方面,莫高窟通过薄顶洞窟加固、安装窟门等保护工程,已全面解决雨水渗入洞窟问题,减缓了洞窟内微环境受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全方位监测,及时掌握洞窟内温湿度变化情况,据此实施动态开放管理,确保也实现了洞库内微环境长期处于安全阈值范围内。
同时,“我们与气象部门密切合作,建立健全暴雨洪水预警体系和突发洪水应急指挥平台,提早获知气象变化数据,有效预判突发天气,及时采取应急预案和防护措施。”邓超说。
邓超表示,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做好莫高窟保护工作,指导敦煌研究院修编《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实施《莫高窟壁画彩塑文物保护中长期工作计划》,重点谋划提升莫高窟综合保护能力;实施莫高窟防洪三期工程,降低极端天气下洪水对莫高窟文物本体安全的威胁;加快推进智能库门建设,提升洞库微环境调控能力。
发布于 2023-07-28 15:30・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搜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