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爸妈非常爱用拼多多,自己学会的,当年我手把手教他们网购都不行,拼多多是怎么做到的?

芊小桌儿
168个点赞 👍

你教的可能只是技术,而他们自己摸索的,是生活。学技术,他们缺乏年轻人的精力与机灵,但摸索生活,那是他们一辈子身经百战的沙场,他们可能在拼多多身上,找到了当初征战各种市场商贸的熟悉感。

如果你跟我一样,二三十岁的年纪,那你的父母辈在人生印象最深刻的岁月里,主要购物渠道都是各种市场商场,那里的特色便是商品琳琅满目,人员鱼龙混杂,在这种丰富甚至于显得有些杂乱的情景里迅速找到自己的需求并锁定最合适自己的选择,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普遍能力。

你所自豪的各大平台货比三家拿优惠券的能力其实相对于中老年人并非多大本事,他们当年的货比三家是实打实城南跑城北,市镇跑乡村比出来的。如今都不用跑了,只是拿着手机来回摁,只要解决了基本的输入和操作阻碍,那怎么看性价比,怎么选东西,怎么看卖家,他们是有自己一套成熟的路径的,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中老年人最后都殊途同归的奔向了拼多多,便宜是真便宜,实惠是真实惠。对于苦日子过进了dna的一代而言,便宜就是宇宙第一定律,有了实惠作为突破口,他们就拥有了持续探索和了解的源动力。

何况,拼多多在这个领域也做足了功夫,我见过拼多多的老年人友好版,字体硕大,加大加粗;图片磅礴,简单粗暴。除了大字大图的主要内容外,页面再无其他信息,跟很多门户密集如像北美服务器一样的平台完全不同,对大部分中老年人都有吸引力。

拼多多的铺开里有百亿补贴的巨大功劳,到现在,百亿补贴已经是包括带学生和我这样囊中不足但想法较多的群体窥视一些大品牌数码产品为数不多的门路,只有加了百亿补贴的手机、平板,才能让我们在去更换的时候,开始有闲情逸致的去衡量一下性能配置,批判一下材料做工,产生一种把某些大牌当做自己日常消费品的底气与自信。


推己及人,对于思想消费水平更严格的中老年人而言,拼多多可能是最接近他们熟悉的那个消费场景的地方,一样丰富到堪称繁杂的商品种类,一样热闹到煊赫的消费氛围。他们能找到那些商务风不太浓厚,做作感没有太强的区域,或者说有种烟火气,接地气的区域,在那里唤醒出一种赶大集,上大厦的记忆,这记忆对年轻人可能无关紧要,但对中老年可能是青春人生。

当然,作为一个电商平台,拼多多自然跟线下的贸易集市和百货商场有着本质的不同。只不过这种不同对于老年人来说并非坏事。电商平台作为买卖双方的第三方,对交易的参与程度,比起当年线下市场里的管理者要深入的多,线上信息的处理与反馈效率,也不是当年市场管理员能够比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对买卖双方的监督,也保证了在售后服务上的反应速度,而这大大弥补了大年龄者购物最大的短板——动脑子,不用再跟卖方斗智斗勇,不用再看小贩花样百出,省心省力还省钱。

甚至于我有时候觉得,那个颇具特色的功能——拼团,其实是在线上对于线下购物一个重要体验的还原,那就是还价。有过讨价还价人经验的人都应该知道,还价常用的话术里,就包括:“我多拿能便宜吗。我叫人一起给便宜点!”这个所谓的拼团,其实就是这一话术的线上版本,这个体现的还原,对于许多还了一辈子价,不讲价不舒服的强迫症而言,无疑是网络购物时代一股难得的春风。

从群体而言,中老年人总归是比年轻人更加会精打细算的,在当初流动摊贩满街跑,赶集日期花样变的时代里,每个家庭里仍然会有一个能把每一笔支出烂熟于心且随时拿出来作为吵架论据的神人。而当现在,如拼多多这样的平台里,来往账目都是电子记录,一目了然,那这些当初精打细算的群体,自然会更加迅速的分流到他们精挑细选出来的,最实惠最划算的地方去,可能路有不同,但最终殊途同归,这就是一个群体共性的力量。

其实说了这么多,总结出来就是,你所看到的,父母辈中老年对于拼多多摸索的熟练,归根结底是一种用脚投票的选择。也许在他们第一次摸索时,其困难程度并不比你所教授的其他网购简单,但你教授的技术,没有打开他们的兴趣突破口,没有提供让他们孜孜不倦去钻研探索的源动力,只是作为一个新鲜玩意儿玩了两下,新鲜劲过了,就过了,如同其他所有被中老年鄙视的新鲜玩意儿一样,失去了兴趣,不会再看第二眼。

而当他们用上了拼多多,被那阵熟悉的感觉打开了突破口,勾起了回忆,并有了熟悉的感觉后,就已经不需要任何人再去教他们了,人类与生俱来的摸索能力可能会随着年龄消退但不会消失,消退的部分还可以用充足的生活经验去弥补,只要他选择了,那就不会说再有什么困难。

这种话只有如我一般,离青春不远,离中年不遥的年龄说出来,才会有一丝说服力,以前的我可能会将这种对经验的依赖认为是顽固,但是现在,为自己以后计,我愿意将他称之为“生活的智慧”。

发布于 2023-07-31 15:49・IP 属地陕西
红护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