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一下现有的回答:
问题:如何看待“北京故宫六百年从未积水,如今被科学改造了就积水了”?
结论:不成立
证据:
“(万历三十五年)闰六月,京师大水,长安街水深五尺。”
——《明史·志第四 五行一》
“京邸高敞之地,水入二三尺,各衙门内皆成巨浸,九衢平陆成江,洼者深至丈余,官民庐舍倾塌及人民淹溺,不可数计。内外城垣倾塌二百余丈,甚至大内紫金城亦坍坏四十余丈。会通运河尽行冲决,水势比甲寅更涨五尺。皇木漂流殆尽,损粮船二十三只,米八千三百六十石,淹死运军二十六人,不知名者尤多。公私拾物,民间田庐,一切流荡。雨霁三日,正阳、宣武二门外,犹然奔涛汹涌,舆马不得前,城堙不可渡,诚近世未有之变也。”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
“(嘉靖)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五之夕,北京连雨,西山水发,涌入都城数尺,房屋多倒没,死者无算,直入皇城。”
——(明)郎瑛《七修类稿》
“(嘉庆六年)辛酉六月,京城水灾,为从来所未见。自朔至十日,倾盆大雨不间昼夜。城内外墙屋坍塌,伤人甚众。至十五后复大雨连日,民居房舍无不透漏者。闻宫殿皆漏,以毡裹之。昆明湖水闸撤去二板矣。上自园入内,各部司堂皆无立足地。”
——(清)赵慎畛《榆巢杂识》
作者:不愿透名的董先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392261/answer/3143458851
但是,故宫排水系统强大确实是真的。
根据《城市雨水调蓄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与知友
和 的回答总结故宫排水系统的原因:故宫地势南高北低,所有的雨水和积水,降到屋面上,从屋面导到了台基;然后通过院落中间向两边导出到明沟,之后汇流到金水河。有的院落会直接通过“钱眼儿”落到下面的暗沟,再到院落外的支沟,支沟再汇入干沟,最终顺地势流入金水河,不会倒灌。
《城市雨水调蓄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解晓忱,赖庆顺.城市雨水调蓄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建筑结构,2016,46(S1):1052-1061.
2.1.2 故宫排水系统
2012年“7·21”特大暴雨并未造成故宫内积水, 这座屹立600余年的古建筑在修建伊始即设计了一套堪称完善的排水系统 。
(1) 故宫内总体排水程序
故宫三大殿台基上共设置1100余个排水龙头 , 能够瞬间将台面上的雨水排尽, 并形成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这些被排出的水, 通过北高南低的地势全部排入内金水河。故宫的排水综合了各种排水法, 既有地下暗沟, 又有地面明沟, 这些大大小小、明暗纵横交错布置的排水设施, 将宫内90余座院落近80万m2的雨水顺畅排出。
据史料记载, 万历年间的20d连续大雨, 长安街出现“五尺”高的积水, 但故宫没有大面积积水情况发生, 故宫经历了历史上数次的暴雨侵袭仍安然无恙, 足见其排水系统的完善。
(2) 故宫城外“三道防线”预洪
紫禁城外设有“三道防线”来预防洪灾, 一是内城护城河及大明濠、太平湖;二是西苑太液池和后海;三是外金水河和紫禁城的筒子河 (护城河) , 这“三道防线”一方面可用于城市供水, 另一方面在汛情之下用于排水, 总体原则是外围治理到位使大量雨水无法流入紫禁城。
(3) 紫禁城内排水设施
紫禁城占地面积近80万m2, 庭院均为中高边低、北高南低, 遇雨首先流入四周明沟, 台阶、建筑物之类的障碍物均开沟眼, 方便地面水穿过障碍物, 地面及明沟的水再通过入水口流入地下。入水口采用方石板镂雕成明清铜币形 (作用同现代的雨水口) , 俗称“钱眼” (图5) 。紫禁城宫殿台基四周栏杆的底部, 有排放雨水的孔洞, 并安置雕琢精美的石龙头, 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 也是辅助排水的孔道。雨水从龙头排水孔喷出, 呈现“千龙吐水”的盛大景观, 逐层下落, 流到四周石槽排水沟, 使得台面无积水。
可以看看北京新闻广播的辟谣微博
视频: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4929563759935505
文字版本:
故宫博物院世界遗产监测部主任 狄雅静介绍,故宫的排水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首先,雨水降到屋面上,从屋面导到了台基。院落的整体是北高南低的情况,而且是中间高两边低,所以水会通过院落中间向两边导出到明沟,之后汇流到金水河。有的院落会直接通过“钱眼儿”落到下面的暗沟,再到院落外的支沟,支沟再汇入干沟,最后流到金水河。
那么,故宫是否出现了视频中的严重积水?是现代科技惹的祸吗?
明清两代都会在每年三月时,打开暗沟进行清淤,目前故宫每年春夏秋进行三次清淤,清淤的次数并不少。为什么慈宁宫还会积水,可并不是现代科技清淤不行,而是工作人员在暗沟里发现了只有现代社会才有的产物:塑料瓶、塑料袋,还有毛巾,甚至衣物,这些东西堵住了暗沟的排水。疏通后,目前已经排水顺畅。
网上所说的故宫建成600多年没有过积水,是真的吗?
在历史文献中经常发现,故宫整个区域出现屋面漏雨、墙垣倒塌,还有院落积水这样的一些记载,比如光绪十一年的阴历四月,从东华门到西华门这一带积水“数尺不等”,但是积水积完了以后大家的做法都是尽快的找到堵点,把它清理了,就能快速地恢复它的排水功能。
至于那些认为还是老祖宗的东西好的,我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