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南京大学知名教授闻海虎表示,室温常压超导材料LK-99可能是似是而非的假超导现象,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lkr
36个点赞 👍

以我很多次和搞物理的人接触的感觉,闻海虎对于这项成果的评价已经不低了,因为这样的样品质量在他们这些人眼里本来是和垃圾同列毫无测试价值的。他虽然不认为这是室温超导材料,但也觉得这是个或许有点价值的反磁材料,不是个应该扔掉的垃圾。

这些搞凝聚态物理的一般都有洁癖。因为他们天天测试材料要不是一块单晶;如果做不到,那么至少结晶度非常高的比较纯的well-defined样品。这样的样品才能测出干净的信号。以这个LK-99数据粗糙程度,送样品去闻教授组里测,几乎完全是不可能的,不要浪费使用昂贵精密设备的凝聚态物理学家的时间和精力。

虽然这种洁癖有可能错过很多发现,但是这种洁癖从不浪费时间的角度还是可以理解的。但凡样品有点问题测出似是而非的结果,那就只能最好找一个最保守的角度来写文章。所以我个人觉得这篇文章最合适的还是从室温高导电反磁材料写。这只是由于他们内部的权力斗争而已,这么不成熟的论文被推出来了。但是权斗也有权斗的好处,除了让人吃瓜之外,全世界都在验证这项成果。

目前还是要看论文里的数据能否重复,尤其是美国大牛Hyuntak Kim投稿的arXiv:2307.12037,重复性应该是比较靠谱的。至于,针对这些数据能有什么解释,是如果够不上宣称的室温超导,那么这个LK-99也是一种比较罕见的高导电性反磁材料。其电阻为10e-10 ~ 10e-11 Ω·cm,是和铜与银一个level的(见第一篇论文第四页)。考虑到合成所用的铅磷灰石是绝缘体(10e8 ~ 10e18 Ω·cm),其他可能的杂质电导也不高。这么显著的十九个数量级以上的导电率的变化肯定是有意义的。就算他不是超导体。不好奇吗?如何解释呢?

至于材料质量的提升,需要合成化学家的艰苦努力。我个人评估这个材料的合成还是挺艰难的,达到凝聚态物理学家的要求近期基本不可能。见链接LK-99合成思路的分析。而制备出高质量的样品之后,还是要给闻教授这样的人测一测的。

编辑于 2023-07-29 00:10・IP 属地瑞士
要淡定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