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回答

人到中年还可以成长和进步吗?

夏荷
296个点赞 👍

虽然不是我自己的能力和功劳,但我确实在34-46岁之间,有了那么一丁点的成长,而这一丁点的成长,远比34岁之前获得的成长多得多得多,搞笑吧?但这足以证明人到中年是可以成长和进步的,就给大家分享几条真实的吧。

我的眼睛变清澈了,气质变得温暖,小动物和小朋友越来越喜欢我,小区扫地的姐姐和保安他们都很喜欢我。我的爱人越来越快乐了,她越来越像个没烦恼的小姑娘,反正,在我眼里她一年比一年漂亮。我觉得,这是我中年的最大成就。

我从34岁之前那个虚弱的烂酒鬼,大胖子,死亡边缘徘徊的废物,变成一个身体不错的年轻人,能跑马拉松,能举重物,能暴走一整天,基本不生病,静息心率在40-50左右,安静和冥想的时候,呼吸每分钟就几次。这些进步是我对多年自毁的最大的补偿,我很满意现在的身体,我很爱自己。

对整个人类和动物界来说,我不再有任何亏欠,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

所以我现在活得很自在,算得上逍遥。我没什么物欲,穿质量好的运动衣裤、鞋,一个色,黑,这样就舒服简单,还好看省钱。吃,平时就健康清爽,基本不吃加工食物,偶尔出去放纵一下火锅啥的,谁叫我在成都呢。住,我深切感受到环境是心的外化,心净则土净,我居住在最美好的地方,因为我家里有很多的爱啊,还有猫。我们的物质都不复杂和奢侈,合用就行,没有很大必要的话,我们不添置物件。其实一直在断舍离,前几年搬家,我卖了几千本书。书这个东西,看过就算,用出来才是好,放在那里对我来说是一种知见堵塞,堪比垃圾。车我不会开,因为之前是酒鬼,没法学,后来又觉得麻烦,一直没去学。没有车我不认为不自由,反而没有一个随时需要停放和检修的大负担,真的很爽。没车极大发展了我暴走和城乡交通的能力。所以,衣食住行这些变化,应该也算是成长吧?我对这些都非常满意,我将来会更简单、健康、自在。

说到学习。我的英语从基本荒废到自如读写很快学成,现在是很棒的翻译。我从动手能力为零的小白成了一个精通手工的手艺人,原创设计打版制作衣服和艺术皮具,开辟了手工和艺术结合的新领域。各种哲学,各种思潮,各种宗教,各种传统,各种灵修,科学,技术,艺术,历史,心理咨询和治疗各流派体系等等,我有着极为广泛的兴趣,持续付出了最多的时间进行批判式学习,融会贯通并有了自己的建构,正准备将自己的助人体系著述出来——其中包含适应新时代、新文化、新未来的当下人各种痛苦问题的自助解决方案。在我看来,一切学问的底部都是“人心”的问题,一通百通,万法归宗。文学、书画是我非常喜欢的好朋友,34岁捡起来到现在一直在玩,这么多年陪我体验到太多美好丰盛。这些,就是我人生比较主要的成长和进步了。

关于助人事业和助人经验,关于修行了道的各种戒律和心法,不能说完全都是这十几年的成果,它们,深深根植于34岁之前的所有黑暗和挣扎。

34岁之前的人生懵懂昏糊,但这34年的人生永远是慈悲的源头。

人的一生,有太多时间都白白浪费在求生模式之中了。但只要能醒悟过来,坐立起行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马上就复归无限可能的婴儿,和年龄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任何人生意义是我们能直接明了的,也没有任何人生意义值得苦苦追寻,因为过去的意义都是以当下的行动去阐释,去显化的。这就是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道理。哪有什么中年,哪有什么来不及?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认知的提升才是真正的进步,如果这玩意儿万年不变,人生也就是个风雨飘摇的烂草棚,别的都好不了了。认知能提升到什么程度?能提升到刺破一切问题的胞衣直达DNA的程度。

我用自己的生命经验来告诉大家,认知水平的提升是通过解构和建构做到的。知乎是个很好玩的地方,每天都有无数新问题出现,但只要你会解构,你就能看到所有问题都只是一个问题的化身:“如何生”。或者“如何不苦”。一个意思。

生长的生。

以“人到中年还可以成长和进步吗?”这个问题为例,咱们来解构一下。中年这个概念,只是提问者看到的少数中年人表现出来的状态的叠加。这种状态,也许是抱怨的、高压的、分身乏术的、失去活力的、痛苦的、无奈的、有很多习气的、头脑渐渐退化的,等等。而社会和文化又支持提问者这个中年的内核,毕竟中年危机这个概念深入人心嘛。但中年危机的语境和适用场域极为狭窄——工业文明,身心健康问题,大内卷,异化,家族责任绑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养老问题,婚姻危机,七年之痒,等等,所有这些概念的包围才导致了所谓的中年危机出现。而这些更多的概念又可进一步解构。

解构到最后,你会发现“中年”只是个人造概念,没有实体,概念的外延和内核(比如起止年龄)也漶漫不清,争执不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独特的中年,全世界80亿人,就有80亿种中年。

所以“人到中年还可以成长和进步吗?”其实问的是“我看到的那些中年都有点疲惫无力了,我好害怕自己到时也变成那样!”

这就是“如何生”的问题。

那建构又是什么意思?我刚才分享的自己的所有事实,部分建构了“如何生”这个问题;但要真正完整地建构真生命,需要你脚踏实地去付出多年的行动。这不是概念,而是生活。

不要和任何人比,不要恐惧,你只是你自己,你只要活出你自己。

古寺屋
108 次咨询
5.0
281836 次赞同
去咨询

编辑于 2023-10-01 15:01・IP 属地重庆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古寺屋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