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海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确都有不少变化。
先说海外,海外整体出现了10%的下滑。

三星苹果下滑幅度差不多,这两家长期占据出货全球出货一二名。
其实华为和小米都曾超越三星登顶过,奈何华为是被制裁了,小米是没稳住。
这些年两家的日子总体上是相当滋润,份额也比较稳定。
小米说环比领涨也不能算错,主要是一季度基数低(可能是印度的影响)叠加国内618线上高峰;
实际上二季度小米同比下跌16%,是主要厂商中跌幅最大的。
不过近段时间小米维持住了全球第三的位置,单从出货量的角度来说还是不错的。
而且小米如今在印度的份额已经下降不少,也意味着相关风险被拆除了一些。
小米的真正问题在于,海外均价明显不如国内,以及走GMS基本没有软件收益(当然后者是国内品牌出海的共性问题)。
两相叠加,海外市场的整体利润会比较难看。
只有冲高端、多赚钱,才能更好支持研发,这点大家都清楚。
华为被制裁这段时间,客观来说对OVM等冲高端是机遇期。
小米没有充分抓住这段机会,未来再想做高端只会更难。
我个人认为,小米未来高端建设和芯片研发等核心领域的推进,关键取决于造车成败。
OPPO全球同比下滑8%,跑赢大盘,成绩还算不错。
不过OPPO目前海外份额距离小米尚有一定距离,更准确说OV两家的海外化都遇到了一些瓶颈。
这些瓶颈有部分是渠道层面的,也有部分是专利层面的。
渠道层面的问题,需要绿厂适当调整发展模式,以更积极的态度拓展海外市场;
专利层面的问题,OPPO已经跟菊厂签了部分专利交叉授权的协议,已经有一定补强。
海外化本就不容易,尤其是很多大渠道被三星把持多年,正面强攻必然有不少困难,希望绿厂持续努力。
二季度我最意外的还是传音,说起来国内很多消费者可能都没听过传音这个牌子,毕竟是“非洲之王”。
实际上传音在海外开拓多年,只是一直以来都选择避其锋芒,主攻非洲等一些更下沉、更难做、均价更低但竞争也没那么激烈的市场,所以国内知名度不高。
我印象中,曹大佐就特别欣赏传音这种“摆脱内卷、奔向非洲”的态度。
只是传音选择这条路固然赛道不拥挤,但翻翻财报就知道赚的都是辛苦钱,而且总量也一直没有很高。
想不到传音这么多年坚持耕耘,一点点扩大市场,如今总算是把量做起来了。
这点我还是很佩服传音的,能长期保持专注本身就很难得了。
另外传音的异军突起,直接把VIVO给挤到Others里了。
其实就我了解蓝厂的销量跟传音差距也没多大,无非是掉出排名面子上不太好看。
蓝厂海外遇到的问题,我认为跟绿厂有相似也有不同。
相似之处在于困难大体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蓝厂在海外化上比绿厂更稳健更保守一些。
VIVO一般还是会考虑做海外能不能赚钱,甚至就连子品牌也不像OPPO子品牌Realme那样激进,最终销量数字上自然不好看。
不过可能也正是这种比较稳健的思路,目前蓝厂高端化是OVMh中最成功的,所以我一直觉得这几家其实没有拉开质的差距。
再看国内市场,也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情况:
国内市场整体微幅下降了2.1%,总体出货量其实变化不大。

惯例是OPPO、VIVO、荣耀分居前三,前三名二季度份额差距不到1个百分点,谁登顶都不算太意外。
OPPO占据第一,同比下滑幅度跟大盘完全一致。
说起来绿厂海内外出货同比都跟大盘保持一个步调,也是有趣。
VIVO占据第二,同比下滑11.9%;
蓝厂的步伐一直比较稳健,高端化建设也是OVMh中最成功的,同比下滑更多是华为回归的非战之罪。
荣耀占据第三,同比下滑17.9%;
华为回归(哪怕二季度仅仅是4G回归)对荣耀都会有负面影响,毕竟荣耀虽然独立了,两家的关系终究不是那么容易完全斩断的。
当然荣耀+华为的份额总体上还是提升了,希望未来继续努力。
苹果能在二季度的传统弱势期杀到15个点,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大盘同比小幅下滑,苹果却实现了6.1%的逆势增长。
这还没算Value份额或者利润,否则只会更夸张。
唉,没办法。
菊厂终究是被绑着手,其他家高端建设跟不上,结果就是这样了……
小米同比下跌了17.5%,这个跌幅还是比较明显的。
二季度小米出货量跌到跟华为相差无几,以至于IDC直接来了个并列第五。
而华为同比暴增了76.1%,份额也来到了13%。
而且菊厂目前出货大多数是高端机,Value份额板上钉钉是国产第一。
怎么说呢,即使是4G,华为毕竟是华为啊。
这还是没有5G和麒麟的结果,下半年不出意外菊厂就回归了,到时候市场估计更加精彩。
我之前就说过一个暴论:留给OVMh发力的时间不多了。
从明年开始的一两年内,可能就是最后的窗口期。
不论冲高端、造车还是自研芯片,都需要在这个窗口期内取得阶段性成效,否则恐怕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