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一下央视新闻采访闻教授的稿件(http://news.cctv.com/2023/07/28/ARTI5H7FyKUgWbbQzQSpeso4230728.shtml):
《新闻+》记者:目前有韩国研究人员称发现常压室温超导体,此次研究的相关内容是否可信?
闻海虎:超导的界定有两个重要的特性,一个是在某一个温度下要有零电阻,另一个是要有完全抗磁性,也就是通称的迈斯纳效应——一种对磁场排斥的状态。
韩国研究人员的文章内,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这份超导材料。其一是电阻测量,其二是磁化测量,其三还通过视频显示磁悬浮。
首先,电阻的测量数据在文章里写得不是非常清楚,他们是通过四探针法进行的数据测量。我们通常使用的四探针法是接触式的,能够使电极比较稳定。去年在韩国某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看出,电极是用4个尖锐的针尖测量的,这种测量方式有时候会出问题。因为采用的是针尖,所以接触的各个方面可能都有问题。并且现在显示出来的所谓电阻的数据,看起来没有一个数据显示是非常稳定的仪器噪声状态的零电阻,这个电阻数据看起来是随着温度变来变去的,所以目前在电阻数据上还是存疑。
其次,在磁化数据方面确实可以看到有所谓的抗磁,但是许多其他材料也有抗磁。韩国研究人员用的是超导量子干涉器件,这个仪器一般在测量的时候,如果处于信号大的状态,测量数据一般是没有错的;如果处于信号小的状态,测量数据往往会给出假象。超导本身有特定形状的磁滞回线,但在文章中并没有这个数据。所以在磁化测量方面,尽管有抗磁,但是抗磁本身是不是超导还不好评判。
第三,磁悬浮是第二类超导体的典型特征。在一个磁体上面,当达到稳定态的时候,超导体和磁体之间是稳定的,把它压进和拿开都是不容易的,都要使用很大力气。虽然韩国的研究人员在视频中显示了磁悬浮,但视频中显示的磁悬浮不太像超导的磁悬浮,而是类似某种抗磁性加上重力的平衡以后所达到的磁悬浮态。
所以从这三点看,目前没有强烈的证据证明这是超导材料。
我感觉其他不专业的答主就不用再瞎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