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3个

意媒报道称,意大利有意退出「一带一路」倡议,中方作出回应,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中国新闻网
1037个点赞 👍

昨天在一场中意学者研讨会上的发言,回答这个问题正合适。

毫无疑问,中意之间的合作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包括全球层面的政治因素,比如中美之间的竞争;欧洲层面的政治因素,比如欧盟对华态度的变化,意大利与欧盟的关系。我重点分析一下国内层面的政治因素,即意大利政党政治的影响。几乎每一年都能看到新一届的联合政府,包含了不同的执政党组合。它们的外交政策既有延续性,同时也会提出自己的新主张,因为不同政党有各自的意识形态偏好和选民基础。

在对华关系上,首先意大利的各政党具有一定共识。所有参与执政的政党,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建制派或者民粹主义政党,都不会主动“对华脱钩”,放弃中意合作。灵活务实,这是意大利外交以及中意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

但不同政党主导的意大利政府,在对华合作的具体态度上存在差异,对中意合作造成一定影响。在五星运动主导的孔特政府时期,中意合作曾有过高光时刻,例如意大利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两国紧密地开展抗疫合作。五星运动在对华政策上更加实用主义。该党自称非左非右甚至不是传统意义的政党,对于西方的价值观外交缺乏认同,因此能够超越意识形态的藩篱。但另一方面,这也导致孔特政府与欧盟和美国的关系存在一定疏离。

意大利民主党,以及后来的德拉吉政府,相比之下是更符合西方主流的建制派。他们的对外政策强调欧洲主义和大西洋主义,即遵循与欧盟和美国一致。在最近两三年,保持一致意味着对华冷淡和强调竞争,例如欧盟将中国定义为“经济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systemic rival)。因此我们看到了“黄金权力”(golden power)被多次使用,用来否决中国企业在意大利的收购和投资。意大利政府也不再提及“一带一路”。在此期间,意大利在欧盟内部也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并得到了欧盟复苏基金的大笔资助。我想强调的是,中意经贸合作与意大利参与欧洲经济整合并不是竞争和排他关系,中国也不可能替代欧盟对于意大利经济的作用。两国政府很清楚这一点,因此即使在德拉吉政府期间,中意两国的大多数经济合作项目仍然继续开展。

好,现在轮到了意大利兄弟党、意大利力量党和联盟党组成的梅洛尼政府。在大的方向上,梅洛尼政府的外交偏好可以参照当年同属右翼的贝卢斯科尼政府。一方面,右翼执政党仍会强调与西方盟国尤其是美国保持一致,不时会就中国问题发表一些我们不爱听的评论。另一方面,无论是贝卢斯科尼还是梅洛尼,并不热衷价值观外交,在对华合作上仍然非常务实。梅洛尼政府愿意继续推动中意经贸合作项目,同时又对“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没有带来足够多的实际利益感到不满。意大利对华出口额排在德国、法国和荷兰之后,而这三个欧盟成员国也没有加入“一带一路”。因此梅洛尼最近说意大利和中国可以在没有“一带一路”的情况下保持良好关系。

梅洛尼是对的,“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的象征意义可能要大于实际作用。但在外交中,象征和宣示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梅洛尼政府真的宣布不再延续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显然会对两国关系造成负面的冲击,例如中国舆论对意大利的好感会下降,可能还包括对一些具体合作项目的影响。一般认为,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可能是考虑到与美国的关系。但美国能否为此给予意大利实际的补偿,来弥补中意关系的潜在损失呢?梅洛尼27号访问美国大概会和拜登讨论这一问题,但梅洛尼25号说说拜登从未给她讲提过“一带一路”的事。她这么说,一方面是显示意大利外交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估计美国也不会给意大利什么补偿(现在华盛顿是习惯“空手套白狼”),但美国的施压是肯定存在的。梅洛尼政府最后的选择会基于上述利益考量。她也有可能把这个问题抛给议会去决定,那么这就更加取决于意大利的各主要政党。

我最后给意大利的学者们讲:今天中国并非在全球推广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或某一种中国模式,而是表明全世界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并且都可能干得不错。意大利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并不是放弃西方的价值观去拥抱中国的价值观,而是务实和明智地接受不同文明的多元性,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展开合作。

发布于 2023-07-26 08:41・IP 属地重庆
知乎用户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