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计数据上看,年轻人不怎么热衷于去宗教场所求“桃花”或“姻缘”。学业或金钱经常排在更前面。声称年轻人“逃避社交”也是可疑的。
- “艾媒咨询”给出的数据显示,在 2023 年前往寺庙祈愿并接受他们调查的中国消费者中,祈愿过“健康”的人最多(占比 72.9%),祈愿过“姻缘”的人少得多(占比 33.4%),祈愿“生子”的更少(占比 20.1%)——这还是在一个人可以进行多次祈愿、每次去祈愿可以许多个愿望、总和可以突破 100% 的情况下。

- 同上来源的数据还显示,在 2023 年前往寺庙祈愿并接受他们调查的中国消费者中,00 到 05 后消费者主要祈愿学业,90 到 95 后消费者主要祈愿财运,80 到 85 后消费者主要祈愿生子,70 到 75 后消费者主要祈愿健康。
- 看起来,求姻缘的年轻人求的是相当普通的脱单、复合等。至少在字面上看不出他们想要如来设法安排他们跟莎莉士或犹格索托斯在一起。
2023 年上半年,我国多家媒体发表“年轻人挤爆寺庙”、“上香比上学还认真”、“灵隐寺十八籽手串限购”等消息,热炒这些登上“热搜”。七月以来,发这文案的已经少多了。

这类媒体给出的数据往往是间接的,例如:
- 从 2023 年 1 月 1 日到 3 月 22 日,“寺庙”关键词的搜索指数比去年同期增加 600%+,其中 44.31% 来自 30 岁以下年轻人(数据来自“巨量引擎”)。
- 从 2023 年 1 月 1 日到 4 月 17 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加 310%(数据来自“携程”)。
你觉得,老年人想去寺庙的时候,负责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或进行网上订票的人通常会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老年人与年轻人一起去寺庙时,会不会为年轻人指定祈愿内容或替年轻人祈愿?
至于“热衷”,谷歌和百度给出的指数都显示,中国年轻人明显更热衷于原神:


百度给出的数据还显示,媒体对寺庙的关注度显著高于全体搜索,特定文章集中放出时尤其明显:

“原神”对应的那些锐利的峰反映了节假日的分布,其中惹眼的 DEF 有个笑话:
- E 出现在清明节,这一天原神和寺庙都达到了媒体关注度高峰。
另外,“百合佳缘集团”给出的、经常被拿来吸引眼球的相关统计数据[1]在统计“有多大比例的人去求过姻缘”时替换了分母,并不是每个转发的媒体都看见了。
总之,不建议像提问者这样会将热“衷”打错的人士将宝贵的学习时间花在上网冲浪看不实信息。

参考
- ^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749/66/12678571.html
编辑于 2023-08-09 14:18・IP 属地日本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