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实习生,之前在一家公司实习,
某次那家公司搞个客户答谢,办了6、7桌,客人走后还剩不少菜,公司领导就问她要不要打包,
小姑凉立刻点头如捣蒜,赶紧招呼服务员来打包,好家伙打包盒满满当当装了十几个,
小姑凉微信摇人,恰好是周末,几个大学生立马骑着电驴奔赴现场,连喝剩的几瓶饮料都没放过,全都打包回了学校,
当晚他们就在校园一角大快朵颐,简直不要太开心。
实习生讲这件事的时候完全是稀松平常云淡风轻,但我却想了许多。
我首先想到的是——如果当年的我有这样的机会,我会招呼同学来打包吗?
大概率不会。
我怕在公司领导、在同学老师面前丢人,怕他们觉得我“没见过世面”“没吃过东西”,怕他们为此瞧不起我、小看我。
是的,不怕列位笑话,当年的我就是这种想法,并且这种幼稚可笑的想法还持续了许多年,包括我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
当然,现在我早已想通了:一个人是否看得起我,跟我是不是打包饭菜没有任何关系;退一万步说,假如真有人因为我打包了几份饭菜而瞧不起我,那这种垃圾人,瞧不起就瞧不起呗,劳资吃饱了吃好了才重要,你以为你是谁?
然而今日清醒的我,并不能救赎当年迷茫的我——自小窘迫的生活让我逐渐养成了一种既卑又亢的认知,一方面自视甚高,懂得一点鸡毛蒜皮的知识就睥睨众生,瞧不起这个鄙视那个;另一方面又卑微怯懦,生怕被人发现了自己的胆怯和无知。
这种认知几乎随时左右我的一举一动,以至于第一次坐飞机的时候,我因为不好意思找空姐要饮料而渴了几个小时。
可想而知,这种现在看来何其幼稚可笑的认知让我在步入社会时吃尽了苦头。某次,领导安排我去采一个活动,那个活动点离最近的公交车站也要走好几公里,我既舍不得花钱打车、又拉不下脸坐其他同行的车,愣是顶着南宁盛夏的大太阳走到近乎虚脱。
等我满头大汗赶到现场才知道,主办方安排了摆渡车接送,只要我提前给联系人打个电话就能从公交车站无缝接驳。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一点都不想嘲笑题主,因为我宁可嘲笑当年的自己。
我能理解题主的犹豫和怯懦,但我更想用自己十几年来惨痛的经历告诉题主(以及跟当年的我一样的年轻人):大胆说出自己的诉求、大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要我们足够在意自己的感受,别人想伤害我们就会越来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