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减少的是消费者,不是当下的劳动力! 求职者不是和婴儿竞争工作岗位!
201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出生小孩1750万人(2012年出生甚至超过1900万),平均每年1900万人就业,其中高等教育毕业生从2010年的631万增长到2019年的834万。这样,基本上每年新增加一个年轻劳动力,对应的有一个新生儿,新生儿消费约为年轻劳动力起薪的一半。
过去四年和2010年的年出生1750万水平相比,已经累积少出生了约2300万小孩。
2021年还只受2020年减少的500万小孩影响,规模有限,而且当年一方面疫情让小部分行业就业受限,另一方面出口暴增,让新生儿减少对经济的影响更难被察觉。
2022年累积少出生的孩子更多了,但由于2022年大量疫情防控造成就业比例低工作比例更低,全年经济偏低迷,消费不振之中孩子少的影响大家还是感觉不到,都怪到疫情头上。
今年疫情干扰因素大大减少,二季度已经微乎其微,而现在0到4岁小孩比2010年代已经少了2300万,这就是减少了七八千亿的全年居民消费。这些居民消费能再拉动差不多同等规模的GDP,等于全年约1.5万亿的GDP损失。平摊到四个季度,一个季度就是损失接近四千亿,放在二季度,就是去年二季度GDP的约1.3%。单单减少的小孩,就让GDP增长少了1.3%个百分点,6.3%加上1.3%就是7.6%了。
而这些孩子的减少带来的消费和整体经济的增速减少,也就影响了就业,尤其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
简单粗暴地估算,全国城镇劳动力接近5亿人,GDP接近100万亿元,平均一个城镇劳动力创造GDP20万元。年轻人整体上比平均劳动力资历浅但是文化程度高,就算新增年轻劳动力人均创造GDP也是差不多20万元,那么1.5万亿元GDP就能容纳七八百万新增劳动力,今年一年因为过去四年新生儿减少导致的经济增量减少,就意味着少了七八百万新增岗位。
六月我国青年劳动力失业率21%,比疫情前高了10%左右,27岁以下有就业需求的失业人口估计约两千万,如果这些人里七八百万得到就业,这部分人失业率直接就降低到12%到13%,接近疫情前2018-2019年11%到12%的水平了。现在居高不下的青年失业率,几乎完全可以由低出生率解释。
所以说,虽然微观上看父母是小孩的衣食父母,宏观上看小孩也是父母辈的衣食父母,就业大学生高中生的工作,一定程度上是学长学姐们造人造出来的。现在还觉得人口减少、出生率下降能减少内卷、优化人均财富的人,醒醒吧!
以上摘自我的公众号海隅苍生文章,更多内容见内,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