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左,就在于他有没有形成无产阶级组织的意愿和实际行动,而不是在赛博空间争个理论高低、比拼谁背后的大爹更厉害。
而且,如何聚集一部分向无产阶级靠拢的知识分子的同时,保持组织的长久同样也是检验“左”的标准。因为当今形形色色的左,大多没理解列宁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面临的世界不是沙俄时期松散的统治模式,过激行动只会被压缩活动空间和做出无谓牺牲。这种过激行动只会证明他/她是一个“投机分子”,而不是一个左派。
左派也不会妄图在赛博空间争理论高低,或者一味搞“宣传”工作。
一种意识形态要想普遍化【成为统治的意识形态】,只有依靠国家机器的力量才能实现。网左的局限就在于停留于赛博,而赛博本身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想要依靠“宣传”,让大部分人“觉醒”只是自恋的幻想。除非你手里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马克思会跟巴枯宁、蒲鲁东论战,是因为存在着第一国际这样一个组织,而他们都在组织内部,组织这种联结具有更大规模动员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的力量与名义。
列宁会跟考茨基等人论战,是因为存在着第二国际、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论战,具有某些表演性质。论战的目的从来不是要说服争取对方,而是争取中间派夺得组织主导权。当有些人与改良的无产阶级组织论战时,你得拿出自己的组织模式。这样的论战才真正介入到历史之中。
网左,就在于不拥有任何无产阶级组织,也不是任何无产阶级组织成员,永远处于论战之中。无论他的论战输赢,都不会现实地凝聚起一股力量。朗西埃批评阿尔都塞为什么不退出法国共产党?这就是原因。
左翼知识分子跟群众脱离太久了。这种脱离不是说左翼知识分子没进厂不了解群众生活。这种脱离是种组织上的脱离。群众没有自己信任的知识分子得以发声、得以维护自身权益,知识分子也没有可以长久依赖的支撑而往往将自己的一腔热血与理想消弥于痛苦的现实中。这就是几十年来的症结。没有组织,所有“左”都可以称作网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