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能让美帝情报局长称为“进展”的渠道,一定不是普通人想象的间谍电影里那种偷偷摸摸接头的普通情报员之类,也不是什么网络平台上一看不顺眼就扣个“1450”“外国势力”的那些帽子之类。能被称为“进展”的,一定也只能是真正的高层真实信息渠道。
事实上,这样的信息渠道在过去是一直存在的。只要熟悉BBC,FT,纽时,华邮等等这样级别的国外媒体新闻的都懂,经常能看到诸如“据熟悉政策源头的信息渠道”“据来自高层的可靠渠道”等等说法。第一次看到时候我是不相信的,觉得这太那什么“听床”了,唬人吧,但是后来发现,说实话,这些外媒的首发信息真实度真的很高,往往比国内消息渠道要快很多就能获知。这其实就已经说明,高层的信息渠道是一直存在的,而且不是单一的,真的有很多源头,各种行业的新闻都提早获取。
这样的源头其实并不是完全隐秘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作为一种双向信息渠道在使用,即外媒(当然更可能也包括情报机构)通过这种渠道获取一手信息,而我们内部也时常会通过这种渠道故意放出一些不方便在国内直接说的信息到外媒甚至对方的情报单位,实际上是对外释放信号(比如在国内民族主义盛行的时候不能直接放出某些政策的转向或者软化消息,但可以通过外媒释放一些中国的内部信号,然后吸引对方主动来访或者恢复联系之类。再比如说,不同的派别释放对对手派别不利的信息,从而打击对方,这也是存在的。这就没法细说了,自己想,懂的都懂)
后来,在几年前的一段时间内,这样的渠道消失了很多,那会正好也是刚开始国内从经济发展向“安全”主题转向的时候,普通人能看到对平台,大数据等的高压管制,能接触到外媒的人应该也能感受到从那段时间开始,“内部消息”的频繁失真失准,甚至消失。更多的只剩下猜测,推理和“中国通专家”们的评论,但缺少以前的“一手消息”。至于发生了什么,我当然是不知道,但肯定是发生了一些事情。
不过,从疫情后期到现在,似乎外媒上这样的信息渠道又开始复活了,别的行业新闻关注不多,至少从去年底到今年的几次经济类新闻都还蛮准的,比如去年底要有急转弯大动作,今年国有大行下场救地方债,新一轮棚改啊之类,我记得NYT还是华邮好像还专门就这种信息获取出过一期专题报道,具体的懒得翻了,翻出来估计也没法放出来,太过于敏感。大意是,嗯。。。里面太乱搞让一些人失去信心,开始往外面找后路。。。
大概这就是这位情报局长说的“重建”的意思吧。
情报战确实是很重要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但问题是,差距确实也是明显的,至少从俄乌战争来看:
1,美帝确实能拿到死对头的准确情报。
2,我们甚至没法拿到盟友的准确情报。
这就很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