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性比较大的那种情报人员,情商和智商都是比较高的,这些人不会看不懂局势。一般变节是出于对局势的悲观,以及由此产生的意志动摇。
譬如刘连昆这种人,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美国取得冷战的全面胜利,中国前景黯淡,当时境外很多人叫嚣着要让中国成为第二个苏联,日本那边更是把分裂中国的预案都做好了。在这种情况下,必然有人想为自已,或者为亲属找一条退路,意志出现了动摇。
2023年后的今天,情况逆转了。虽然网络和舆论上渲染造势的很多,但只能糊弄普通人,对于懂行的人影响不大。
以大陆与台湾而言,现在是谁更需要为自已找一条后路呢?不言而喻。
事实上,十几年前台湾军方就已经看明白了,所以出了罗贤哲这种情况。顺便说一下,台湾方面一直通过黄埔同学会、退役将领访问等机制,与大陆保持沟通,这其中还包括邱国正的学长,这些都是门路。
此外如日本、韩国都面临类似情况,现如今可不比当年,真心愿意死心塌地追随美国人又有多少?
而从所谓1450网军的表现看,实在是敷衍得厉害,倒像是忽悠美国人的经费。别忘了,情报工作也是政治的延伸,受大局势的影响。
现在要想收买大陆的普通公民,成本和风险都极大提高了,而且当年那些淳朴的中国人很少,新生代一个比一个鸡贼,容易被白嫖。
综上,这个所谓的在华情报网络,恐怕更多着力在情报收集领域,就是解析海量的公开或未公开信息。
譬如,通过对美国大规模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应对的细节分析,可以看出美国的国防动员能力严重下滑,由此推断其战争潜力的下降。但这只是宏观层面,如果分析人员有过美国生活经历、语言更娴熟、就能够掌握解析更多的细节,则可以判断出更多的信息,也更为精准。
综上,所谓的美国在华情报网络重建,我估摸着大致是这样的:
一、利用正常渠道,利用普通人安全意识淡漠的弱点,全方位收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军事、企业等层面的信息。日常聊天可以,网络热点可以、基层政府非涉密文件可以、企业内部信息可以、甚至报纸新闻杂志都可以。
二、大量招募会汉语或地方性语言的人,有大陆生活经验的人,为美国情报机构翻译、分析、整理、汇总这些信息,最后给美国政府和军方作为依凭。
三、非军事信息极有可能成为重点,特别是针对中国特定企业的经济和技术情报。
至于网络上蹿下跳的挑拨,纯属添乱,效果也不好,对于美国需要的情报帮助不大—— 建议砍他们的经费,然后给高华加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