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没有被资本搞,只是岁数到了。
在我国偶像男星这里,30+算是一道坎。因为走过这道坎儿,代表着人们不再用装饰花瓶,而是以古董家私的眼光来看你。
黄晓明被全网狂嘲油腻是41岁,张翰是37岁,杨洋早一些,31岁。
这里面并没有共性。因为三者代表的油腻方向其实不同。
黄晓明代表的是乖乖男+憨直+善意的大男子主义+自恋的油腻。
张翰代表的是富二代+自负+无生活阅历+龙傲天+恶意个人主义的油腻。
杨洋不同于这两者,甚至不像是油腻,而是一种审美低端的低龄受众的性幻想icon。他的一切都是跟这个基本盘走的。
如果说黄晓明跟张翰有自己性格的问题才被这么骂,杨洋并不是。所以经常有人怀念什么《大汉天子》里黄晓明演的多好,是后来才变油腻的。杨洋没这个问题,杨洋对于保持自己那一套,其实很下功夫,从头到现在都是差不多的。
他必须经过这个“油腻坎儿”,不是因为自己变了,纯属是因为年龄问题。基本盘已经长大,下一批同样审美的基本盘已经去喜欢00后了。他的不变,反而是他最大的错。
我今天重温他的经典电视剧原著,那部《微微一笑很倾城》。
顾漫的文笔我不大敢恭维,但有限的修辞下,每一句都像是为杨洋量身定制。(当然实际上不是量身打造)这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杨洋的演技是非常在线的,他可以非常鲜活的演出一些极为做作的角色。
这天微微睡了一会,觉得身体一轻,被人抱了起来往外走,一会又被放置在了另一张柔软的大床上。
微微眼眸微睁,拨开某人解睡衣扣子的手:“不要,没力气。”
扣子只解一半,半遮半掩也别有风情。某人从善如流的不解了,直接扯下来,手从底下伸进去,俯下身在她耳边说:“微微,我们抓紧时间,把该生的都生了吧。”
我几乎能看到杨洋强行压低声音,一副“优势在我”的表情,带着一缕克制的淫笑,在说这句台词,简直是舍他其谁。

包括《你是我的荣耀》,杨洋演的也非常符合原著。你可以说演的极为做作、虚假,但其实原著里这个角色就是这么做作。或者说,同类的玛丽苏甜宠文里,所向往的男性投射,本来就是这样。是有这种受众的捧场,所以有了杨洋这样的演法。
如果说“油腻”的定义就是“令人不适”,那其实杨洋在几年前的《你是我的荣耀》里,已经用“以后会习惯的”之类的台词,令我以及许多男性强烈不适了。但当时他风头正劲,反而这部戏是一片叫好之声。所以这种事情其实不好说。

而杨洋以这类角色吃尽了红利,久而久之就走不出去了。颇有唐家三少永远给小学生写网文的学校小卖店老板既视感。
但与唐三这种做法不同的是,唐三是藏在故事之外,他到六十了也可以这么写。
而杨洋是个活在荧幕里的人,他25岁这么演,会有一些人对他反感,觉得这种人物本质上就是意淫出来的。是另一个位面的男版王宝钏,给一些社会阅历及审美停留在洼地的观众拿来过瘾的纸片人。
但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此类观众对他赞誉有加,青睐不已。两者对抗当中,后者是一定占据上风的。因为对她们来说,杨洋是唯一。而对讨厌杨洋的观众来说,杨洋这种讨厌的演员满大街都是,不可能有动力一直骂他。
但当这类观众有了更好的,更年轻的追逐目标,杨洋的基本盘就会流失。以前五个人骂他,十个人夸他,现在就变成了五个人骂他,俩人夸他。而这个趋势一旦被炒起来,沉默的大多数也都会加入骂他的阵营。整个舆论氛围就扭转了。
我认为杨洋没什么大毛病,他是代表了一类人的审美,也去尽力的做一个很好的纸片人。有一次我看明星泄露出的做核酸人脸检测,一个个都是随便扫一下,狰狞的不行。只有杨洋兢兢业业的,仿佛知道要被泄露一样,在家都摆出个偶像剧般的pose。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君子不欺暗室的敬业了。敬业的在做一个纸片人。
只不过现实是残酷的,纸片人这个工作不是很长久,年纪一大了,难免被人看出浮夸与不真实。尤其在纸片人毕竟也是人,从小纸条变成a4纸,发腮了,罪过更大。
全文完。我是猴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