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回答

成都市为什么会被称为“成惯吸”?

中华利剑
17个点赞 👍

小农心态作祟。

简单说,就是下面的人,因为自己先天条件不足,发展不起来,又眼红成都,还不肯承认自己条件不足,于是疯狂造谣,加上隔壁某直辖市的推波助澜,然后不明真相外地网友跟风。

下图是全省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对成都意见最大的达州,天天说如果划给重庆肯定发展的好,成都就是不放手,不让达州加入重庆。

我就想问,就凭达州把能开发的土地全都开发完了,城市直接延伸到山脚下的情况,如何进一步发展?就这点地,别说重庆了,贵阳一个区的建成面积都比这大。

贵阳南明区

要想富先修路,达州深处川东北,四周都是山,离成都400公里,到重庆230,到西安430,远离产业中心,有多少会愿意过去布局?沿途都是山路,交通成本又是多少?

重庆能发展,那是因为他是四川的水运咽喉,连达州要走水运(如果州河那条小河沟能发展水运的话),最后也是要经过重庆的。达州有这个条件吗?

重庆市区就在市字左边那个汇流处

这是达州隔壁的万州,一样的问题,山,导致万州的市区形态比达州还散。但是城中间那条长江主航道,岂是达州市区那条长江的支流(嘉陵江)的支流(渠江)的支流(州河)能比的?达州要坐船,最近的恰恰是去万州,只有150公里左右的路程。

成都真的不管达州了吗?那达成铁路咋回事,成万(源)高速咋回事?成南达万(州)高铁又是咋回事?

以前看过一篇论文,说的是一个大城市的合理经济辐射范围,在300公里左右,达州距离三个省会的距离就有点尴尬,只有重庆符合要求,然而重庆也是擦边满足条件的。这就导致了一个企业宁愿在成都重庆,也不愿意去地级市,因为地级市首先条件不如这两个,其次成都到重庆也就300公里左右,相互位于己方辐射最大范围,中间就遭殃了,受双重辐射,更没人愿意去。所以我们看到四川相对大一点的城市,都在双重辐射区之外,比如绵阳,达州,宜宾,攀枝花。而成渝一线的地级市,什么资阳内江,都是市区人口几十万人的县城级地级市,而曾经成渝之外的第三大城市自贡,也逐渐泯然众人。

至于搬厂,当年三线建设本就是以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为主,国防考虑高于经济考虑。83年开始,国务院三线办开始逐步从山区疏散这些企业,被搬的不只是四川的三线企业,全国的三线企业都在动,像东风汽车就从十堰搬到襄阳,然后又搬到武汉,所以武汉也搬厂咯?然而,十堰搬到襄阳是三线办负责的,襄阳搬到武汉是东风作为企业自主决定的。按照某些人逻辑,东风汽车堂堂一个国企,为什么不甘心留在山沟沟里,要去武汉大城市呢?有人又会说了,仍然有一部分在十堰和襄阳,武汉只是新建的总部,跟成都不一样。对嘛,就按这个逻辑嘛,可是我前段时间一篇类似回答里面就有截图,东方电机,汽轮机,锅炉和东风电机,共同组建东方电气集团,新总部设在成都,然而造谣的看到总部在成都,就说成都把这些企业都搬到成都去了,问题是这几家还在原地好好的呀。

所以从纯理性角度出发,中心城市吸引周边人口,本来就是一个全世界都很普遍的情况,没什么好骂的。日本的关东平原,集中了40%人口和50%GDP,那是不是日本人更该骂?但是如果“吸血”从一个客观的经济现象,变成了某些人口中的刻意打压和原罪,又不考虑自己条件到底能不能比肩成都重庆,只会把锅往外面甩,其实交流起来挺累的。

发布于 2023-07-25 10:32・IP 属地马来西亚
ZEGBUL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