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国外长期封锁,国产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开始量产,这意味着什么?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 55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高山昙 - 39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查看全文>>
淮楠青 - 875 个点赞 👍
央视太慢了,联影的MRI入驻协和都好几个月了。知乎上有相关提问,我还做过回答。
说到国产MRI,必然是联影。
联影老大是西门子出来的,整个团队也是依托西门子建起来的。直到现在联影老大还会时不时去西门子转转,看看有没有人可以挖一挖。
另外,联影也是已故那位非常看重的企业。那位用自己的资源给联影铺了不少路。
联影自己也很争气,产品做的也是越来越好。
去年营收92个亿,估摸着今年就过百亿了。净利润16个亿,净利率接近18%,很不错的水平。
发布于 2023-07-23 18:12・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一水遮夏 - 688 个点赞 👍
这次要怎么团建啊?
三千月薪的人民真的能做更便宜的核磁共振了,真的能省下钱了……
就业率低迷?高端医疗仪器真的可以实实在在地提高高端产业的岗位。
想让领导先做磁共振?那不是和那边在团建老干部医保的人打架嘛……
要不,扒一扒国产仪器里面的进口元件吧!
我期待两天后,知乎能出来一个国产核磁共振解剖图,然后看到铺天盖地的“中国只能造壳子”!
发布于 2023-07-23 17:01・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Action Potential - 627 个点赞 👍
阻碍国产核磁共振仪器在中国的医疗服务中大规模应用的主要障碍并不是卡在技术上,而是卡在采购上,卡在国内各地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疗机构对进口设备的宗教式迷信上,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核磁共振仪器上,也出现在其它类型的医疗设备上。
中国在核磁共振仪器的研发制造应用上起步的并不晚,核磁共振技术也并不像神友殖人们说的那样玄不可及,高不可攀,而是一种技术谱系相当久远的成熟技术,早在1974年,当时的北京分析仪器厂就研制成功了大型核磁共振分析仪BH-01,并交付给北京化工厂化学试剂研究所投入使用,用于该研究所的科研和生产工作。
这台设备和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各项指标上有一定差距,但性能完全够用,可以满足当时北京化工厂化学试剂研究所的工作需要,在多次技术攻关工作中解决了不少难题,提供了大量分析结果,这台机器虽然谈不上先进,但皮实耐用,使用多年后依然保持着出厂时的指标,说明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制造技术就算不先进,但也完全是堪用的。
重点在于国内在相关领域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断改进,在1975年,北京分析仪器厂在BH-0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用了先进技术,极大提高了仪器性能,研发制造出了BH-02型核磁共振仪,这些仪器在用户中均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在诸如为电影胶片的复杂有机化学结构进行鉴定,分析其中成色剂,阻光染料,增感染料等结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成功测定了重氢试剂的纯度,让当时中国制造出的多种重氢试剂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性能和质量超越了同一时期西德,美国和日本的同类产品,还降低了制造过程中重水的消耗量,为中国的产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内在70年代曾经从海外进口一套大型镀锡设备,这套设备的技术图纸提供给了中国,但设备配套的电镀液配方源自日本,日本方面严守配方秘密,企图让国内长期依赖对日本的电镀液依赖,国内使用国产核磁共振设备对该电镀液进行了结构分析,很快剖析出了该产品的成分结构,协助国内化工研发单位进行了仿制,不仅成功仿制出了相关成分,还在性能指标上超越了原进口产品,并成功返销回日本,给日本业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由此可见,中国在核磁共振仪器的研发制造上起步并不晚,很早就实现了在部分领域的国产替代,核磁共振技术并不是什么玄奥的神秘学,而是一种高度成熟的产业技术。
国产核磁共振仪器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限于医疗和化工领域,在某些产业领域也有广泛应用,比如食保健品制造领域和石油化工领域。
比如90年代中期,国内对人参皂甙进行分离鉴定和测试工作中就大量使用了国产核磁共振仪,效果非常良好。
再比如2010年的时候,中石油集团下辖的测井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多频核磁共振测井仪,在长庆油田的庆城标准井上进行了试用,设备在为期10天的测井试验中获得有效地层回波衰减曲线,实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国产多频核磁共振设备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研发已经较为成熟。
中国的核磁共振产业虽然长期达不到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程度,但也绝不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停留在石器时代,不仅在国内实现了大量应用,还很早就实现了成规模的出口,早在2013年上半年,中国的国产核磁共振产业就取得了出口成套核磁共振设备9600万元,出口核磁共振装置零部件5772万元的好成绩。
然而国内的医疗用核磁共振设备依然长期被进口设备所霸占,特别是大型公立三甲医院,几乎清一色使用西门子,通用,雅培,日立等外国企业的进口设备,偶有使用国产设备也大多采用进口部件组装的产品,其中高场强设备几乎被外国企业垄断,这主要源自两个原因:
一是技术原因。
目前医用核磁共振设备从磁体形成的角度来看大致分为三类,电磁体核磁共振设备,永磁体核磁共振设备和超导磁体核磁共振设备,在许多高端化学分析,医疗诊断和科研领域,核磁共振设备需要能够提供高强度高稳定性的磁场,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高场强设备。
传统的电磁体设备和永磁体设备由于在工号,重量,体积,稳定性和操控性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在逐步淘汰的过程中,而通过低温超导原理产生高强磁场的超导磁体核磁共振设备在各方面均具有优势,是公认最先进,最好用的核磁共振设备。
长期以来,超导磁体核磁共振设备的生产制造具有极高的技术要求和工艺难度,因此被美,英,德,荷,日等国所垄断,国内在这一块的技术成果和生产能力并不为零,但在图像质量,成像速度和成本方面仍然与国外有差距,特别是批量制造仍有难度,这也是为什么这期央视对上海联影公司的宣传新闻把重点放在批量制造的“生产线”上的原因,主要画面镜头也是给了批量生产的流水线,说明央视制作这期节目的人还是下了一番功夫,对行业情况有较为清晰的把握。
国内企业长期以永磁体核磁共振产品为主,在超导磁体核磁共振产品上有较大缺口,技术上不如人,这一情况确实存在,也是国内大型公立三甲医院高度依赖进口核磁共振设备的原因之一。
二是采购原因。
技术因素固然是国内大型公立三甲医院依赖进口核磁共振设备的原因之一,但采购工作中对进口产品近乎于偏执的迷信也脱不开关系,某种程度上采购因素造成的障碍甚至比技术因素还要严重,而且这一现象并不局限于核磁共振设备。
以彩超设备为例,苏州的高端彩超设备生产企业飞依诺科技公司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首款高端彩色诊断仪系列,该系列产品性能出色,成本合理,质量优秀,甚至快速打入了德国法国等海外市场,得到了海外市场的广泛认可,但依然在国内市场举步维艰。
甚至在该公司的产品质量已经获得了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的主流医师们的高度认可后,这些医师所就职的医院依然继续优先采购进口彩超设备,而这些医师们对此无能为力——因为他们并不掌握采购权。
形成了洋人认可,国人不认可,并且国人坚持要买洋人产品的奇怪局面。
这非常无厘头。
国内企业这些年来在多种医疗设备产业技术领域均有重大突破,除了核磁共振外,在诸如血管造影,血液透析,超声等设备领域不仅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价格更为低廉,耗材,零部件和技术服务等费用也低于进口产品。
可对待这些质优价廉的国产设备,国内某些医院,特别是某些大型三甲医院却依然保持着对进口产品莫名其妙的宗教式崇拜,某些医院甚至在招标文件中特别注明“只采购进口设备”,有些甚至按照某些特定进口设备的技术参数量身定制招标文件,形成了“萝卜招标”的荒谬局面,有些医院一听到是国产设备连免费试用的机会都不给,这已经无法用理性去解释了。
甚至有些医院已经到了连外国企业在中国建厂制造的设备都不愿意采购,而是坚持要使用“原装进口”设备的地步,例如2014年6月,通用医疗在天津设厂制造核磁共振设备,该厂设备仅仅因为在天津制造而非“原装进口”就被一批医院排除在采购名单之外,这令通用方面百思不得其解。
在我看来,这已经不是一种偏执,而是一门宗教了。
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西藏日喀则地区曾经在2014年发布一纸招标公告,该公告明确表示在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县级综合医院儿科和行政村卫生室能力建设的设备采购中,将便携式B炒,多维彩色立体超声仪,超声诊断仪三类设备的采购工作中,将全部只采购进口设备。
该公告当时引发了业内声讨,甚至一些外国企业也参与到了声讨中,因为他们在中国设厂制造的设备也被排除在采购范畴之内,而采购方仅仅只是一些对设备的技术水平要求远远低于大型公立三甲医院的县级乃至村级医疗机构,连这些较低层级的机构都如此迷信进口设备,国内医疗系统对进口设备的迷信可想而知。
国内制造核磁共振设备的企业不少,除了本问题的主角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外,还有诸如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华润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航卫通用电器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迈瑞医疗国际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些企业有些是本土企业,有些是合资企业,他们的产品其实完全能够满足国内大多医疗机构的日常诊疗需求,根本不需要把所有诊疗服务完全集中在少数三甲医院的少数几台“原装进口”设备上,这其实极大降低了医疗服务的效率,破坏了核磁共振设备对中国人口的覆盖率,削弱了国产核磁共振设备制造企业改进产品和服务的动力。
2015年的时候,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顾建英接受采访时就指出,国产中低端设备完全可以满足临床需求,该院与本问题的主角上海联影签约组成合作关系,成为华东地区唯一的国产医疗设备影像示范基地,专门成立一个由放射科主任和核医学科主任等多科负责人组成的专家小组,通过临床应用协助上海联影完善和改进国产核磁共振设备,为患者提供服务。
当时该专家小组与上海联影密切合作,及时提供用户反馈和临床意见,该专家小组明确指出,国产核磁共振设备在成像清晰度和成像质量上与进口设备并无差距,只是成像速度不够快,联影方面迅速做出改进,很快该院应用的国产核磁共振设备已经不逊色于进口设备。
这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你连用的机会都不给,人家怎么改进?然后你又来抱怨国产设备不如进口,这不废话吗,你给人家机会了吗?
不会就要练,永远不练,永远不会。
我们都说美国核磁共振仪器百万人人均占有量35.4台,而中国只有6-7台,可他们也是老旧的电磁体设备,永磁体设备,先进的超导磁体设备混用才有这种覆盖率的,而不是所有设备清一色全是最高端的超导磁体设备,一些小诊所,小医院只需要廉价的甚至是相对落后的设备就可以满足日常需求,根本不需要人手一台西门子,个个都要用飞利浦。
而国内对国产设备的歧视和进口设备的迷恋,特别是对所谓“原装进口超导磁体核磁共振设备”的迷信,导致很多完全能够满足一般诊疗需求的廉价优质国产设备无法进入各级医疗机构,进而无法提升核磁共振设备的覆盖率,提升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降低核磁共振服务的成本。
比如永磁型核磁共振设备,在2000年的时候,国内还没有国产产品,外企售价动辄上千万一台,而深圳贝斯达公司的国产永磁型设备出现后,把外企产品售价一举打到200多万元一台,2017年甚至把永磁型设备的销量做到国内排名第一,而国产产品的涌入,也让那些采购国产设备的医院可以做到把单个部位的检测费用压低到数百元价格的程度,这对于钱包并不宽裕的国内普通民众来说,真是万家生佛的善举。
可以说,国内核磁共振诊疗服务的高端化,昂贵化,奢侈品化,核磁共振设备的覆盖率长期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有一大半原因是这种奇怪的进口设备迷恋导致的,这种对进口成套设备和昂贵固定资产根深蒂固的崇拜,严重禁锢和迟滞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贝斯达公司创业之初就面临过这种困境,作为一家起步晚名气小的民营企业,做出了产品却得不到市场认可,无耐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费尽口舌去向民营医院,基层医院乃至乡镇卫生所和小诊所推销设备,好不容易才一点点渗透进大型医院和高级医院。
这种困境与其说是技术原因导致的,不如说是观念原因导致的。
要真正让国产医疗设备在中国的医疗服务中大规模普及应用,降低居民医疗成本,除了技术上搞研发,宣传上搞配合外,尤其应该消除国内医疗设备采购工作中对进口设备不正常,不理性,宗教式的迷信,改革设备采购制度,才能真正提升先进医疗设备对国民的覆盖率,推动国产医疗设备产业技术的发展进步。
发布于 2023-07-24 04:14・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托卡马克之冠 - 583 个点赞 👍
降低检查费用,缩短MR检查预约时长,看见这个新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百利无一害。希望国产核磁把价格打下来!
如果说医院里哪个检查预约的时间最久,不说排第一也至少前三。
我所在的医院是个全国TOP30的医院,我们医院的核磁共振一般排期都要7-10天以后才能做。
为了提高效率,我们的核磁共振室都是从早上8点开始做,一直做到晚上12点停止,而且周末照常做。就这,还是不够。
核磁共振的检查很耗时间,单次单部位平扫需要20分钟,这样算下来一天16个小时一台也就是做不到50个病人,更何况很多病人一次做好几个部位还要加各种造影剂增强,这样算下来有时候一个人就要做一个小时。一天一台机器做三十个病人也不奇怪。
那怎么办,两个办法:(1)买仪器;(2)能不开核磁检查的尽量不开核磁;
但是,核磁共振机器非常贵,一台大几千万,而且日常的运营和维护价格也非常昂贵,占地面积也非常大。核磁长期都是国外的几个厂家:GE,飞利浦什么的。机器确实好,但是贵也是真贵。
而且核磁共振这项检查,有时候是不可替代的。它对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检查,比CT要好很多。甚至有些疾病只能用核磁来检查,别的检查方法基本看不出来。
比如说脑组织的一些检查,比如说韧带的一些损伤。
举个例子。
神经科有个病叫脑梗,其中脑梗在4.5小时以内叫做超急性期脑梗死,时间在4.5小时以内的脑梗可以采取溶栓治疗,预后会比较好。
但是CT在4.5小时的时间窗内显影的效果并不好,甚至完全扫描不到异常。
但是MRI中的DWI序列,看这个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效果非常好。
看右图,梗死灶直接体现为一个高亮的信号,谁都不会错过。
左上图是CT图像下骨肉瘤的图像,你可以看见骨肉瘤组织的颜色和周围差别不大(但是从骨的改变可以看出是骨肉瘤),不容易明确骨肉瘤侵犯的位置。下图亮的部分都是骨肉瘤,这样就很明显能够看出来肿瘤侵犯到了哪些位置。
这就是这玩意虽然贵,虽然慢,但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原因。有些病是真离不开核磁。
所以看见国产核磁能够取得突破,内心非常高兴。我们不再依赖于国外的仪器,而且国产仪器通常更具有性价比,相关的保养和维护也更容易。医院可以用更少的钱去添置更多的核磁共振仪器,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要。
希望有一天我们开核磁单的时候可以像CT一样,上午开单,当天就做完了!那我估计会喊一声:“国产,真香!”
另:核磁共振技术即将被开除出先进科技啦。
发布于 2023-07-23 14:04・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杜氏利什鳗鱼饭 - 33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清风送酒 - 29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水陌轻寒 - 246 个点赞 👍
联影的净资产大概是180亿。负债率26-27左右。
股价从历史高位一路跌。
到2022年末公司总资产241亿。(净资产170多亿)
资产回报率百分6.8。净资产回报率百分9.4。通常国内高科技企业的资产回报率,不会低于10个点。净资产回报率不会低于14个点。
近12个月真金白银持有联影股票的股民,基本上都在卖。
联影目前的阶段处于初步打破垄断,但是利润有限的阶段。
我看其他回答说联影的640层超高端ct和5 7t的高端核磁共振仪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下面按照数据对比法,来判断一下联影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比亚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标志是外国车大幅降价,比亚迪汽车出海,利润暴涨导致股价大幅上扬。
宁德时代也是差不多的例子,基本上只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结合本土优势都能做到股价猛涨。
比如说宁德时代的净资产大概2000亿,第一季度净利润98亿。如果接下来几个季度都是这个水平。
那净资产回报率估计在百分20左右。
我国的电池产业毫无疑问是统治级地位,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国际领先水平的企业人均净利润通常在100万以上,比如说宁德时代大概是160万,联影目前的水平是28万左右。
联影现在的地位比较像比亚迪2016年那会。比亚迪在16 17 18那会,很多国人并不认可,但是到了2023年很多国人都认可迪子。乃至海外也有很多车主。
给联影6-8年时间应该可以真正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我国的人均核磁共振设备,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对于中国人而言,能自己造的东西最大的好处就是价格下来了,哪怕薪资没涨购买力也变强了。
比如说以前一个微波炉3000块,现在一个微波炉299块。通常都是3000块月薪,分别能购买1个和十个。所以真的和3000月薪有关系jpg。
发布于 2023-07-23 19:28・IP 属地福建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绮风 - 143 个点赞 👍
几年前身体不舒服,跑去深圳一家三甲医院检查。
第一个医生触诊之后很严肃地告诉我,情况很不好。当时我也不知道咋想的,只懵了几秒钟,心里就开始安排后事了,甚至还在考虑剩下这几年要做些什么。
但那个医生看起来很年轻,看得出他也没什么经验,于是打电话摇人。
很快来了第二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医生,留有点胡子,给人一种更可信的感觉。检查半天,还用手电照了照,说不一定,病灶部位透光,可能是液态。瞬间我又感觉捡回了一条命,想着是不是打一针就好,明天还可以去上班。
最终他俩商量的结果是安排B超。
第二个医生还在单子上给我写了字,说这样能加急。
于是B超安排在了第二天。结果很快就出来了,我也看不太懂,反正就是什么这边几厘米乘厘米,那边几厘米乘几厘米,然后还有一句“血流丰富”。我心想完了,都血流丰富了,那还能有什么好事。
医生看完检查结果也没二话,直接安排住院准备手术。
我当时除了跟老婆详细说明了过程之外,其他人也没敢细说,就说不舒服要住院做个手术。
住院部的医生看长相和表情,级别又高了一截。他说我这情况不好判断,可以先做穿刺,但他建议不要,穿刺可能会引起病情恶化,目前最好是做个核磁共振确认一下。但他们医院的核磁需要排到一个月后,先安排个增强CT吧。这个两三天就可以等到。
于是两天后,在打了一针造影剂之后,CT机又把我照了一遍。但住院医生看了报告,还是摇摇头,说不行,判断了,还是要等核磁。
第二天,我从住院部跑出来,自己挂了传说中深圳最好的医院对应科室的主任号。主任大约50多岁,见到我就一副“有什么事快点说,老子忙得很,我看你就是没病过来瞎折腾”的表情,我根据金庸小说里的经验,觉得医生态度越嚣张,水平越高,觉得找对人了。那医生也没废话,看了10秒钟,手都没有碰过我,就跟我说,你这问题不是我这个科室的,你去XX科挂号。我说某某医院就是你这个科接的诊,他抬起眼瞪了我一下,吓得我赶紧出门左转挂他指定科室的号。
XX科室没什么患者,很快就轮到我,医生检查一圈之后跟我说不是他们科管的问题,我问,那是什么问题?他说他不知道,反正跟他们科没关。
我又硬着头皮兜回去找那个主任,告诉他,他指定的科室说不是他们的问题。主任给我一个“那个医生是个XX”的表情,然后无奈地说,那就做个核磁确认一下吧。我问要等多久,他说一个月。
最后我算是放弃了挣扎,老老实实在第一家医院的住院部等着,公司那边请着假,每天在医院没事干,纯粹干等。我也问过医生,我这样干等还不如去上班,轮到了你通知我就行。他说住院了人就得在这,你要是出院,通过门诊排队,一个月都轮不上核磁的检查。
接下来那段日子,我就一会想着身后事有没有规划清楚,最后几年要去哪里玩,一会又想着是不是虚惊一场,核磁检查完直接就开药出院了。一边要不断磨医生,说能不能给我插队,一边还要靠手机打发每天实在无聊的时间。
最后,终于在住院等了15天之后,给我排到了核磁检查。
检查报告一出来,立刻给我安排转科,去的就是那个主任告诉我的XX科。第二天就安排手术。正常来说手术隔天就可以出院,不过我那次有点特殊,又呆了几天。
总之,这件事告诉我几个道理
1、医生与医生之前水平的差距,就跟我们同一个班学霸和学渣之间的差距一样大。而且这整件事都还仅限于深圳这个医疗水平很低的城市,都没跟北上广去比。
2、医生的水平和态度很可能成反比(仅个案,不针对所有有水平的医生)
3、高端医疗设备,可以把那些经验或水平不够的医生,拉到跟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一个级别,甚至可能还能反超,毕竟那个主任最后还是让我做核磁检查,并不敢直接下结论。而在核磁检查结果面前,我那个病不管什么水平的医生都能作出正确判断。
4、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还是极其严重的短缺,哪怕在深圳这么有钱的城市的三甲医院。
5、设备短缺的原因就是核磁设备全部依赖进口,每一台贵得要死,据说上千万,而且还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也得排队。
编辑于 2023-07-23 16:24・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信息对抗 - 142 个点赞 👍
把核磁打下来!
一个科室一台!
不对,一个主任一台!
进门别的先不做,先来个全身扫描!
别管你是普通肺炎还是恶性肿瘤,全都无所遁形。
出门一算,嚯,才200块,检测出8个瘤子。
别管它到底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嘎了,通通都给它嘎了!
发布于 2023-07-23 18:1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卢振奇 - 83 个点赞 👍
这个和“月薪3000”的关系就太大了。
别说核磁共振,20年前做个CT,对普通人来说也是很奢侈的事情,而CT国产化之后,现在做CT就和之前拍普通X光片子一样方便,甚至有媒体人危言耸听说“CT被滥用”了……现在就等着他们什么时候说“核磁共振被滥用”。
当年国外进口的3.0T核磁共振仪,一开口就要价3000万,定期维护费一次超过100万;并且设备一旦开始工作永远不能关机,如果运气不好遭遇停电或者故障,停机一次就能烧掉60万……
据联影医疗报价显示,此前进口价3000万的核磁共振仪,国产替代最低只需293万元!这个就叫“发达国家粉碎机”、“工业王冠明珠粉碎机”。
联影医疗2022年财报显示,核磁共振仪订单量较2019年暴涨近100%,并已和1000多家三甲医院展开合作。国产核磁共振已经将西门子、飞利浦等老牌巨头的市场份额从90%打到了47.8%。
中国目前的“人均”核磁共振仪器还是比较少的,每百万人只有3台多,如果我们能够利用自己的全产业链、规模化优势量产,那么就能显著降低成本,大幅降低价格,为普通人造福,另一方面也能抢占国外巨头们的市场份额……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更重要的是,医疗设备也是个长链产业,核磁共振设备的自主研发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包括磁共振材料、磁共振探头、磁共振成像软件等,可以促进整个产业的创新和升级。这个产业,其实和汽车产业、芯片产业一样重要。
核磁共振的原理和CT不同,是利用较强的外部磁场与人体当中的氢原子核,在特定射频脉冲作用时产生的磁共振现象,最终通过专业设备成像的一种检查方式。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帮助医生“看见”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因此是成为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利器。
而在很多三甲医院,做“核磁共振”不但贵,还要预约和排队。
据我了解,之前我们国内的医院采购国外高端医疗检测器材,不但要用高价购买他们的淘汰产品,还附带很多苛刻的条件,比如要“联网上传数据”。
所以,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安全层面上看,都必须完成高端医疗仪器的“国产化替代”。
核磁共振这个事情其实不是新闻,而是旧闻了,国产核磁共振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几年前的事情了,现在不但量产,甚至在快速成像技术上是领先国际的……说白了,属于“过于落后可以展示”的东西。
肉眼可见,这个领域即将成为“落后技术”和“夕阳产业”。
现在,“王冠上的明珠”,已经从航母、盾构机、航空发动机,变成“打印机和照相机”了。
没关系,等到“工业王冠上的明珠”被一颗一颗全部薅下来,当全世界都是是“落后技术”和“落后产业”,当欧美国家开始发展踩缝纫机、七亿衬衫换飞机这些“高端手工业”,发展中国家“月薪3000”、“996”的问题就会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最后,“庆幸科技掌握在文明手中”吧。
编辑于 2023-07-26 17:46・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申鹏 - 34 个点赞 👍
意味着医院可以用相同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核磁共振的设备,所以医院就可以增加这种设备的配置,老百姓等待检查的时间也会大幅减少,原来用来做CT 的钱就可以做核磁共振了,老百姓看病的质量提高了。
另一方面,也证明了我国在攻关克难这方面无可匹敌,那么美西方卡我们脖子的问题早晚也会逐一攻克
发布于 2023-07-23 12:53・IP 属地福建查看全文>>
举重的蚂蚁 - 27 个点赞 👍
此事其实说起来话长,当初我们入世的时候。我们把医药这块作为交换条件让出去了。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是作为相当于发达国家的条件加入的世贸组织。这有一个后果就是我们国家无论进口药物还是医疗器械,价格都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这也是口罩期间,有些药为什么我们的售价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还催生出来了药品代购。
这里面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国家如果在现有的条件下搞全民医保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太贵了,说实话中国人这么多根本负担不起。我前期写文的时候说过这个问题。我们国家的很多事难就难在这里,什么都得上规模妥协不了!不像北欧很多国家人少,自己研制不划算多买点有个限度也算合适。中国不行呀,同志们。如果达到西方的医疗标准,就买核磁和每年的维护保养费用都得破产!!!只能自己搞便宜一点都是省下来的。就是这么回事。核磁只是开始后期很多的医疗器械 药品我们一定会自研的。因为不自研,西方哪个价格我们国家买不起。
我多次说过,中国要解决分配问题。其中重中之重关系到所有人的就两条,医疗和教育。这两条都关系到所有人的公平和生存尊严问题。教培为什么国家要打击,其实这个问题很深,涉及到二次分配(国家主导的二次分配)。这是什么呢?这其实就是消费。而教培利用贩卖焦虑,把二次消费进行了再分配,大家懂了吗?医疗也一样,为什么要搞医疗改革。其实也是一个问题,国家要主导二次分配。大家没有深入了解过,看看国家只是老师有多少,医生护士有多少。每年因此产生的消费有多少。天文数字!!!而且创造稳定的中产!!!而且这是硬需求,弹性不大非常的稳定。有人说人口下降怎么怎么的,能说出这种话来的人要不就是小时候脑袋被驴踢过,要么就是 纳米人(碎的不能再碎的人渣)。你是学生家长你会担心教你孩子的老师多吗?你是病人你不希望一帮大夫围着你转呀!
想实现这一切,医疗讲就是我们必须在医疗器械 药品上有所突破,把医疗成本降下来。教育上 必须一棒子打死教培,甚至立法教培入刑。
发布于 2023-07-23 21:48・IP 属地天津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mdlhdeutsch - 26 个点赞 👍
行业相关从业者,匿了,我来给你说说我实际工作中看到的情况。
从业到现在6年了,拆过GE,西门子,飞利浦,也拆过联影,东软,奥泰的机子,1.5的3.0的都拆过,我给你说,从设计语言,零部件,使用效果,以及使用者的反馈,国产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家不要盲目自信了。
核磁共振作为医疗设备中的一颗明珠,一直都在欧美日手中把玩,我们才起步几年,你看看设备拆开里面的差距。
(此处应有5-6张照片:展现进口的整洁,布局合理,细节到位,突出国产的凌乱,拼凑,局部的瑕疵等)
再说零部件的国产率。下表是我经过长期研究,总结的核心部件国产率。
(此处应有图表。)
你们可以看到,核心部件其实都是国外的,所谓的国产货都是拼装货。
再来说说使用效果及使用者的反馈。为了保护这些向我吐露真实情况的朋友,我会把关键信息都遮掉,这不重要,重要的你看看他们的反馈。
(此处应该有微信截图,吐槽国产的故障率高,不清晰,造成了很多误诊,最后不得不换个医院用进口的。)
最后,还有最严重的一点,我不能明说,怕被查水表送温暖,我说两个地名,你自己品。切,福。
看到了吧,这就是你们小粉红口中吹到天上的国产核磁共振,我们能相信这些设备检查出的结果吗?你敢让自己的家人用这些国产设备吗?为了你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你们要慎重选择啊!做相关检查前问一句,耽误不了多长时间啊。
(评论区管理:1.反驳质量差的就往国产质量一直不靠谱上引,并质疑对方真实性。让他自证。2质疑数据造假就让他拿数据出来。再攻击他的数据真实性。3质疑反馈情况的就让他自己去问,反打他一个不在乎家人健康。确实对我方观点造成明显影响的可以拉黑或者禁言。切记,话不要说死,我们是给大部分不会细究情况的人看的,不要纠结于个体)。
谁能联系一下基金会,帮我问问,我这水平的能不能接活?在线等,挺急的。
发布于 2023-07-26 13:42・IP 属地四川查看全文>>
阿达西吃囊吧 - 16 个点赞 👍
丁香医生 不出来说几句公道话吗?
当初国产心脏支架量产,你们这帮人抹黑贼可是积极啊,被你们说的天崩地裂、日月无光的。
啊,封号了啊?那还写小作文、拍视频吗?
发布于 2023-07-23 18:33・IP 属地安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千寻百度 - 15 个点赞 👍
美国核磁共振仪器百万人人均占有量35.4台
vs
中国核磁共振仪器百万人人均占有量3.5台现在知道这有多重要,对医疗水平和医疗效率能够有多大的改进了吧。
只要国产化,价格一下来,核磁共振排队的现象将会大大缓解,使用频率也会增加。
发布于 2023-07-23 17:43・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斯帕不爱卷 - 10 个点赞 👍
医院愿不愿意采购?
毕竟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医疗药品,这些涉医用品的采购,里边的水太深
我估计5T系列不是这篇报道的重点,毕竟需要5T的场景暂时有限,除了研究还缺乏实际数据支持广泛使用。我猜应该是某些应用在1.5和3T的核心区部件突破了,制作成本得以进一步下降,让一些无法负担磁共振的中小医院也能受益,或多购入几台。当然除了市占率优势,自主部件能破除更高磁场强度的天花板。联影现在连7T也有了,加上其他型号PETMR结合,竞争力非常强。分子影像另一壁垒是同位素加速器。国外和港澳还是主要使用欧美日的产品,需要进一步攻关。
我认为,联影的突破代表硬件上的进步,在软实力上我国需要加强,特别是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布局。例如,中亚中东国家不少医学专家主要参加的是欧美的学术会议,也把作为欧美学会院士作为荣耀,自然也对欧美医学设备有品牌亲近感,更倾向于使用。我国各医学领域的专家实力不弱,应积极参与这些国家地区的医学交流培训,和国产设备一起走出去,同时也要做强本国和亚太区的各种学会,从棒子和本子手里争取主动权,坐到和欧美同行平起平坐,而不是仰望,进而吸引一带一路地区的各路专家加入。
发布于 2023-07-23 16:45・IP 属地云南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沉默驴子 - 1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李劼 - 8 个点赞 👍
值得关注的信息是: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排序实在是有问题!
前排阴阳怪气的都是神,自嗨的都是兔,至少默认排序看到的就是这个结果。
讨论火箭该用蜂窝煤还是无烟煤好?火箭专家还没说话呢?一群农民工在就这个问题,搞互相情绪输出、可劲讨论?这画面感,大家觉得没问题?
毕竟国产MRI性能上好使不好使,分辨率、速度、精确度怎么样,别人说了不算,放射科技师和临床医生说了算!至于以后能不能实现项目降费,患者和医保部门说了算!
希望知乎能优化一下,让上述相关专业人士的回答排到前排去!
编辑于 2023-07-23 18:15・IP 属地江苏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夏睿 - 7 个点赞 👍
每次都是,观察者网或者其他总满嘴跑火车的媒体提出一个问题。
然后回答里就十几个,其中有一个相关专业的御用文人写文章,然后其他全是开赢的回答。后续热搜一段时间内其他专业人士要么没写要么写了被踩下去。
最后我看到的时候就这么点回答点赞评论硬生生就排在热搜前几或者前十几。
你们是懂的。哪怕我以最善意的想法认为你们说的完全是真的,但是没通过同行检验出来就开始邀功可真是太逗了
哪怕你们在问题描述里具体写了你们的仪器具体完成了哪些功能,与主流相比有什么不足。可就是非得先写意义作用之类的东西。就不能搞点远离sizheng元素的研究?
编辑于 2023-07-23 16:34・IP 属地吉林查看全文>>
冰魄 - 7 个点赞 👍
意味着我们以后简单的核磁共振(1.5T-3T)的费用可能会下降。
但只要了解核磁共振仪工作原理的就知道核磁必须要24小时全时的开着,一天成本就得好几万。所以医院不会大量引进核磁,尤其是县城,几乎不会引进核磁,不然运作一个月部分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所以医疗费用会下降,但有一个限度,可能不会特别明显地下降。
鉴于核磁共振运行成本与ct运行成本,更不可能有“泛滥”的幸福的烦恼。
编辑于 2023-07-23 20:19・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快乐少年 - 6 个点赞 👍
视频里的仪器是联影生产的。
前联影员工答一波。
医疗产品按大类主要分为医药和医械。
核磁共振(MR)就是医械。
目前国内三甲医院使用的各种医疗器械都被国外产品垄断。
原因当然是他们的产品好,质量稳定。
而且有一些关键技术被垄断。
但是,我要说但是了。
这些所谓的关键技术,所谓的卡脖子,不是基础物理的卡脖子,而是工程技术的卡脖子。
也就是说,这些技术难点只要给充足的钱,充足的人力。
不断迭代,不断优化,我们最终肯定能解决这些卡脖子难题。
所以目前的中国医疗器械不如老外的,并不是我们中国人笨。
而是对方有先发优势。
国外的巨头器械公司,很多都有接近百年的历史。
这么长的时间,得积累多少可贵的产品测试数据啊。
得积累多少可贵的产品临床实验数据啊。
所以我们首先要承认差距。
因为时间成本是最大的成本。
但我们不必妄自菲薄。
至少在应用领域,国产医疗器械必然会崛起。
因为先行者除了有先发优势,还有先行者惩罚,他们也会走弯路。
而我们通过学习,就不需要再走这些弯路了。
时间被大大压缩。
所以请给国产医疗器械一点时间。
给如联影这样的突破者更大的鼓励和包容,国产替代指日可待。
发布于 2023-07-24 09:52・IP 属地安徽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虚空圣堂 - 5 个点赞 👍
我们自己的核磁共振研制成功之后,应当携手飞利浦和西门子抢夺GE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政府应当在医院的招投标中有目的的排除GE ,对美国公司应当有意识封杀,让他们自己反馈到内部解决问题。
能不用美国的就不用美国的,我们现在是战争状态。
经济战争也是国运之战。
发布于 2023-07-23 19:38・IP 属地黑龙江查看全文>>
二民 - 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耐克还做照相机嗦 - 4 个点赞 👍
这玩意啥时候封锁了啊?
或者说,到底封锁了什么?
以前和GE的维修工程师交流过
MRI也好,CT也罢
难的从来都不是硬件(当然,高层数CT确实是有些技术壁垒的)
而是软件
这玩意软件是有著作权的
别人的积累和投入,在这里成了封锁?
真是……
无Fk说……
啊,看到第一条评论
突然明白了
这样的说法是必要的
这样可以增加仇恨值
让很多「undereducation」和「ignorant」的人去仇视
仇视一切它们想让它们仇视的事物
编辑于 2023-07-23 17:00・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游说游听 - 4 个点赞 👍
不知从何时开始,官媒➕自媒体的叙事手法统一为:
国外(大多数情况是美帝)长期封锁,国产自强崛起……
为什么非要在老百姓的心中不停不停不停地播撒仇恨的种子呢?
歪果仁做生意,目的是赚钱,面对14亿体量的市场,为什么闲得蛋疼上价值,有钱不赚?资本家有那么弱智吗?
当然有些极其特别的产品是必须跟ZZ捆绑在一起的,这不分国籍!
假设ASML是中国的企业,你觉得中国会怎么办?
不用假设,现实存在的情况,跟菊厂有着一样业务的某外企,有哪个可以进入中国搭建5G基站?
高科技产业,只要人才(包括技术蓝领)被尊重,得到他们应得的待遇,中国制造肯定会越来越强!
没必要上价值,你的强大只跟你的实力有关,跟你会不会骂街没关系!
发布于 2023-07-23 19:15・IP 属地瑞士查看全文>>
略略略略略 - 4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肥嘟嘟左卫门 - 4 个点赞 👍
幽闭恐惧的我默默祈祷快点实现技术突破能开个小口(真的哪怕一小块开口也行),或者直径更大…
本来需要每年复查核磁的我已经两年没复查了,因为去年扎上了增强剂躺上面送进去两次都挣扎出来了…心理阴影更严重了
有一说一,核磁确实很方便、对人体没有什么伤害,看得也比CT清楚。如果不是幽闭恐惧,我估计我大病小病可能都想去拍一拍求个心安…
发布于 2023-07-23 22:14・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猫叁小姐姐 - 3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江湖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