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的住家保姆高玉清,照顾雇主全家44年。这天,雇主突然说:“您年纪大了,不要做了,我们再找个保姆。”老人听后,哭着收拾行李要离开。哪料,雇主笑着说:“高娘,您别走!”
79岁正是需要照顾的年纪,她又是怎么做到长达44年保姆呢?
1954年,刘县长的妻子徐曼云怀孕,急需找个保姆照顾家里。
这天,一名女子来应聘,看女子紧张,徐曼云便上前热情介绍:“到了这里,你就当是自己家。”
这名女子就是高玉清,她没想到,这一做就是44年。
1919年,高玉清出生在四川农村一个贫苦家庭。16岁时,她被父亲卖给一户农家当媳妇。
幸好,丈夫不仅体贴她,还很踏实能干。日子虽然也穷,高玉清觉得从此有了依靠。几年后,两个儿子接连出生,日子便更有奔头了。
她以为,这一生就可以这样安稳。
没想到,5年后,丈夫因病去世,高玉清不吃不喝三天,她发誓不再改嫁,只想把儿子养大成人。
可命运之神总不站她这边,两个儿子先后夭折,只留她一人孤独生活。
婆家嫌弃她克夫克子,常常指桑骂槐给她听,她回到娘家。
可父母接连给她相亲,就想再次把她嫁出去,她发誓不再改嫁。
于是,高玉清把心一横,独自来到镇上谋生,她被好心人介绍到刘县长家里做保姆。
刚到这里,高玉清紧张得说话都结巴,看徐曼云人好,她就想要多干活,总怕人嫌弃。
吃饭时,徐曼云对她说:“来吧,我们一起吃”,高玉清连连摆手。徐曼云却笑着说:“还是一起,你不来,我们也不吃”。
此后,她从不让自己停下,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外,院子里也拾掇的井井有条。徐曼云常对她说:没事也可以歇歇的。
怀胎十月,徐曼云生下孩子,由于奶水不足,孩子饿得哇哇直哭,高玉清就连夜徒步100公里找方子,早上回来,就接连熬好药端到床前。
孩子吃饱,徐曼玉一把抱着高玉清说:“你以后就是我的亲姐姐”。
这天,一家人照全家福,徐曼玉硬拉高玉清坐中间位置,这一坐就是三十多年。
多年后,高玉清又接连照顾徐曼玉生下5个孩子。
徐曼玉为了方便,这天,她把大部分工资交给高玉清来打理。还喊来孩子们说:以后,改口喊高姨为“高娘”。
高玉清也不推脱,家里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徐曼玉操心。
一次,小儿子动手打人,还被老师训话,回家和高玉清顶嘴又挨了一顿打。小儿子气鼓鼓地说:回家告诉我妈去。
接到电话,徐曼玉说:“高娘打得对,家里是她说了算”。
在特殊年代,刘县长夫妻被处分,每个月只能给家里10元钱。一家人勉强只够吃饭。
后来,10元也没了,孩子们个个精瘦,高玉清带着孩子们去挖野菜,在院子里种地想要自给自足。
可现下要吃粮,高玉清直接把陪嫁的玉镯当了,买下口粮,让孩子们吃上了窝窝头。
夫妻俩被分配农场做工,临走,徐曼玉紧握高玉清的手说:“孩子们只能交给姐姐了”。
高玉清说:“放心,我在,家就在”。
那段日子虽然艰苦,孩子们在高玉清的带领下,懂得了种地,学会了自力更生。虽然个个被晒得黝黑,身体却愈加强壮了。高玉清还教他们,要做正直的人。
有人劝她趁年轻找个人嫁了,何苦受这个累。
高玉清说:“我活着,就不会丢下他们”。
刘县长夫妻恢复工作,看孩子们有的已经工作,有的还在求学,高玉清却被岁月刻画满脸皱纹。从不善言辞的刘县长噙着眼泪颤抖着说:“大姐,幸亏有你啊!”此刻,一家人无不掩面而泣。
日子好了,徐曼玉就想给高玉清找个伴,可她回绝说:“只要这个家需要我,我哪里都不去”。
1993年,已经79岁高玉清依然忙里忙外。大儿子心疼她突然说:“您年纪大了,不要做了,我们再找个保姆。”
老人哭着就要回屋收拾行李,大儿子赶紧解释说:“高娘,不是让您走,我们心疼您年纪大了,找个保姆来照顾您”。
高玉清这才破涕为笑。
2006年,高玉清先后2次中风住进医院,6个儿女轮班照顾她。
三女儿提前办了退休,把高玉清接到家里照顾,每日给她擦身,伺候大小便,直到她能走路。
为了让她得到专心照顾,徐曼玉干脆自己住进养老院。
2015年,高玉清96岁生日上,她喜笑颜开,85岁的徐曼玉,还有四面八方而来的儿女们齐聚一堂来给她祝寿。
她常常和女儿说:我这辈子真是遇到了好人家。
女儿说:是高娘给我们撑起了一片天,还给我们当了一辈子妈,没有高娘,就没有现在的我们。
高玉清的一生,是付出与坚守的一生。她用无私的爱心,书写了跨越44年的保姆传奇。
她的善举,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诠释了亲情的真谛。高玉清用爱点亮了他人的人生,也照亮了自己前行的道路。
她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