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倒下以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 420 个点赞 👍
美国倒下后的世界么?
其实也算有个参考,苏联一夜崩塌的时候,这个世界的反应也很真实!
1991年12月25日17时38分,时任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最后的演说,随即在全世界的注目下辞任苏联总统。
印有红星和镰刀锤子的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落下,宣告一个影响了全球25亿人,改变了世界格局的国家走到终点,在茫茫的夜色中,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解体。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落下 消息传出后,从欧洲的工厂到南美的橡胶林,从亚洲的农田到北美的牧场,大半个地球的人内心都久久无法平静。
苏联国内
与大多数人想象中不一样的是,苏联解体当天,歇斯底里的祭奠和愤而抗争的局面并没有出现,如果一定要形容当天的场景,我能想到最合适的形容词是——震撼而寂静。
时任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的闻一先生当时正在苏联,苏联解体那天晚上,他顶着寒风和未知的风险走上了莫斯科的街头,本以为这场惊天巨变会带来一场大规模的震荡,没想到等他走到红场的时候,周围却一片安静。
他在自己的书籍《解题岁月》中写道:
“整个红场黑黝黝的,没有几个人影,红场就像一片深不见底的海洋,只有怒号的寒风和斯帕斯克塔楼上的那个硕大无比的红星,在冷峻地注视着这夜,这沉默!”
这种无声的寂静,让他感觉脊背发凉,让他有那么一瞬间神情恍惚,仿佛十月革命、红场阅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喀秋莎……这些记忆都是一场梦影。
但这种宁静其实只是苏联人情绪最表层的显现,那种内心压抑的痛苦,其他国家的人真的很难理解清楚,他们曾是世界上最有信仰的国家之一,解放全人类的伟大理想犹在耳边回响,可当理想回归现实,粮食短缺、物资匮乏、精神空虚,这些问题一再的冲击着他们的神经,他们没办法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所以,当苏联国旗从天空落下的那一瞬间,大多数人,内心已经麻木得失去了反应,说不上是痛苦还是高兴,也谈不上后悔还是庆幸,这些复杂的情感,也许都没有,也许,兼而有之。
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多年以后回忆起苏联解体时的场景,他神情肃穆地告诉所有人: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他就没有良心;谁要是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他就没有头脑!
这种矛盾又统一的情感,也许就是当年苏联人最真实的想法。
西方国家
苏联倒了,最高兴的是不是美国人?其实,真实的情况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与其说美国人是高兴,倒不如说是长舒了一口气。
一个拥有22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3亿人口,4万枚核弹,6万辆坦克和549万军队的超级大国轰然倒塌,对于美国来说,的确是极大的缓解了竞争压力,所以当时美国国内的一部分人听闻苏联解体的消息后,高兴的大喊这是最好的圣诞礼物!
可当高兴的情绪褪去之后,恐惧和担忧又席卷而来,毕竟,苏联只是改换政体,又不是举国蒸发,即便苏联这个名字已经成为历史,但载有核武器的列车依旧奔驰在西伯利亚,存放高浓缩铀的仓库依然星河密布,更让美国人紧张的是,由于突逢巨变,无数苏联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导弹设计师、士兵失去了唯一的收入,万一,其中有某一个人把核武器的资料泄露出去,那对于整个人类而言都是无法预估的危机。
所以,当美国高层得知苏联解体的消息后,美国总统老布什立马表示,愿意协助苏联新政府控制核按钮,并可以提供销毁核武器所需要的资金。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美国人第一次表示愿意帮助苏联了,在苏联解体前夕,美国人就察觉到了苏联国内微妙的形势,从1990年开始,美国、西班牙、法国就在给苏联提供援助,到苏联解体那一天,西方国家已经拿出了高达800亿美元的援助资金,当然,他们并非出于好心,他们只是担心苏联的失控和动乱,会危及他们的利益,他们害怕难民潮,他们更害怕绝境中的苏联会带着核弹荡平西欧,所以,他们才不遗余力的想尽快将苏联国内的形势给稳定下来。
当局势大体安定,叶利钦给白宫发了一条信息:“我们很好,100%稳定,相信我!”看到这条消息后的美国人,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除了西欧和美国,日本和印度也密切地关注着苏联解体的事情。
相较于苏联的核安全问题,日本人更关心他们和苏联的领土纠纷问题,当苏联解体的消息传到日本国内的时候,多名日本政客公开表示:这不利于北方四岛领土的谈判,恐怕日本在很长时间内都没办法实现领土的统一。
但反应更奇葩的还是印度,按理说,苏联援助了印度整整30年,给他提供了一整套的工业体系,就算他不为苏联的解体感到惋惜,也不应该干出如此落井下石的事情。
当印度得知苏联解体卢布汇率暴跌3000多倍之后,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在卢布汇率最低点偿还了苏联的所有贷款,当年价值150亿美元的援助,在印度的无耻操作下最后变成了300万美元,急需用钱救命的俄罗斯吃了这个哑巴亏恨得牙痒痒,后来为了报复印度,在出售军备的时候狠狠的宰了印度一笔。
中国国内
中国和苏联的关系非常复杂,我曾这样形容过中国和苏联的关系:苏联可能不是一个好邻居,但还称得上是一个好老师。
从孙中山先生1921年提出“以俄为师”到毛主席1953年号召全国掀起“学习苏联的高潮”,中国从苏联那里受益匪浅。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力度之大震古烁今,从前不会有,以后也不会有,有一个比较夸张的说法是:苏联将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亲自抬进了工业国大门。
人类历史上,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援助,即便是美国和英国这种血脉嫡传的关系,也无非是给钱、给物资、给武器、给石油。
但是苏联除了给钱给物资,还把自己全套的工业体系,西方文明几百年的精华,全部复制粘贴到了中国。
这种情谊,只在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才会出现。
但后来由于苏联的霸权主义行径,中苏关系直接破裂,珍宝岛冲突之后,勃列日涅夫甚至扬言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般的核打击,所以整个60-80年代的中苏关系其实一直都比较紧张,1978年之后虽然我们已经改革开放,但迫于北方的军事压力,我们常年维持着庞大的军力,极大的制约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所以,当苏联解体的消息传到国内时,我们和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也是长舒了一口气,当时国内新闻联播也及时的播报了苏联解体的新闻,无数中国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见证了历史性的一刻,那种五味杂陈的心情,很多人至今都没有忘记。
我们和苏联那种亦师亦友,亲近又敌对的关系,当代人根本就无法体会,只有经历过那个激情燃烧岁月的先辈们,才有可能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里理清那份复杂的感情。
1991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留出了一个很大的版面报道苏联解体的消息,“红旗落地,苏联解体”,短短的8个字,到底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情?作为后人的我们已经无从得知。
苏联解体的那段时间,央视首次播放了电影《莫斯科保卫战》,这应该也算是我们对老大哥的一种别样祭奠。
结语
世界纷争,利益至上
围绕美国构建的世界体系一旦坍塌
欧洲应该会拥抱俄罗斯,波兰不会继续大放厥词,俄罗斯周边小国闭嘴已成必然,欧盟优势凸显
中俄,即便不反目成仇,走向对立,但相互提防,外交对立也犹未可知!
印度会继续扩大其在第三世界国家影响力,加强其对印度洋及周边国家的控制,扩大其在非洲东海岸、南亚次大陆以及中东、东南亚的影响力,与中国交恶不可避免
韩国、日本、中南半岛国家会与中国开始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而中国也会扩大对外影响力
至于其他国家,小国抱团形成区域性的共同体会成为必然路线
联合国开始具备实际上的一些意义和能力
世界虽然也会不怎么太平,但是经历过短时间的动荡之后,应该会比现在,太平一些!
唯独让各国头疼的,应该就是核武扩散成为必然,不过,这好像也反向促进了和平,如果出现博卡萨、蒙博托这种没脑子的货色,或许就是正向推动了世界动荡和常规战争升级为核战争!
以上
发布于 2023-09-18 16:50・IP 属地陕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南瓜君 - 20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857412 - 178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金诚 - 3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余波未平 - 3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TwinTailConet - 11 个点赞 👍
美孝子,那么崇拜美国,可就是留在国内,不肯润美国!
一说就美国好,中国差!一看ip都是留在国内,不肯润美国!
借口说中国不放开出国限制,然后又说美国领事馆门前排长队!
既然能排长队,又怎么会有出国限制?
该润的,赶快润,别留在国内“受苦”!
编辑于 2023-08-04 09:09・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boeing沙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