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个回答

为什么现在大部分中医不懂得结合科学进步,比如直接提取草药里面有效成分,学习做手术?

逊言
13个点赞 👍

记不得是哪一年,我们单位八个壮汉要把大门口的一尊石狮往侧边挪动,他们用绳子把几根粗木棍与石狮捆住,然而当众人下蹲一使劲,石狮依然纹丝不动,领头的见状说:来,听我口令,预备…起 !

真神奇!一千多斤刚才还纹丝不动的石狮 在几个人的努力下竟然稳稳的移到了指定位置。生活中能看到不少这种通过发口令达到目标的例子,这种方式叫同步,让人见证了什么叫“人心齐,泰山移”。

如果你说这种方式其实就是意念在起作用,那么你就理解错了,如果再把这种意念进一步延伸:中药的药效用的也是这种方式,那恐怕会招致旁人的哄堂大笑。

然而我要说,这并没有什么可笑的,现实里中医治病用的就是这种思路,从古至今,无论是中医中药,还是刮痧拔火罐,无一例外都采用这种意念,并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中医用这样的指导思想,催生了绝大部分的中药,仅举两例:

看到穿山甲能在山里打洞,于是通过“取象比类”的方式产生联想:穿山甲的本领在于一个“通”字,那么只要吃了穿山甲鳞片,活血消症,通经下乳也不在话下。

看到蝉退壳,自然就联想到把这壳(虫退)入药,取其意“祛病”。

中医将“可入药”的物品分为五味:酸、苦、甘、辛、咸五大类,其中味苦的占比较多,中医认为苦味药都性寒凉,故定性为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且凉性药都可以降火。

以上就是以意念和愿望为特征的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用药,是古时遗留下来的朴素的主观臆断学风,相比以循证为特征的现代医学,这些中药并没有让人们看到有效的、令人信服的用药依据,且中医理论与许多相关的自然科学理论无法兼容,它又怎么能“结合科学进步”?

学生在做考试选择题的时候,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正确,就算学生一条都不会做,理论上把所有答案全部打勾,还是可以获25%的正确率,中药的药效如果用这种蒙的方法当然也可以,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得有正确答案啊。

中医古方1:把渔网烧成灰冲水饮服,可以对付鱼骨卡喉咙,他的立意是,既然渔网能捕鱼,那么渔网烧成的灰对鱼骨卡喉咙应该也不在话下;中医古方2:夫妻同喝立春雨水,治疗不孕不育证,取其“一年之计在于春”之意……一不小心又说糟粕了,中医粉十分讨厌别人拿中药的糟粕来说事,那就来说说精华,国内曾经把自认为很棒的中药拿去国际最严格的药效审查机构(FDA),结果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款中药能通得过。zhihu.com/answer/266481

这说明什么?难道不是意味着连精华部分的中药也没有正确答案吗,所以就不难理解无论怎么蒙都蒙不上了。

面对本回答的标题(怎么不)“直接提取中药里面有效成分”?现在我们明白,既然一个有效的中药都没有,怎么“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呵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通过如此这般的深挖中医的思想根源,不挖不知道,一挖吓一跳,原来,一个有效的中药都没有!不是我要黑中医,这是一个基本事实,黑才是它的本来面目。

与国际药企动辄十亿美元,耗费十年左右才研发出一个有效药物相比,中医靠意念和类比的方式轻而易举的就认定某物有药效,仅在理论上就行不通,这样的药物研发理念,严重颠覆了现代医学尤其是药学专业的三观。

生活中的“人心齐,泰山移”号角确实可以产生奇效,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用于治病救人的药效认定,也不是靠“人心齐”就能产生药效的。明白了这一点,当你再听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你不能当场让她难堪,却可以在心里发问:你存的正气在哪里?能让咱见识一下吗?

编辑于 2023-07-23 16:56・IP 属地广西
邕生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