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4个

河北一 00 后以抑郁有自杀念头为由拒服兵役,受 5 项处罚,将起到什么警示作用?

搜狐新闻
934个点赞 👍被封锁的答案

问题下好多知友单方面抨击这位退兵的年轻人是“炉渣”、“废铁”,把产生这个事件的主要原因(甚至是全部)都推到退兵人的头上,我是觉得很惊奇的。

在我们国家,拥军是毫无疑问的公民道德之一,网友们在这个事件里支持我们的人民军队、批评“懦夫”,这种精神当然是值得赞同的。

可是,这样的观点,又显然是一种主观主义的片面观点,觉得一个人(役前训练后)在新兵训练时,不愿意服兵役了、产生了精神问题,完全是其“怕苦”、“吃不了苦”、“思想不端正”所导致的,这样的观点,简直是彻底的落后。

很难想象,在二十一世纪,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的人们,对“当兵”的认识,却远不如七十年前的革命战争年代。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早在七十年前的战争年代,革命军队、人民军队中,个别军人产生自伤、自杀思想、逃兵思想,就已经可称是常事了,抗战以来的政工教材、政工首长的工作报告,都时常会提到这些。而这些亲身带兵的老革命,也不会像今天的网友一样,出了事,只把问题怪罪到士兵头上。

就比如说肖华在1944年山东军区政工会议上作的连队政工问题报告。当中就统计过鲁中一团近百名逃兵的逃亡原因:(其实和今天很多逃兵相似)三分之一的人逃跑是因为受不了八路军的艰苦、“对八路军怀疑”,这是头等的逃跑原因,排在其后的,是思念家人故土的“家庭观念”、害怕打仗的畏战思想

《关于连队政治工作建设问题》肖华 1944年4月 载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资料选编》第7册

按照今天一些网友的观点,这些救亡图存战争里的逃兵,竟然“怀疑八路军”,肯定是十成十的“炉渣”、“废物”。

可我们接着看,作为开国将军、时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的肖华(以及当时的总政治部)并不认为逃兵的产生都是士兵自己的问题,“怀疑八路军”的思想、当逃兵的思想,是怎么产生的呢?

肖华就讲到,让战士们“怀疑八路军”、想要当逃兵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少数干部中”“国民党军队的作风习气”。在军队中,有的干部搞“顺眼对脾气”那一套,觉得“讲怪话的都是坏的”,不尊重战士的人格地位,为打骂战士、军队霸凌找借口。在这样的干部面前,战斗英雄也是要当逃兵的。

《关于连队政治工作建设问题》肖华 1944年4月 载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资料选编》第7册

实际上呢,到后来解放战争时期,干部管理差、军队霸凌多的问题,也让首长们感到头疼不已:比如说贺龙当年批评晋绥的部队,不光有一个经典的“除了不强奸,和胡宗南部没多大区别”,还批评了当时部队里大量的逃兵现象。

为什么革命军队里会有逃兵呢?贺龙就讲,主要原因是军队中的军阀习气作祟,当营长、教导员 、连长、指导员的干部,心底里压根不关心战士,平时压制民主,弄得战士打了胜仗也要找机会逃跑。

战士逃了之后,第一时间想的也不是巩固连队、找回逃兵,反而想着怎么应付上级,可营上的教导员也压根不关心战士,底下耍心机,连续三次来说“跑了两个战士”,他一次都不管,一心眼下象棋。贺龙评价这样的上下级关系“相当恶劣!”

《在晋绥军区建军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47年5月6日 载于《贺龙军事文选》

当时晋绥部队里战士当逃兵,就都是被军队里的军阀主义逼着逃的。当军官干部的,在经济上贪污腐败,占了战士们吃饭穿衣的经费,在政治上,压制民主,只要“对眼顺脾气”的,你敢有意见就是打和骂。

最为典型的三十六团,不光基层连队不向上级报告(就是后来建军会议总结时说的案例),抓了逃兵就是又打又杀,还要搞“传首九边”,拿着被枪毙逃兵的军帽去威胁恐吓其他战士。

还有一个二十七团,为了防止逃兵,竟往战士宿舍房门上挂手榴弹,结果士兵还是从窗口逃掉了。

当时的军阀主义、错误管理,闹成了什么地步呢?逃兵们竟然“有自杀念头”,宁愿拉手榴弹自杀,也不愿回去当革命军人!

《在晋绥军区建军会议上的讲话》1947年4月11日 载于《贺龙军事文选》

在千里之外的东北战场,这样的事也不是没有的,贺龙同志讲晋绥“海量个例”,是1947年战略反攻前夕,东北的政治部主任谭政同志讲部队的军阀主义和由之产生的战士自残自杀,是在战略决战胜利后。

谭政在这方面的讲话,比贺龙元帅直白的多:为什么各部队都有自伤、自杀?因为强迫命令,因为管理不好,逼着战士“下决心”,人家不愿意也要“愿意”。

载于《谭政军事文选》

由此也不难看出,战士有自杀思想,不一定都是其个人“思想懦弱”、“思想落后”、“怕吃苦不怕死”导致的,当年从小生活在贫困与饥饿里的农民战士,从小吃的苦够多了,那为什么会觉得军队的苦受不了呢?那便是干部要反思的问题。

逃兵产生的原因,不会只是逃兵个人的问题,军队的管理方式、干部的思想观念,一旦有不对,逃兵思想就要冒出来。

现在,我们军队的管理自然较过去有所改善,可是问题始终还是存在的。典型像是2011年,吉林地方还出现过老兵带新兵携枪弹集体出逃,最后被全部击毙的,背后原因也是众说纷纭。但我们也可以明确,军队的管理改进,仍然是任重道远的。

当然,除却领导干部的管理问题,战士自身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不积极作训的“懒兵”、不能迅速学习的“笨兵”,他们怀着美好的期盼当军队服役,却在部队生活中事事不如意,找不到归属感、感到难受。这样的情况,也会让战士产生逃兵思想。

《改善对几种战士的领导方法》1945年5月 载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资料选编》第7册

甚至于说,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也是有这样的:在革命军队里待了那么久,因为种种原因,只能做个“老兵”,不能当干部,感到生活委屈,觉得“自己没出息”。讲坏话、反纪律有,当逃兵、想自杀,同样会有。

今天人总喜欢拿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去批评“怕吃苦”,可是呢,对真正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的老战士老革命来说,军队生活中的种种精神压力,也会让他们崩溃。

《改善对几种战士的领导方法》1945年5月 载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资料选编》第7册

至于问题下,将退兵看作“炉渣”、“废铁”的网友,反对逃兵,固然是我们作为国家公民应当做的。肖华1944年的政工报告就讲到过,要让反逃亡斗争“造成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自觉的斗争”。从问题下大家的反应看,这一点在教育普及的今日确实实现了。

可是,直接辱骂逃兵、贬低他们都是“懦夫”,又是不恰当的。我们可以看1945年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发行的政工教材《官兵关系》一书,书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的案例,以及对逃兵、新兵巩固的正确方式方法。

书中就讲到,讽刺、侮辱,是让人非跑不可的。对新兵的思想教育工作,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不是“整纪律”,搞什么“蹲姿练习”,而是“个别谈话与鼓励表扬”。要是像问题下一些朋友那样,人家思想出了岔子,就说人是“炉渣”,那才真是不想跑的也要被逼跑了。

《改善对几种战士的领导方法》1945年5月 载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资料选编》第7册

政治工作、思想工作,不是说光让领导去“谈心”,还要怎么做呢?搞清楚哪些是战士自己的问题,哪些是领导干部的问题,领导有错误的,也要学会向战士认错(这在今天能看得到吗?)

《改善对几种战士的领导方法》1945年5月 载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资料选编》第7册



看到这,我们不妨运用一下百度,搜索一下“抑郁 退兵”两个关键词,那更不难看到,关于“抑郁症退兵”的相关咨询比比皆是,眼下被报道的这一案例,只不过是关注度较高者。






如果说,“抑郁症退兵”有什么“警示意义”的话,那除了“兵役不是儿戏”这样的、对我们大众的警示,还应该有另外一重警示:为什么现在的管理,会频频出现抑郁症?

发布于 2023-07-26 11:49・IP 属地四川
无为上单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