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什么时候可以超越美国?

- 14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科技我们一向是摸着美国过河,军事上美国不让摸我们就摸大鹅,美国科技不开源就干瞪眼,一开源马上就宣布自主研发成功,遥遥领先,国内科技课题大多注水,拿欧美前沿的研究成果,搞些分支来发表文章,国自然,SCI都差不多。
发布于 2023-10-17 19:20・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keeking - 28 个点赞 👍被审核的答案
你就说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能把鼠头变鸭脖的。
我们都已经突破物质守恒定律,遥遥领先。
全世界还在为能源发愁时我们已经通过可控核聚变的力量变鼠为鸭,手磨芯片,从思想就隐形的飞机,一条鲶鱼都能全家移民存款 9 位数,区区周公子百万茶叶漱口,茅台长生水。
换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这些成果不都是相当炸裂的?
发布于 2023-11-07 09:03・IP 属地云南查看全文>>
老孙 - 674 个点赞 👍
在BBC. ABC, FOX等媒体眼里,现在的中国大概等于1841年左右,比鸦片战争略好一点…
在美军眼里,PLA就是另一个自己的存在!
在youtube,Twitter眼里,我们离民主,自由还有20000年,经济差不多就要崩了
在tiktok这里,中国是另外一个星球的文明…
所以你说呢
编辑于 2023-10-23 10:19・IP 属地广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精神病院的正常人 - 372 个点赞 👍
二十年前,有人发帖说中国gdp十年内会超过日本,被多数人耻笑
五六年前有人发帖问中国的汽车什么时候能超过日本,得到的答案是永远不可能
发布于 2023-10-21 10:39・IP 属地山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忽雷驳 - 212 个点赞 👍
美国AIGC一出来,国产一大堆AIGC就冒出来,ChatGPT一出来,国产一大堆GPT就出来,现在美国那边没有新的东西出来了,国产科技有一样能拿出来骗融资的吗?什么时候超过美国,取决于美国什么时候停止科技创新,就看美国什么时候政治改革变成封建主义了
发布于 2023-08-23 09:28・IP 属地广西查看全文>>
王小明 - 190 个点赞 👍
永远不可能,不服的你列出至少一条理由:我们凭哪一条超越,人才、教育、对科学的态度、科研的环境……
这个问题等同于:中国什么时候可以以一国之力,将科技发展到领先全球。因为美国的科技是汇聚了全球顶尖人才创造的,美国有众多的华裔,日裔,欧裔,南美裔,印裔,中东裔,甚至俄裔的科学家,美国科技,实质就是全球科技
发布于 2023-10-18 14:15・IP 属地广东查看全文>>
一万年如斯 - 147 个点赞 👍
媳妇在做博后,从她那了解的。
1。 大约10年前。刚用新建成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研究出了一些成果,然后开了个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交流一下。觉得自己挺牛,因为导师回国前,美国是只有他这一所大学有条件做这个实验。一交流发现,咦,你们大学也有,咦,你们大学不但有,还用了好多年了,咦,你们大学正在筹建,明年也有了。
2。 大约5年前。买一台高精尖设备。我媳妇跟全球唯一能生产此设备的厂家(也是导师认为的)谈了好几轮,终于从25万刀讲到15万刀了。准备签合同,汇率换算一下,刚好超100万人民币,按学校流程,必须走招标。跟学校解释半天,说就这一家企业能提供,上哪找3家啊。学校就是不同意,硬发了招标文件。然后来了4家国产企业,报价60万、50万、50万、45万。最后签了一家本省的,对方技术人员说有事您说话,无论使用、调试、升级还是哪个环节有疑问,一个电话我坐高铁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免费。美国那家现场调试可是额外算钱的,差旅一趟还得1万刀。
3。自己的感觉,咱们现在科技领域是大踏步的追赶。有点像GDP总量,美目前还是第一,但中快追上了,其他断层,越甩越远。而且整个趋势是不可逆的。
发布于 2023-10-25 09:59・IP 属地辽宁查看全文>>
团团 - 119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挑灯看吴钩 - 114 个点赞 👍
当年大姚还在火箭队的时候,有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记者问了个盖帽问题,“中国的CBA什么时候可以超越NBA”?
当时的大姚还没诏安,老实孩子一个,皱了半天眉头回答:“这个目前看基本不太可能,但是接近一点还是有希望的”。
不知道现在当上扛把子的大姚现在还有没有保持这个希望,我反正已经不抱希望了。
编辑于 2023-10-19 18:30・IP 属地海南查看全文>>
虎山行 - 85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杨恒 - 57 个点赞 👍
你这种问题纯属引战。
如果制度不改变,永远不可能超过。你认同吗?你肯定不高兴啊。
但是你看看我们国家大学的教育,你工作有用到吗?
我们的基础科学有人才在专研吗?
现在所谓的芯片,技术封锁,哪个不是因为基础学科拼不过别人的结果?
别老想着弯道超车,要是这么容易,当年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是班级第一。
比不过就是比不过,都懒得具体说了。好好生活,好好赚钱,平平淡淡,活出自己就行了。
别搞的可以指点江山,一定要比别人强什么的。珍惜生命。不要成为别人的枪。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对,那么对,你说的对。
发布于 2023-11-02 14:22・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拉达曼迪斯 - 44 个点赞 👍
即使不考虑工业转化能力的巨大加成,增量也已超越美国:
增量超越美欧日韩等帝国主义阵营势力之和仍须继续努力,还上存量欠账也无法一蹴而就,但大变局已势不可挡。
编辑于 2023-11-02 08:04・IP 属地河南查看全文>>
剪水鹱 - 26 个点赞 👍
提这个问题比较幻想。
美国一直是以人为本的国家,每个人的能力都有可能被展现出来,所以美国在科技方面飞速发展。
我们是以国家集体为本,个人利益必须要服从国家集体利益。而国家集体利益中如果排除了个人利益,就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如果排除了个人利益,那么国家集体到底是在指向谁?
现在网络上老百姓要求国家待遇的呼声越来越高,就是因为国家应该给与老百姓的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保障什么也没有,老百姓随时会因为某种风险陷入困境,或者已经陷入困境,而国家集体却在发展富强。这种割裂会造成老百姓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对立,老百姓会越来越感觉到国家集体利益与己无关。
在这种情况下,想赶超以人为本的美国,不现实。因为每一个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以人为本的,没有见到过属于国家集体的科学技术。如果要是有属于国家集体的科学技术,就必定是建立在扼杀个人学识的基础上的。
发布于 2023-07-25 19:1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文武双全 - 16 个点赞 👍
这恐怕够呛,因为现在主要问题在于,我们没有耐性去研究去创造,而是就盯着国外那些科研展示,直接就去取,这样避免了研究期间的困难。
毕竟别人也什么科研创新,你直接用,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这一点我就不得不提机器狗,波士顿用了17年时间去研究,从2005年开始,用了无数人力物理财力去研究机器狗,终于取得进展,在展示成功以后。
不到一年时间,中国也出现了机器狗,等你看完这家公司的介绍,成立不到一年就研究出来了最新款的机器狗,如果只是私人公司有这个就算了,部队上居然也说他们也研究出来机器狗。
这玩意让人很无语,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我是又感觉科技的进步,又感觉有点自卑,因为这种情况下,何谈超越。
目前我国唯一真正做到自己开发,自己研究,做到第一的东西,只有一个,屠呦呦的医学奖,他的成功实至名归,剩下的一谈国外的研发就是盗窃我国的科研成就。
植物学是这样,医学是这样,物理学也是这样,一说到大豆研发,美国盗取我国大豆,然后又说大豆他国的,不准我国自己种大豆,要种要交钱。
对于大豆来自中国是肯定的,这一点在哪里都可以查到,我们小时候吃的毛豆,就是大豆未成熟期,我们做的豆腐,豆油都可以证明,但是,大豆的专利却是美国的,这让中国的大豆也被卡脖子。
这事问题就在于,大豆一开始是在中国的,但在美国植物转基因的研究下,把原来产量很低的野生大豆,变成了产量很高的大豆产品,现在大部分国家种的也是这种高产量转基因大豆。
这件事就是一个国家的研发能力落后的具体体现,这颗大豆在中国就是一颗野生大豆,在美国就可以变成卡脖子的东西。
所以要超越,首先要静下心,不要怕研究失败,要养成这种接收失败的性格。
没有什么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居里夫人几万次的失败,才成功发现镭,马斯克也是发射失败好几次,才成功有了现在的马斯克。
没有什么是一次就能成功的,我们以前说科技差距太大了,所以使用这些小手段快速提高科技,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不同了,我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钱有很多,慢慢研究也可以,没有那么大的经济压力。
发布于 2023-07-28 22:05・IP 属地陕西查看全文>>
虚拟真世界 - 16 个点赞 👍
先上结论:中国科技超过美国,任重道远,没有几百年时间,基本不可能
这个问题,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是科学,第二是技术。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有两个个共同特点。首先,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突破是无法规划的,也无法通过上级下达行政命令实现,而是通过科学技术人员自觉的研发,技术通过市场迭代实现发展和突破,其次,科学和技术是属于全人类的,所以美国集中了全球,来自欧洲亚洲,澳洲各大洲的科学精英和技术精英,技术产品一旦研发成功,也是全球市场使用。
所以我们说科学技术有三个大敌,偏偏他们对我们有根深蒂固影响,1、民族主义思想(将排斥除本民族的全球其他国家民族的科学家,技术精英,无法拥抱全球市场),2、小农经济思想(无法通过市场迭代技术,无法通过资本运作进行初期研发资金投入),3、儒家文化(对于特立独行,离经叛道的科学家天才和技术天才没有包容性)。
我们首先说科学:
近代科学自16世纪从欧洲诞生以后,一直全球科学精英交流辩论,通力合作形成的。毫无疑问,现代的全球科学中心在美国,美国集中了欧洲,美洲,亚洲,其他各州的精英科学家,众所周知华人的菲尔兹奖得主都是美国籍,诺奖物理化学等得主也是美国籍(老杨除外)。以科学发展到现在取得成就最多的首先是盎格鲁-撒克逊人,日耳曼人,犹太人和俄罗斯人,其中犹太人的成果都是突破性开创性的。比如说20世纪数学家最厉害的是代数几何教父格罗滕迪克是犹太人,物理学家最厉害的爱因斯坦也是犹太人。除之外我们熟知的朗道,费曼,诺特都是犹太人,特别是传奇人物,获得数学菲尔兹大奖的物理学家爱德华威藤也是犹太人。所以说,只要全球各国的精英科学人才都往美国去,那么美国的科学水平必然是遥遥领先全球其他国家。科学从来不是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以搞出来的
20世纪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赫尔曼外尔有过一个著名演讲,叫德国的科学与大学。这个演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说德国之所以在10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科学中心,是因为德国的大学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这种学术自由就是体现在教学与研究的自由。他说“学生的Lernfreiheit是与教授的Lehrfreiheit相匹配的。再次引用弗莱克斯纳博士的话:‘德国的大学教师追求走他自己的路,不会受到任何阻碍。他在课程的选择、讲课方式、讨论班的组成和生活道路方面是完全自由的。不论是教授会还是教育部都不能来监督指导他:他有一种尊严,从事智力活动的人都有这种尊严,他不靠任何人的命令办事。’或者像哈特所说:’ 大学自身就是法律,每位教授自己也是法律,每个学生则在属于自己的那根轴上以自己的速度旋转。‘”同时德国的大学,在学术自由的前提下形成了教学科研的结合,其典型特点就是不再有教科书,授课的方式不在是讲课,这就是今天研究型大学典型特点。在此基础上,赫尔曼外尔又说了学术自治的团体。他说“德国大学的自治到达什么样的程度? 大学从它的教授里选举校长和大学管理委员会成员,通常的任期为一年。我认为以下情况是重要的:在所有社会活动中,如在各类典礼和庆祝会上,在贵客招待会上,代表大学的是校长或本校某位学者,而不是国家相关部门的主管或官员。各个教授会也从自己的成员中选出主任,任期从一到两年不等。 组织在各个教授会中的学者们自己管 理着大学中的主要事物, 不受行政官员的干扰。”在这种自由的学术环境下,德国吸引了全欧洲的科学人才,德国一下在数学 量子物理,宇宙学,原子物理各个方面领域取得了独占鳌头的进展。当然德国大学的这种自由在纳粹上台以后终结,紧接着就发生了大规模科学家出走,特别是犹太科学家出走,他们去了哪里?就是去了美国,他们在美国重建了这种学术自由的科学共同体,从而让美国成为全球科学中心,直到今天。
然后回到题主的问题,什么时候中国的科学可以超过美国呢?就是全球的科学精英,科学顶尖存在,无论人盎格鲁撒克逊人,还是日耳曼人,还是犹太人,还是日本人,韩国人,越南人,伊朗人,统统都集中到中国,这个时候,中国科学必定超过美国。但是现在看来这一天为时尚早。尤其是民族主义是科学的大敌,因为你强调民族主义,当然可以吸引本民族科学家,但是其他民族的科学家如何安心的过来工作呢?就像20世纪初的德国集中全欧洲的科学精英,但是纳粹强调民族主义,就让其他民族的科学家特别是实力强大的犹太人科学家只能去美国,直接把美国送上了世界科学中心的霸主地位,同时民族主义的特点就是立场+反智,而科学需要客观中立,需要理性,民族主义盛行是极其不利于科学发展的。
同时,文化对于科学天才也需要有包容性,因为迄今为止,大多数的的科学天才,都是特立独行,离经叛道,因此一个国家的文化对于天才需要足够的包容。你像数学天才格罗滕迪克,物理天才费曼和朗道,在儒家文化下是没有存在的空间的。
然后我们再说技术,技术研发的特点与科学一样,但是除此以外,还需要与资本和市场迭代,
技术研发与科学一样,也是无法提前规划,以及通过行政命令进行。另外技术的进步需要与资本和市场结合。我们知道,对于电路,苏联和美国走了不同的道路,苏联发展了电子管,美国发展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两个国家为啥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因为苏联是他的国家机关认为,电子管不易被干扰,所以通过行政命令,只研发电子管。而美国人是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市场,市场当然选择体积小,成本低,放大倍数高,便于集成化生产的晶体管。只要有市场需求,资本就会投入、于是市场在美国淘汰了电子管,在资本浇灌下,通过市场迭代形成了今天庞大的芯片产业链。
所以说,技术的特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技术研发人员,也是需要充分的自由环境,就比如说任正非说过一个故事,他养了一个俄国数学家,俄国数学家天天迟到早退,但是任容忍了他,三年后俄国数学家突然提出一个理论,帮华为实现了通信技术突破。
第二,技术研发创新需要拥抱市场和资本。对于技术天才,其除了需要充分的自由以外,还需要对其研发的成果进行足够的奖励,不然无法调动其积极性。认为啃个面包,不要回报就搞研发,不为名不为利的大帽子扣向技术研发人员是小农经济思想。而要做到这一步,美国人的创业团队是最好的方法。创业团队有思想,有技术,然后资本注资,技术研发创业团队自己当老板,就既能有技术人员需要的自由,又能享受技术成果带来的利润。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保障,就是专利。专利是对技术发明人权益的保障,废除了专利就没有人搞研发了,所以认为专利是一种剥削的也是一种小农经济思想。
第三,技术创新和研发也是需要全球合作的。我们可以看见,美国的科技巨头,有欧洲人,有俄国人(谷歌),有华人(英伟达),有犹太人(openai),同样科技研发的产品,也是需要占领全球市场,从而获得巨大利润进一步投入研发。
由此可见,民族主义同样是技术发展的大敌。你强调民族主义,就无法吸收全球科技精英过来打工,创业,同样也无法把产品销往全球。除此以外,小农经济也是技术研发的大敌,仇视市场、仇视资本,那么结局就是只能发展电子管,搞不出集成电路。
那么什么时候中国的技术也超过美国了呢?很简单,就是全球的科技精英来中国打工,全球科技精英以中国为本土进行创业,中国科技产品占领全世界,可以对任意全球科技公司进行制裁,并且制裁后他生产不了任何产品。比如说今天制裁ASML,然后他就生产不出一台光刻机,明天制裁马斯克,他就造不出一枚火箭。
由上分析,中国科技超过美国,任重道远,没有百年时间,基本不可能
编辑于 2023-10-28 16:44・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雅沁 - 14 个点赞 👍
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初,我家当地修了两座小水库,一座叫“超美水库”,一座叫“超英水库”。叫了很多年,不知是不好意思,还是目标已经实现,任务已经完成,现在都改名了。
如今,听说有一个华为,就可以卡住老美的脖子了。应该不要多长时间,华为全面爆发,更多的华为多点开花,超越美国应该是小菜一碟。
编辑于 2023-10-20 16:56・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君子动口 - 11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Terminus - 6 个点赞 👍
中国(O2a占汉族的60%)不可能在海洋文明、工业革命这个体系内战胜欧美(R1b为主要父系)。
就犹如,汉族的40%的非O2a父系也未能在农业文明这个框架打败O2a成为主要父系。
我们现在的科技体系依旧可以视作工业革命的科技体系。
除非中国能够开创更高纬度的科技。
打败节肢动物的是有颌鱼类。
肉鳍鱼在海里败给辐鳍鱼之后,3.6亿年过去了,一直留在海里的肉鳍鱼也没找到打败辐鳍鱼的路径。
而在海洋里败给有颌鱼类的节肢动物的后裔,登上陆地之后,在漫长的3.6亿年里,也未能找到机会超越有颌鱼类的后裔。
地球上的父系基因格局(注意:是父系基因,不是民族符号)应该不会大变动了。东非晚期智人亚种走出非洲也已经5万年了。
接下来如果还有能翻盘的,应该是靠大航天了。
大航天就是终极决赛。是父系单倍群R1继续赢家通吃,还是有其他父系在大航天时翻盘——这种翻盘指的是或者先于R1/R1b大航天找到下一个星球,或者与R1/R1b一起进行大航天殖民其他星球——大航天应该都是最后的决赛。
既然是涉及到其他星球,在首尾一贯的理论里,当然也会有地球被外星文明击败这个可能。
编辑于 2023-11-15 16:55・IP 属地安徽查看全文>>
葉河華 - 5 个点赞 👍
中国科技实力已隐隐赶超美帝,只是有些人假装看不见而已
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俄罗斯、伊朗、以色列、乌克兰、德国、加拿大等许多国家都要跑到中国互联网上来表态,争取支持?
按理说,中国网友又无法决定战争的走向,何以至此?
其实,当所有人都向你侧目,希望看到你的态度时,足以说明你的影响力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今非昔比。
东方大国的选择决定着世界大事,东方大国的态度决定着世界的格局与历史的走向。
这绝对不是一般国家所拥有的国际地位,而国际地位往往是由国家的综合实力奠定的。
时至今日,中国的科技在默默奋斗中早已突飞猛进,在许多领域一骑绝尘,领先世界。可惜,那些早年深受西式教育影响的人、尚未清醒过来的人,仍然看不见,又或视而不见,仍旧活在西方如许强大的幻梦中。
以时间为例,来说说对“秒”的定义。
只要是机械计时装置,不管何种时钟,都要定期校准。原因在于24小时制,本身就不精确,一天一天的积差,累积至一年,就是365.2422天(约数),而不是正好365天。而这个校准,涉及天文学家对“一日”的定义。这个定义唯有华夏才有。
华夏古代天文学家校准每日时间有两种方法:
其一,规定两个日中天的间隔,称为“一日”;
其二,规定两个北极星中天的间隔,称为“一日”。
之所以选中天作为观测点是因为中天的误差最小。经过这两种方法校准后,天文钟便能比较精确地运转。西方造伪者不懂这些天文学意义,自然会露出破绽。因为时间的本质,其实就是空间运动,秒的产生与对圆周的划分有着巨大关系。
圆原来的365.25度被取消,被规定为360度,其实有个重要原因。之前设置365.25度是为了对应天度。中国古人认为一年是365.25天,一年转满一周,因此,周天度数是365.25度,相当于1天转1度。
但祖冲之父子《大明历》(辽、金、元用此历)的回归年是365+1/4-1/300天,杨忠辅则研究出回归年是365.2425天,这一数值也被《授时历》所继承。加上岁差变化,周天365.25度是更无存在的必要。
再者,宋人嫌365.25度麻烦,多会将其简称为三百六十度,如《乐经》便是三百六十度。三百六十度又经常进行十二等分,这样就很容易联想到将圆的度数规定为360度,1度=60分,1分=60秒。60进制并非无先例,六十甲子本身就是60进制。
元朝改变了度数后,制造了象限仪。
象限仪,便是我们日常用的半圆尺的二分之一。因此,我们日常用的半圆尺、圆尺,原来是天文仪器。半圆尺是把天文仪器象限仪的潜在功能给开发出来了。又因此,三角学诞生了。
有了越来越精确细化的时间单位,冶金要多少时间,烧制要多少时间,制作模具要多少时间,对方有没有拖延工程,这些概念都能具体到秒。看物理学方程,化学反应时间等等,有多少科学、技术应用到了秒……
由此,不难发现,精确的计时装置(时钟)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创造发明,而华夏创造的“秒”又是多么重要。
众所周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为人们提供汽车、船只、飞机甚至个人的定位支持。智能手机也可以通过获取卫星网络信号进行定位。
其原理是三角测量和定位,在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4颗定位卫星,通过地面的定位仪器与太空中数个定位卫星之间的无线电波的收发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三角测量确定使用者所处地表位置。
该技术彻底改变了从航海、航空、测量、野外活动和作业等许多领域,成为社会运行的底层技术之一,其影响和意义非常深远。
但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设计基础却是“精准的时间”,必须准确测量接收和发射电波的时间,才能计算出准确的距离和位置,卫星的时间也要保持一致才会有效。否则,测量的传输时间哪怕只有百万分之一秒的误差,也可能导致数百米、乃至更大的定位误差。
为了进一步减少误差、获得更加精准的时间,人们把目光从运转有序的天体转向与天体运转极为类似的神奇的量子世界。
在微观层面,世界由微小的原子组成,而每一个原子皆可看作是一个结构稳定的量子系统,在原子核的束缚之下,核外电子在特定的能级轨道上不断运动、演化。
原子本身具有不同的能级,当电子在两个能级之间发生跃迁时,就会产生电磁波,又或吸收电磁波。根据量子理论可知,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除以一个普朗克常量h,可以得到电磁波的频率,因此可以认为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决定了电磁波的频率。只要原子的能级结构稳定,与之相应的电磁波频率也会保持稳定。而频率,其实就是“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所以我们只要知道“振动次数”,也就得到了“单位时间”。
通常而言,为了记忆和表述的方面,可以将时间和频率统称为“时频”。
某些原子的共振频率很高。例如,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的跃迁频率是9192631770赫兹,换句话来说,每秒振动超过90亿次。而振动频率越高,计时的精确度也就越高。利用原子的共振,可以制造出频率高且稳定的振荡器,与之相应,进而实现极高的时间测量精度。
所以,基于原子的上述特性,人类研发了性能优异的原子钟。
1967年,第13届国际度量衡会议召开。人们将华夏创造的“秒”从最初的天文定义改为原子钟的定义,即1秒等于“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跃迁对应的9192631770个辐射周期的持续时间”。从此,时间基准所依据的不再是天体规律,而是量子世界中原子的行为。频率处于微波波段的铯原子钟可以做到一亿年只有1秒的误差。
此后,科学家们又陆续开发了锶、镱等新型原子钟,其频率更高。由于其频率处于光学波段,故又被称为“光学原子钟”,简称“光钟”。
1983年,人们进一步将长度单位“米”与时间单位“秒”的定义联系起来,于是对长度单位“米”重新下了一个定义,一米等于“真空中的光1/299792458秒”。
随着光钟技术的发展,光钟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代时间频率标准。
全球性光钟网络的建立,亟需高精度的自由空间时频传递技术,而光梳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目前,光钟的测量精度已经可以做到千亿亿分之一(10-19),在整个宇宙年龄的时间尺度上,误差不足1秒。这一记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创造的。
2022年10月5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首次在国际上实现的百公里级的自由空间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实验,该团队基于光梳技术成功实现了自由空间中相距113公里的时频传递,精度达到10的负19次方水平,满足了目前最高精度光钟的需求。其时间传递稳定度达到飞秒(千万亿分之一秒)量级,频率传递万秒稳定度优于4E的负19次方。
这一重大突破不仅带来地面上远距离时频传递的应用,还为未来基于中高轨卫星的高精度星地时频传递奠定了基础。
使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倘若卫星与地面的时间相差一秒,则地面距离上的误差就得以“公里”来计算。所以,为了提高精度,中国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上使用的是氢原子钟,每运行300万年才会误差一秒。
现在,中国将光钟的精度提升到了飞秒量级,此举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千亿年的误差少于1秒!
迄今为止,测得的宇宙年龄也不过138亿余年而已。即便按照韦伯望远镜发现的早期古老大质量星系的年龄来推算,也仅为256亿年,不会超过300亿年。
千亿年的误差少于1秒,这已经是宇宙级的尺度了。
也就是说,未来中国北斗卫星的定位精度又可以大幅提升了。卫星的导航精度与计时精度紧密相关,当今的生活早已离不开导航和定位,若想要定位更准确,比如精确到米以下,就需要更准确的计时精度。在通信网络、大地测量、地质勘探、雷达探测、各类体育运动大赛等等涉及社会民生的诸多领域,精确的时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华夏创造了“秒”的时间概念和定义,未来还将引领世界重新赋予“秒”更精准的定义。
实际上,当全球尺度时频传递的稳定度达到E-18量级时,就可形成新一代的“秒”定义,2026年国际计量大会将讨论这种“秒”的重新定义。进一步,高轨空间具有更低的引力场噪声环境,光频标和时频传递的稳定度理论上能够进入E-21量级,有望在引力波探测、暗物质搜寻等物理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方面产生重大应用。
这不是什么新闻,而是去年的旧闻。
只是这样的旧闻,如此重大的消息,很少有人宣传、很少有人知道而已。有些人就算知道,也未必清楚其带来的深远影响。
11月2日14时,中国首次开展液体火箭全尺寸一子级的垂直起降与重复使用飞行试验,双曲线二号验证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据悉,执行此次飞行的验证火箭采用3.35米全尺寸箭体直径,全长约17米,装配焦点一号深度变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试验飞行高度178.42米,飞行时间50.82秒,着陆位置精度约1.68米,着陆速度为每秒0.025米,着陆姿态角约0.18度,滚动角约4度,高精度圆满完成飞行试验任务。
重点:燃料是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全尺寸一子级。
液氧甲烷相对而言成本超低,这将为低成本、大规模的商业航天铺平道路;
可重复使用,继续降低使用成本;
运载火箭全尺寸,说明是一比一的模型,是按照真实火箭模型来制造和试验的。
子级,是2005年公布的航天科学技术名词。
一子级箭体结构,通常包括级间段、一级氧化剂箱、一级箱间段、一级燃料箱、助推器、后过渡段、尾段,这是火箭回收的核心段,价值最高的部位。
与此前的火箭燃料相比,胖五使用的液氧煤油的优点是成本较低、比冲较高,但比较容易积碳、结焦;液氧液氢比较“省油”,也能满足大推力火箭的发射需求,但缺点是燃料密度非常低,有点像“轻泡货”,占用空间大,因此需要更大的罐子来盛装,如此便会大大增加火箭的自重。
而液氧甲烷有着极致的性价比,价格最低,还拥有高于液氧煤油的大比冲,几乎融合了以上燃料的全部优点,完美规避了绝大部分缺点。关键是,液化天然气行业非常成熟,存储特别方便,几乎没有积碳问题,保养修复非常便利。此外,火星上存在大量甲烷,那里简直就是个燃料基地。即便买张单程票去那里,回来时也能就地取材,搞张返程票。
就说这东西的应用前景香不香?
据悉,双曲线二号火箭由“星际荣耀”(全称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一样,也是民营公司。
特斯拉电车曾经也很牛,但是在比亚迪和华为的夹击之下,还有那么耀眼吗?
Space X的星链曾经也很神气,但在中国一众卫星公司、一众“卫星星座”的追赶之下,它有的功能,中国也有,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看起来高科技满满,但是,双拳难敌四手,在北京亦庄40余家航天企业扎堆的火箭街区的猛烈攻势下,相信用不了多久,钢铁侠的神话就会被逐个击破,隐入尘埃。
说起来,北京亦庄的火箭街区也没什么,只是基本覆盖了运载火箭、卫星研制、卫星应用、型号配套、地面设备、技术应用等相关产业领域而已。
我相信,迟早有一天,这个火箭街区,会凭借新时代努力奋进的“北斗精神”茁壮成长,升级成为“地月街区”,旁边可能还会诞生“火星街区”。
这一天一定会到来,而且不会太远。
加油吧,骚年!
2023年10月27日,在第24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上,中国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
注意,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ShanghaiRanking’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是中国的,2003年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前身为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首次发布,是世界范围内首个综合性的全球大学排名。2009年开始,ARWU改由上海软科发布并保留所有权利。
整体而言,美帝在文科方面仍旧占据了较大优势,如经济学、法学、统计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金融学、管理学、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等等,此外,还有西医所谓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口腔医学、护理学、医学技术、药学等领域拥有领先优势。
如果剔除文科领域的12门学科,美帝领先世界的所谓30门学科实际只剩下了18门;再剔除所谓的公共卫生、口腔医学、护理学、基础医学这四门对高科技而言“无关痛痒”的学科,美帝其实只有14门“科技类”学科全球领先。
而中国领先世界的17门学科,基本都属于科技范畴。
当未来某一天,可萨犹大控制的私人学术评价机构《自然》和《科学》被新的学术机构或组织替代,不知到时自由女神的靓丽光环还能剩下几许萤烛之光?
【题外话】
本人计划将《明珠蒙尘:鲜为人知的华夏科技与文化》(约20万字)付梓出版,如果有人感兴趣,可以留言加微信,然后拉个群,统计下第一次印多少本比较合适(与出版方签订合同后,条件允许,可能预售)。倘若此次顺利,则继续将《海上忧思录》两册、《揭开西方伪史虚惑的面纱》(可能改名)四册付梓刊行。
《明珠蒙尘:鲜为人知的华夏科技与文化》作品简介:
中国不只有“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只是一个“以偏概全”的误解。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古至今,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多不胜数的科技发明,涌现出了无数能工巧匠和勇于实践的科学家。
本书引经据典、以翔实论据重点介绍了源自中国的诸多发明创造,包括但不仅限于望远镜、照相机、显微镜、留声机、温度计、自行车、计算机、钢琴、全世界第一架具有现代意义的飞机等等。不仅如此,就连扑克牌、大富翁等游戏都是源自中国的发明。
怎么样?是不是很惊讶?
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一些长期被忽略的华夏先辈,如甘德、石申、唐顺之、朱载堉、黄裳、黄嘉略等等,详细介绍了他们对于天文历法、物理、音乐、语言等诸多方面的贡献以及世界历史的影响。
中国不仅是文明古国,更是自古以来就学以致用,一直走技术路线的“科技强国”。这可能与我们近代百年落后后形成的“闭关锁国”的落后形象是大相径庭的。
希望通过这样一本书的介绍,能让大家重新认识华夏文化与科技的伟大。
星火相继,敢于梦想
- 希望通过《昆羽继圣》四部曲梳理的华夏历史文化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认识,以抵御外来糟粕的侵扰(上古至宋代)【微信读书、当当、掌阅(华为手机阅读)、起点、知乎、QQ阅读】;
- 希望通过《明朝这些事:被抹去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西史辨伪系列破除迷云,唤醒更多的人,认清这个世界近代三四百年的历史(明代至清末);
- 希望通过科幻小说《灵能4996》六部曲在现实的科技基础上铭记近代屈辱历史,向科幻高地进发,展望未来,塑造中国屹立于世界的崭新形象,打造中国人宏大的科幻宇宙,让更多的人看到文化与科技引领的方向,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人类之路(当下至未来)。
发布于 2023-11-05 10:04・IP 属地上海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昆羽继圣 - 希望通过《昆羽继圣》四部曲梳理的华夏历史文化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认识,以抵御外来糟粕的侵扰(上古至宋代)【微信读书、当当、掌阅(华为手机阅读)、起点、知乎、QQ阅读】;
- 2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价值不止50万 - 2 个点赞 👍
还记得小时候常听一句话:“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能超过美国科技。后来,想明白了这句话,也就突然明白了“大炼钢铁”、“农业学大寨”等等事情的理论基础。
土法炼钢 也开始思考这种违反科学常识的事情,怎么会在中国一再发生?
全中国到处都是“小高炉” 后来,又看明白了学习苏联的官办科技的弊端。苏联在教我们搞科技时,故意隐去了苏联工业化得到美国和纳粹德国的支持。于是,我们以为靠群众运动就可以实现工业化。
“二战”后苏联航天科技爆发,地球卫星上天,宇航员进入太空,让我们祟拜不已。其实,苏联又隐瞒了从战败的德国那里抢到了大量的高科技。于是,我们又以为科技是可以“官办”的。
苏联的群众运动式科技 苏联的科技体制,充斥着长官意志。终于酿出悲剧!因为在美国防问的赫路晓夫打了个电话,希望火箭按时发射。于是所有官员面对已经检出故障的火箭,下令紧急抢修。才导致所有技术小组全部在现场,未疏散。结果引发超级大灾难……
苏联制造的“航天火箭科学家被一锅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等等,都无一不以官僚体制有关。
我国还在延续苏联科技体制,又如何超越美国?这套体制,已经被苏联证明了是落后的。苏联最终输掉了与美国的军备竞赛、航天竞赛,就是证明。但我们还是不信。
据网上资料,某科学家因为看到一群想当院士的科学家对某部委的小处长“点头哈腰”,决定再不参加院士评选。那么反过来说,我们的专家,又有多少不是靠“点头哈腰”才成为科学家、高级高程师的?我们靠“点头哈腰”、“千杯万盏”的科技氖围,能超越美国科技?马斯克就一针见血指出了这个问题。并不是空穴来风。
马斯克已经在自己的特斯拉工厂接待了多位国家元首或总理。接待现场根本没有官员登场,只有安保人员(可能有国安人员)。马斯克斯至可以不刮胡子、不穿西装打领导!如果在中国,那就层层领导陪同,外国元首的拜防变成视察,然后,科技企业领导汇报工作!下来还要上报“书面汇报材料”。材料还要各级领导层层把关……实际上,外国元首也反感这一套,因为这种套路下,他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启示和感觉。
最近,经常有大学生模防领导视察的视频,关注度很高。中国的“官文化”,正在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专指点江山的“职业官僚”和“点头哈腰”科技人才,而不是在培养做事的科技人才。这正是问题之所在。
编辑于 2023-10-18 18:09・IP 属地贵州查看全文>>
贵山道 - 2 个点赞 👍
外汇有管制,人才靠编制,专利没保护,时不时提改革。
某国完全切断,举全国恨之入骨,经济停滞。
某国稍微开放,床头吵架床尾和,科研突破。
就拿最近的中山大学发生的例子,你现在问不是“不合时宜”吗?
编辑于 2023-11-16 21:03・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茶包 - 1 个点赞 👍
中国科技超越美国,也就十年左右吧。因为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尽头。科技已经开始让人类绝望。难以开辟新的领域。
美国也尝试过多次开拓新领域,但是都是失败告终。比如元宇宙,虚拟现实之类。别说质的飞跃,连升级都算不上。
首先说,元素就目前发现百八十个。宇宙也不可能有新的元素。也就意味着没有新的材料出现。大家就在地球这点材料上,自己瞎折腾了。
其次就是能源和矿产的有限性。这更绝望,因为迄今为止,能源和矿产还没找到替代品。可持续发展是不存在的。甚至建筑沙子都可能要枯竭。核聚变,超导之类的,根本不现实。
第三就是耕地土壤的损害。地球土壤里的微生物可能多达30000亿种。对于改善土壤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土壤微生物批量灭绝。无法改善土壤。分解有机质。最后土壤失去肥力,板结,盐碱化。人类进入粮食危机。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粮食亩产量已经超过了每亩土地承载力。现在高产只是竭泽而渔。
第四,微观世界已经进入了夸克时代。但是,无法再打开了。撞碎一个夸克,需要的能量,可能极其惊人。也就意味着,芯片等都走到了尽头。只能升级一点,比如手机,科技更新换代都不可能了。
第五宇宙开发,更别做梦了。根本没有外星人,人类也不可能脱离太阳系。甚至航行最远也就是月球火星。这种资源枯竭的星球。宇航纯属做梦给人看的。都啥年代了。还相信有外星人,相信人类能冲出太阳系。
编辑于 2023-10-23 17:44・IP 属地北京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芊芊焚心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老姜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黑石转轮王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历史垃圾回收站 - 0 个点赞 👍
已经!
科技很大!
不可否认,华为,5G已经超越!
不可否认,油品,已经超越!
科技,很大!
只说科技,我理解的是,科学技术!
大桥,是建筑科技!
最近,全世界最的桥,纪录片,可以看看。
全面超越,除了那些近视的奖励基金。
发布于 2023-10-22 04:28・IP 属地广西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复合V生素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逐客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游民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1P和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