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
作为一个湖南人,虽然湖南各种烂,但有一件事在湖南是基本不会发生的,那就是阻止孩子去求学。
湖南人重视教育,在某些省份看来甚至已经到了偏执的程度。
父母会对小孩说: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读到什么学位我们就供到什么学位。
家庭聚会,朋友聊天,同事八卦,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谁家小孩读书厉害。谁家的娃上了什么中学,拿了什么名次。上了什么大学,去哪国留学,读了研究生,读了博士。那父母脸上倍有光。这种和攀比还有点差别,要是谁家有钱,我们背地里还骂几句,不知道那钱哪里来的,干不干净。但对于读书有出息的,那无论是当面还是私下,都只有佩服和羡慕,还有对自己恨铁不成钢。
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前几天回长沙,在一个店里吃小龙虾,隔壁桌一家人就在聊儿子的功课,上大学选什么专业。那个父亲谆谆教导孩子,你的数学不错,英语分数还差点,进了大学不要把英语丢了。好好努力,争取考研。周五晚上一家人聚到一起,一边把酒言欢,一边叮嘱要好好学习,这场景换个地方还真不常见。
第二天在另一个店里吃鱼,旁边有一桌庆祝奶奶生日。过了半小时,他们桌的话题居然变成了谁家小孩读书厉害,去了哪里读了博士,自己家的小孩还是不行,得好好努力。课程那是一点也马虎不得。
这跟很多地方,希望孩子早点毕业出来挣钱是完全相反的。就好像是只要读了书,地位就不一样了,哪怕挣不到钱,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父母一辈是真的看到了读书求学能改变命运,我们这一辈80后也亲身经历靠着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从小地方考到大城市,就是命运齿轮开始转动时候。现在的00后是否还能依靠教育,依靠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的确很难说。但想通过其他路径改变命运,肯定比读书更难,更艰辛。
湖南省在历史上出了很多名人,这些名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一股书生气。你可以从王夫之一直数到朱镕基,不论是从文,为官,习武,闹革命,这些人都有那么一股与众不同的书生气,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相信教育的力量。
我爸妈也曾对我说:只要你考的上,我们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
我以后会把这句话传给下一代,因为我也相信教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