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能理解,当代年轻人瞬间崩溃的无奈和心酸了!
社会多元化的今天,加上传统的思想观念,两者强烈碰撞产生的思想,往往统称“道德绑架”,也狠狠地把年轻人逼上了绝路。
“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出嫁有了自己的家庭,儿子26岁,至今未成婚……”
叙述了一大段家庭背景,想表达的无非就是家里条件有限,二老生活多么地困难,斥责儿子太自私,不考虑家庭,更不考虑您二老。
至于后边关于南方科技大学的叙述,只能说明您二老的无知,人云亦云,归根到底就是不同意儿子读博。
让您气急败坏的不是他没有和你们商量,更不是录取学校的“不知名”,而是因为您觉得供他上了这么多年的学,想着靠儿子挣钱养活您二老,这下倒好,又读博,又得“倒贴钱”。
不得不说,二老思想太过地传统,口口声声说儿子自私,作为父母的他们,何尝又不是呢?
不少老一辈儿思想封建传统,甚至离谱,生了女儿又盼着生儿子,觉得儿子就是根,一来为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二来为了老了以后,有人依靠,有人养。
生了儿子又盼着生女儿,甚至认为生好几个都不嫌多,觉得养女儿不费钱,大了嫁出去,还能得份彩礼,更离谱的是打心底里就觉得女儿没用,老了也靠不住。
“养儿防老”的观念至今都存在,却殊不知,在如今社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境下,道德绑架的传统思想,只会成为年轻人崩溃,生无可恋的致命原因。
针对现在的家庭条件,以及关于儿子考博的这件事来看,不难猜出,生到这样的家庭里真的会很窒息,从小就会被灌输家里穷,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考上好的大学,找份好的工作……
从小就被灌输负能量,无疑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受到影响,原生家庭真的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快乐和决定!
瞒着家里,坚持考博,原因无非就是:
第一,觉得父母不容易,家里条件也不好,自己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努力地去提升自己,考入大学,再考研,再到考博,错意识地就会认为,只要自己走的更高,更远,将来一定出人头地。
第二,从小受到家庭思想压力的影响,导致产生负能面,不想毕业就面对家庭,面对工作、婚姻,更不想面对社会现实,考研,读博,只是为了逃避现实的一种途径罢了。
试问,两个原因,作为父母是否认识到了他心里到底想的是什么,又是否认识到自己如今的焦虑、压力,以及传统的思想对他而言,是动力还是压力?而不是一味地就觉得他这种行为是你们眼里的“自私”?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必是所有父母都期盼的。
我的家庭,一点都不富裕,父母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3个孩子,一家5口的经济来源支撑靠的是父母出死力,省吃俭用来的,但是在学业这方面,他们毫不吝啬,只要愿意上,砸锅卖铁都会支持。
前不久,给我爸说了想考研的想法,他当时开玩笑说:“还考啥考,能找到工作就先工作,不都是为了挣钱。”
后来,去姥姥家说到了这个事,把我爸的话也重复了一遍,谁料想姥姥当真了,见到家族的人都说,传遍了,我爸也被姥姥“怼”了一顿,大伯也给我打电话说“考,想考就考,你爸没本事,我供你上”。
既想笑,又感动,一句玩笑话,被他们当真,也让我爸成了“冤大头”。
很庆幸,遇上这样的家庭,条件不富裕,但从小到大都不会给我传输家里穷,不会一味地让我好好学习,拼了命也要考上好的大学,更不会对我说:“你好好努力,赶紧毕业挣钱,家里就靠你了!”
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尽力就好。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好父母,如果只是看到眼前,而不去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这样的父母又何谈“好父母”?
你没有权利去劝说孩子放弃读博,更没有资格批判他自私,20多岁,快奔三的人,想读博完全可以打份工靠自己,但你有权利好好反思自己,也有权利去好好和孩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