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不少与戴尔合作过的自媒体聊过这个问题。我发现:戴尔是真的在逐步放弃中国市场。
不仅仅销量少了,新品出的慢,连广告也越来越少了。戴尔在21年早期就开始逐步减少商单(就是大家说的“恰饭合作”),22年几乎没有商单。
据戴尔内部人士说:戴尔还有一堆商单没结算,B站戴尔和外星人官方号下面还常常有“讨薪”的人。我无法100%确定上面的话是否属实。但是我自己确实也有过类似经历。我和戴尔在21年早期有过交集,帮他们拍显示器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原定是要发在戴尔官方社区)。我做完后不久,整个项目连带官方社区都被突然放弃,我白忙活一场。稿费没有,产品也早就被收回。
我想,既然戴尔敢不计后果地得罪自媒体,那应该是摆明了要放弃中国市场。
究其原因,明面上可能和中美关系有关,涉及到理念、企业文化之类虚头巴脑的东西。本质上应该是戴尔发现在中国赚钱越来越难了。一方面,企业采购越来越倾向于华为之类的中国品牌,戴尔因此失去了最大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中国笔记本行业内卷太厉害,利润空间太小。普通消费者太挑剔,不甘心做韭菜,对笔记本的性价比要求越来越高。这样的消费者显然不是戴尔之类的老牌欧美厂家(比如传统汽车厂家)所喜欢的——他们要的是:厂家做什么,你们就买什么,不要多问不要多想不要做对比,只要乖乖交出钱就行。
内卷不仅仅是笔记本领域,显示器领域也是如此。国内2k 165hz显示器已经卷到了999元,同性能同样是国内生产的显示器在欧洲可以卖到300欧元左右(相当于2200多人民币)。某派这个牌子在中国的口碑是不好的,因为他们摆烂,连sRGB模式以及OD调教等基础的东西都不好好做或者压根不做。但是某派显示器在欧美很畅销,因为欧美用户没那么挑剔,市场也没那么卷。既然中国人这么难伺候,而随便做点东西在欧美就能赚钱,那某派选择摆烂、主攻国外市场,也显得合情合理。
总之,国内太卷了!
从长远角度看,这么卷的市场对行业不一定有利。但是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最乐意看到厂家互相卷。卷得越厉害,对我们越有利。
那种随便做点垃圾就能卖钱的时代结束了。想赚我们的钱,厂家就得多用心多努力。如若只想轻轻松松赚快钱,那我只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