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个回答

「CCD 卡片机」爆火意味着什么?

赵大彪
1个点赞 👍

1593年,一种美丽的植物被航海家们从土耳其带回了欧洲。

它的花枝纤细,花朵饱满,色彩艳丽,花香甜美,对于此前从未见识过这种植物的欧洲人来说,不亚于发现了新大陆。

而这种植物就是我们熟悉的郁金香。

在当时的欧洲大陆,郁金香量少价高,权贵阶级,有钱人无不视其为身份的象征。而投机商也从中嗅出的赚钱的机会,开始针对郁金香进行投机倒把,他们大肆收购并垄断郁金香球茎,转手高价卖给有钱人,从中获取高额的利润。而在随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越来越多人,中下层阶级都纷纷加入了买卖郁金香的行列,就像是过去20年间,我们熟悉的房地产那样,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挣钱的好渠道。

作为欧洲金融中心的荷兰,全国上下都陷入了一种不理智的狂欢,针对愈演愈烈的郁金香投资浪潮,荷兰还专门设立了郁金香交易所,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直到1637年2月4日这天,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所中突然开始有人将自己的郁金香清仓,于是这就成为了郁金香泡沫被刺穿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恐慌情绪顺序蔓延至整个金融市场,每个人都生怕自己是最后接盘的人,就在24小时之前还价格高昂的郁金香,一瞬间便成为了无人问津的垃圾。荷兰的金融业为此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开始了数十年的萎靡不振。

如果说人类在历史上吸取的唯一教训,那就是人类从不会在历史上吸取教训,只会不断地重复历史。

在常人眼里看来,过去一段时间的CCD相机翻红爆火,大抵就是郁金香骗局的翻版。虽然它的波及面、投资效应、影响远远不及17世纪的那场,但其内核并没有什么不同。

理性这个词,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拥有的一种特质,甚至是屏幕前的我们,对于盲目购买CCD这一行为嗤之以鼻的我们,也很难说会在其他的领域出现不理智的行为。

2023年,是我们进入移动互联网的第13年,出现这种电子骗局未免有些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想底层逻辑,似乎也不难理解。

1、移动互联网放大了目标客户的触达面积

很多人都会在手机上收到这种短信【我是房东,收款账号换了,请把房租打款至6XXXXXXXXXXXXXX】。我们收到后,基本都是直接忽略,心理甚至还想,都2023年,这种套路留着骗傻子吧。

其实这种套路就是专门骗“傻子”的,你收到后直接删掉,只代表你不是他们的目标客户而已。假定1000个人里有1个这样的“傻子”,那么对方只要将这条短信至少传播到1000人的群体里,那么至少能够骗到1个人。

而过去的传播手段是一对多,一条信息向尽可能多的人群进行传播,骗到哪个是哪个。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两个优势。

(1)传播面积更广

如果说过去传播的力度是10,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的力度可能会达到10000。原来骗子只能在1000人的范围里找“傻子”,现在就是在1000000人的范围里找“傻子”,捕到鱼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2)目标客户之间会发生自传播

这张图其实很清晰地反映了传统传播模式与互联网传播模式的区别,在互联网时代,自发式传播,病毒式传播,成为了主流。过去营销者要费很大的力气,找到新客,而在现在模式下,首批被传播者,会自发地寻找他们的同类,与他们三观认知近似的人群,也就是新一批的“傻子”入局。而这,对于骗子来说,转化效率更高了。

2、信息茧房让所视即为全部

上面这一点我们是从传播的角度来讨论,那么接下来,就是接受的角度。在如今这个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制造一个话题、引领一个话题有资本便可以实现(对于CCD相机来说,说资本有些言过其实,但找一个近义词不太容易,各位将就理解)。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人每天可以接收到100条信息,在资本注入之后,互联网机制和大数据算法可以让100条信息中的50条或80条都和某一话题接近或相关,这一“猜你喜欢”的推送现象在现下相当常见。而资本便抓住机制这一讨巧的设计,在短时间内垄断舆论,制造话题,引领舆论导向,从而造成一种“流行”假象,这会造成接收者信息茧房现象,即人们会视接收到的信息为真实世界,从而丧失对其真伪的判断或对其背后原因的探寻。

如果一个人打开微信朋友圈,首次看到朋友们所晒的生活与CCD相机相关时,也许并不为所动;但当他再打开APP、论坛、网页,甚至购物平台都在推送与之相关内容时,就会误以为这就是全部世界,并自动进入这个世界成为传播的一份子。而这也是CCD相机通过互联网机制和算法能够起死回生的底层逻辑之一。

3、人们追求身份的优越性从古至今都未改变

这一条是关于接收者本身的人性特质。人性中既有趋同性,又有区别性。

趋同性会让有相同属性的人聚集在一起或者相互吸引在一起,而当大家都聚集在一起后,人们又期待着在这群类似的人群中体现优越性,即“我们虽然相似,但我仍比你优越一点”。在CCD相机重新回归视野的这件事中,趋同性体现在CCD相机的传播,在互联网时代这部分信息在相关兴趣人群中得以迅速扩张,感兴趣的人们刚好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展现出区别他人的信息优越性、物质优越性,说到底“我有能力掌握一个其他人不具备的资源”。

同时这个热潮能够掀起的基础也在于CCD相机价格不高,它并没有像奢饰品那样的天然价值门槛阻拦一部分人的不理性消费,最妙的是它刚好又符合“限量”这个消费陷阱,一旦一件物品被冠以“少有、难得、限量”这样的字眼,就会有不理性的消费者愿意立刻打开荷包占有它。花几百元便可以满足潮流跟风,这是一件极有性价比的“人设投资”。

综合这几种基层逻辑,我们也不难看出这种电子垃圾在2023年还能大行其道的原因。制造概念、传播话题、引领流行,以稀缺体现价值,无疑不是利用人性的弱点,不管是在十七世纪,还是在2023年,都有可以生存的空间。而规避这些陷阱,需要被传播者本身擦亮双眼,看透本质。否则,在2024年、2025年,又会有新的概念进行收割。

以上。

发布于 2023-07-23 16:00・IP 属地北京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忱述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