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问题是很多苦你可能吃不下。
去非洲肯定还是赚的。
蹲工地板房的兄弟二三十万、大企业外派的四五十万,连说话磕磕绊绊的深坑小语种也能有个十万左右。
我说的是存到手的钱。在非洲很多国家,你不赌不嫖,就算每周末准时蹲黄金海岸芭比Q也烤不了几个钱。
(你可以质疑黑姑娘的嘴型鼻型,但千万不要质疑她们的臀型腿型,那是一个新世界)
但说实话非洲已经在卷了,我个人感觉很多非洲外派工种的年收在最近十年里少了大概30%起。
无论如何,非洲依然是个低门槛竞争区。名校名企出身的不愿来,适合单身寡老在这里搏一个启动资金。
问题是:你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能吃苦。
一,没有网络,受得了么?
当年在拉各斯,我爸可以周末蹲家打单机游戏,我就得捣鼓收音机,能收到个老美传教的电台都感觉新鲜。
我这种PC互联网时代的,已经顶不住断联的痛苦。在移动互联网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要想清楚:你在非洲,很可能是在陆地上过着类似海员的生活。
拉各斯至今有不少华人,一晚上上传不了一个一分钟的短视频。“多图杀猫”这词在很多在非华人QQ群里依然会出现,因为丫那边的网跟2.5G差不多。
你看到的事物再新鲜再稀奇,你连分享出来的基建都没有。
不要小看这一点。很多小胖友的社会关系已经是由网络定义了,断联带来的不仅是鱼离水的空虚感,还有对丧失国内社会关系维护的恐慌感。
每年都有很多小胖友因为这事跑回来。
二,卫生风险。
在非老华人有个生存技巧:第一时间摸清当地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在哪。
一出事,例如车祸等意外,先叫车,然后立马开去援非医疗队驻地或医院。
本地医院别说做手术,你骨折了他们都不会接。肯尼亚尼日利亚南非等国的大城市好点,但在工矿区混的兄弟就别多想了。
我在非洲小半年,承蒙人品害行,居然一次疟疾也没中。要知道不管晚上我多仔细地封住蚊帐,第二天都能看到里面倒挂着几只吸得米粒般大小的蚊子。
我爸比较倒霉,得了疟疾,严重时要回国来治。而10/11年时,国内只有北京广州等几家医院能治,天幸有位医生推荐了青蒿琥酯片,两板见效。
除疟疾外,因水源的痢疾、食材处理不当的寄生虫、各种感染和慢性病因缺乏检验手段而拖成大病等,都是非洲明确的风险。
当年为了搏一个出头日真的是不畏死,如今小胖友的不畏死只在嘴上,要慎重。
三,安全。
非洲不少国家,去了一次,回来后你可以把国内很多所谓的“军迷”当那啥看。
我在集市边上见过电影里的民兵,人家就是拿枪口指着你赶人;我爸在伊巴丹被正在和博科圣地对峙的军人扣押过;
大选期间,中日韩印等集体抱团,出钱请持枪(且真的会开枪)保安守居住区。你不知道外面打砸抢的队伍里有没有想趁乱进来宰羊的。
至于警察敲诈勒索,嫌你钱少把你送进局子里蹲一晚,不算稀奇。
每隔一段时间,地方华报和QQ群还会有讣告,又有华人被抢劫枪杀了。(这个看国家)
还是那句话:老一辈真不畏死,这些事过去二十年里不少,遇上了只认倒霉。
但现在的小胖友苦则苦矣,总归没到这个田地,起码没必要去刚果金那类地方接受再教育。
总之:国企、头部民企、驻地分隔清晰、驻地本身和周边有基础医疗及安保的,可以去。
这种,熬得住就行。
像我以前那种两个人开车自己串货的,或者一两个人跟着当地人跑市场的,谨慎再谨慎。
对于没有资源的人,高收益基本等于高风险。不能只盯着收益,何况这收益已经不算很高了。
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